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中 (18)
卷中 (18)
1. 吐論第十七
論曰。吐有三。氣積寒也。皆從三焦論之。上焦在胃口。上通於天氣。主納而不出。中焦在中脘。上通天氣。下通地氣。主腐熟水穀。下焦在臍下。下通地氣。主出而不納。是故上焦吐者。皆從於氣。氣者天之陽也。其脈浮而洪。其證食已暴吐。渴欲飲水。大便燥結。氣上衝而胸發痛。
其治當降氣和中。中焦吐者。皆從於積。有陰有陽。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。其脈浮而弱。其證或先痛而後吐。或先吐而後痛。治法當以毒藥去其積。檳榔木香行其氣。下焦吐者。皆從於寒。地道也。其脈沉而遲。其證朝食暮吐。暮食朝吐。小便清利。大便秘而不通。治法當以毒藥。
通其閉塞。溫其寒氣。大便漸通。復以中焦藥和之。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。
治上焦氣熱上衝。食已暴吐。脈浮而洪。宜先和中。桔梗湯。
桔梗(一兩半),半夏曲(二兩),陳皮(一兩去白),枳實(一兩麩炒),白茯苓(一兩去皮),白朮(一兩半),厚朴(一兩薑製炒香)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取清溫服。調木香散二錢。隔夜空腹食前服之。三服之後。氣漸下。吐漸止。然後去木香散。加芍藥二兩。黃耆一兩半。每料中扣算。加上件分兩。依前服之。病愈則已。如大便燥結。食不盡下。以大承氣湯去硝微下之。少利為度。再服前藥補之。如大便復結。又依前再微下之。
木香散
木香,檳榔(各等分)
上為細末。煎藥調服。
治暴吐者。上焦氣熱所沖也。經曰。諸嘔吐酸。暴注下迫。皆屬於火。脈洪而浮者。荊黃湯,主之。
荊芥穗(一兩),人參(五錢),甘草(二錢半),大黃(三錢)
上為粗末。都作一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調檳榔散二錢。空心服。
檳榔散
檳榔(二錢),木香(一錢半),輕粉(少許)
上為細末。用前藥調服。如為丸亦可。用水浸蒸餅為丸。如小豆大。每服二十丸。食後服。
治上焦吐。頭髮痛有汗脈弦。青鎮丸,主之。
柴胡(二兩去苗),黃芩(七錢半),甘草(半兩),半夏(湯洗半兩),青黛(二錢半),人參(半兩)
上為細末。薑汁浸蒸餅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生薑湯下食後服。
白朮湯,治胃中虛損。及痰而吐者。
半夏曲(半兩),白朮(一錢),檳榔(二錢半),木香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茯苓(二錢)
上六味。同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煎生薑湯調下。食前。
吐而食不下。脈弦者。肝盛於脾。而吐乃由脾胃之虛。宜治風安脾之藥。
金花丸
半夏(湯洗一兩),檳榔(二錢),雄黃(一錢半)
上為細末。薑汁浸蒸餅為丸。如桐子大。小兒另丸。生薑湯下。從少至多。漸次服之。以吐止為度。羈絆於脾。故飲食自下。
白話文:
吐論第十七
論述吐症有三種,分別由氣、積、寒引起,皆應從三焦來論治。上焦在胃口,上通於天氣,主要負責吸收而不排出;中焦在中脘,上通天氣,下通地氣,主要負責腐熟水穀;下焦在臍下,下通地氣,主要負責排出而不吸收。
因此,上焦引起的嘔吐,皆因於氣。氣是天的陽氣,其脈象浮而洪大,症狀表現為食後立即嘔吐,口渴想喝水,大便秘結,氣往上衝導致胸痛。治療應當採取降氣和中的方法。
中焦引起的嘔吐,皆因於積聚,有陰有陽之分,食物和氣互相交結而形成積聚導致疼痛。其脈象浮而弱,症狀表現為或先痛後吐,或先吐後痛。治療方法應當用毒性藥物去除積聚,並用檳榔、木香等藥物行氣。
下焦引起的嘔吐,皆因於寒邪,是地道受阻。其脈象沉而遲,症狀表現為早上吃東西晚上吐,晚上吃東西早上吐,小便清長,大便秘結不通。治療方法應當用毒性藥物通利閉塞,溫散寒氣,待大便逐漸通暢後,再用中焦藥和胃,避免大便秘結,使之自然痊癒。
治療上焦氣熱上衝,食後立即嘔吐,脈象浮而洪大的情況,宜先和中,可用桔梗湯。
桔梗湯組成:桔梗(一兩半)、半夏曲(二兩)、陳皮(一兩,去白)、枳實(一兩,麩炒)、白茯苓(一兩,去皮)、白朮(一兩半)、厚朴(一兩,薑製炒香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兩,加水一盞,煎至七分,取清液溫服,並服用木香散二錢,隔夜空腹、飯前服用。服用三次後,若氣逐漸下降,嘔吐逐漸停止,則停用木香散,改加芍藥二兩、黃耆一兩半,按照之前的劑量服用,直至痊癒。如果大便秘結,食物無法完全排出,則可用大承氣湯(去硝石)少量瀉下,以稍通便為度,再服用之前的藥物補益。如果大便再次便秘,則再次少量瀉下。
木香散組成:木香、檳榔(各等分)。用法:研成細末,用煎好的藥湯調服。
治療暴吐,為上焦氣熱衝擊所致。《經方》說:「諸嘔吐酸,暴注下迫,皆屬於火。」脈象洪而浮者,可用荊黃湯。
荊黃湯組成:荊芥穗(一兩)、人參(五錢)、甘草(二錢半)、大黃(三錢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粗末,一次服用,加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調入檳榔散二錢,空腹服用。
檳榔散組成:檳榔(二錢)、木香(一錢半)、輕粉(少許)。用法:研成細末,用之前的藥湯調服,也可製成丸劑。用水浸泡蒸餅製成丸劑,如小豆大小,每次服用二十丸,飯後服用。
治療上焦嘔吐,伴有頭痛、出汗、脈象弦細的情況,可用青鎮丸。
青鎮丸組成:柴胡(二兩,去苗)、黃芩(七錢半)、甘草(半兩)、半夏(湯洗半兩)、青黛(二錢半)、人參(半兩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浸泡蒸餅製成丸劑,如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服用。
白朮湯:治療胃中虛損及痰飲引起的嘔吐。
白朮湯組成:半夏曲(半兩)、白朮(一錢)、檳榔(二錢半)、木香(一錢)、甘草(一錢)、茯苓(二錢)。用法:將六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湯調服,飯前服用。
嘔吐且食慾不振,脈象弦細者,屬於肝氣盛而犯脾,嘔吐是由於脾胃虛弱所致,宜服用疏肝健脾的藥物。
金花丸組成:半夏(湯洗一兩)、檳榔(二錢)、雄黃(一錢半)。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薑汁浸泡蒸餅製成丸劑,如桐子大小,小兒另減劑量。用生薑湯送服,從少到多,逐漸增加服藥量,以嘔吐停止為度。由於脾胃受阻,所以飲食自然會減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