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中 (13)
卷中 (13)
1. 熱論第十四
論曰。有表而熱者。謂之表熱也。無表而熱者。謂之裡熱也。有暴發而為熱者。乃久不宣通而致也。有服溫藥過劑而為熱者。有惡寒戰慄而熱者。蓋諸熱之屬者。心火之象他。王注曰。百端之起。皆自心生。是以上善若水。下愚若火。治法曰。少熱之氣。涼以和之。大熱之氣。
寒以取之。甚熱之氣。則汗發之。發之不盡。則逆治之。制之不盡。求其屬以衰之。故曰苦者以治五臟。五臟屬陰而居於內。辛者以治六腑。六腑屬陽而在於外。故內者下之。外者發之。又宜養血益陰。其熱自愈。此所謂不治而治也。故不治謂之常治。治之不治。謂之暴治。
經所謂諸寒而熱者取之陰。諸熱而寒者取之陽。此所謂求其屬也。王注曰。益火之源。以消陰翳。用水之主。以制陽光。此之謂也。
病有暴熱者。病在心肺。有積熱者。病在腎肝。暴熱者宜局方中雄黃解毒丸。積熱者局方中妙香丸。暴熱上喘者。病在心肺。謂之高喘。木香金鈴子散。上焦熱而煩者。牛黃散。臟腑秘者。大黃牽牛散。上焦熱無他證者。桔梗湯。有虛熱不能食而熱者。脾虛也。宜以厚朴白朮陳皮之類治之。
有實熱能食而熱者。胃實也。宜以梔子黃芩湯。或三黃丸之類治之。鬱金柴胡之類亦是也。有病久憔悴發熱盜汗。謂五臟齊損。此熱勞骨蒸病也。瘦弱虛煩。腸澼下血。皆蒸勞也。宜養血益陰。熱能自退。當歸生地黃或錢氏地黃丸是也。
木香金鈴子散,治暴熱。心肺上喘不已。
大黃(半兩),金鈴子,木香(各三錢),輕粉(少許),朴硝(二錢)
上為細末。柳白皮湯調下三錢或四錢。食後服。以利為度。喘止即止。
牛黃散,治上焦熱而煩。不能睡臥。
梔子(半兩),大黃(半兩),鬱金(半兩),甘草(二錢半)
上為細末。每服五錢。水煎溫服食後。微利則已。
大黃牽牛散,治相火之氣。遊走臟腑。大便秘結。
大黃(一兩),牽牛(頭末五錢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有厥冷。用酒調三錢。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。蜜湯調下食後。微利為度。此謂不時而熱者。濕熱也。
地黃丸,治久新憔悴。寢汗發熱。五臟齊損。瘦虛弱煩。腸澼下血。骨蒸痿弱無力。不能運動。
熟地黃(一兩),山茱萸(四錢),乾山藥(四錢),牡丹皮,白茯苓,澤瀉(各三錢)
上為細末。煉蜜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空心溫酒送下。如煩渴皮膚索澤。食後煎服防風飲子。空心服地黃丸。
防風當歸飲子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(各一兩),大黃,當歸,芍藥(各半兩),滑石(三兩)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。水一盞半。生薑三片。同煎至七分。去滓溫服。如痰實咳嗽。加半夏。如大便黃。米穀完出。驚懼溺血淋閉咳血衄血。自汗頭痛積熱肺痿。後服大金花丸。
白話文:
熱論第十四
論述各種發熱的症狀和治療方法。外在表現為發熱的,稱為表熱;內在表現為發熱的,稱為裡熱。突然發熱的,是因熱邪久積不散所致;服用溫熱藥物過量也會引起發熱;伴隨惡寒戰慄的發熱,則屬另類。總之,各種發熱都與心火有關。王注說:各種疾病的產生,都源於心。因此,上善若水,下愚若火。
治療方法:輕微發熱,用寒涼之物調理;發熱嚴重,用寒涼之物治療;非常嚴重,則需發汗;發汗不盡,則逆向治療;控制不住,則需尋求其相應的藥物以減弱病情。所以,苦味藥物治療五臟,五臟屬陰,位於內部;辛味藥物治療六腑,六腑屬陽,位於外部。因此,內部病症向下治療,外部病症則需發散。還需養血益陰,熱邪自然消除。這就是所謂的不治而治,不治即為常治,治之不治即為急治。
經書上說:寒症伴隨發熱者,取陰經治療;熱症伴隨寒症者,取陽經治療。這就是所謂的尋求其相應治療方法。王注說:補充火之本源,以消除陰邪;運用水之特性,以制約陽熱。這就是這個意思。
突然發熱者,病在心肺;積熱者,病在腎肝。突然發熱者宜服用雄黃解毒丸;積熱者服用妙香丸。突然發熱伴隨呼吸困難者,病在心肺,稱為高喘,服用木香金鈴子散;上焦發熱煩躁者,服用牛黃散;臟腑不通者,服用大黃牽牛散;上焦發熱無其他症狀者,服用桔梗湯;虛熱不能進食而發熱者,屬脾虛,宜用厚朴、白朮、陳皮等藥物治療;實熱能進食而發熱者,屬胃實,宜用梔子黃芩湯或三黃丸等藥物治療,鬱金、柴胡等藥物也有效;病久體虛,發熱盜汗者,屬五臟俱損,這是熱勞骨蒸病,消瘦虛弱、煩躁不安、腸道出血,都是勞損所致,宜養血益陰,熱邪自然退去,當歸生地黃湯或錢氏地黃丸均可。
木香金鈴子散:治療暴熱、心肺氣喘不止。
組成:大黃(半兩)、金鈴子(三錢)、木香(三錢)、輕粉(少許)、朴硝(二錢)
用法:研成細末,用柳白皮湯送服三錢或四錢,飯後服用,以通便為度,喘息停止即停藥。
牛黃散:治療上焦發熱煩躁,不能睡眠。
組成:梔子(半兩)、大黃(半兩)、鬱金(半兩)、甘草(二錢半)
用法: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溫服,飯後服用,微利即可。
大黃牽牛散:治療相火(下焦之火)妄動,遊走臟腑,大便秘結。
組成:大黃(一兩)、牽牛子(頭末五錢)
用法: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;若有厥冷(四肢冰冷),用酒送服三錢;無厥冷而手足煩熱者,用蜜湯送服,飯後服用,以微利為度。這是指非時發熱者,屬濕熱。
地黃丸:治療久病體虛,盜汗發熱,五臟俱損,消瘦虛弱,煩躁不安,腸道出血,骨蒸潮熱,痿弱無力,不能活動。
組成:熟地黃(一兩)、山茱萸(四錢)、山藥(四錢)、牡丹皮(三錢)、白茯苓(三錢)、澤瀉(三錢)
用法:研成細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小,每次服用五十丸,空腹溫酒送服;如煩渴,皮膚乾燥,飯後服用防風飲子,空腹服用地黃丸。
防風當歸飲子:
組成:柴胡(一兩)、人參(一兩)、黃芩(一兩)、甘草(一兩)、大黃(半兩)、當歸(半兩)、芍藥(半兩)、滑石(三兩)
用法:研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服,如痰多咳嗽,加半夏;如大便黃,米穀完好排出,驚恐、尿血、小便不通、咳血、鼻出血、自汗、頭痛、積熱、肺痿,之後服用大金花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