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中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8)

1. 破傷風論第十二

論曰。夫風者。百病之始也。清淨則腠理閉拒。雖有大風苛毒。而弗能為害也。故破傷風者。通於表裡。分別陰陽。同傷寒證治。閭閻往往有不知者。只知有發表者。不知有攻裡者和解者。此汗下和三法也。亦同傷寒證。有在表者。有在裡者。有半在表半在裡者。在裡宜下。

在表宜發汗。在表裡之間宜和解。然汗下亦不可過其法也。又不可妄意處治。各通其臟腑。免汗泄之非宜也。故破傷風者。從外至內甚於內者。則病也。因此卒暴傷損風襲之間。傳播經絡。至使寒熱更作。身體反強。口噤不開。甚者邪氣入臟。則分汗下之治。諸瘡不瘥。榮衛虛。

肌肉不生。瘡眼不合者。風邪亦能外入於瘡。為破傷風之候。故諸瘡不瘥時。舉世皆言著灸為上。是謂熟瘡。而不知火熱客毒逐經諸變。不可勝數。微則發熱。甚則生風而搐。或角弓反張。口噤目邪。皆因瘡鬱結於榮衛。不得宣通而生。亦有破傷不灸而病此者。瘡著白痂。瘡口閉塞。

氣難通泄。故陽熱易為鬱結。而熱甚則生風也。故表脈浮而無力。太陽也。脈長而有力者。陽明也。脈浮而弦小者。少陽也。太陽宜汗。陽明宜下。少陽宜和。若明此三法。而治不中病者。未之有也。

羌活防風湯,治破傷風邪。初傳在表。

羌活,防風,川芎,藁本,當歸,芍藥,甘草(各一兩),地榆,華細辛(各二兩)

上㕮咀。每服五七錢。水一盞半。同煎至七分。去滓熱服。不拘時候。量緊慢加減用之。熱則加大黃二兩。大便秘。則加大黃一兩。緩緩令過。

白朮防風湯,若服前表藥過。有自汗者。宜服此藥。

白朮(一兩),防風(二兩),黃耆(一兩)

上㕮咀。每服五七錢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滓溫服。不拘時候。

臟腑和而有自汗。可用此藥。

破傷風臟腑秘。小便赤。自汗不止者。因用熱藥。汗出不休。故知無寒也。宜速下之。先用芎黃湯。三二服後。用大芎黃湯下之。

芎黃湯

川芎(一兩),黃芩(六錢),甘草(二錢)

上㕮咀。每服五七錢。水一盞半。同煎至七分。去渣溫服。不拘時候。三服即止。再用下藥。

大芎黃湯

川芎(二兩),羌活,黃芩,大黃(各一兩)

上㕮咀。依前煎服。宜利為度。

發表雄黃散

雄黃(一錢),防風(二錢),草烏(一錢)

上件為細末。每服一字。溫酒調下。里和至愈可服。里不和不可服。

蜈蚣散

蜈蚣(一對),鰾(五錢),左蟠龍(五錢炒煙盡為度野鴿糞是也)

上件為細末。每服一錢。清酒調下。治法依前用。里和至愈可服。但有里證不可服。次當下之。用前蜈蚣散四錢。燒飯為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一丸。漸加六七丸。清酒調蜈蚣少許送下。宣利為度。內外風去。可常服羌活湯。緩緩而治。不拘時候服之。羌活湯者。治半在表半在裡也。

白話文:

破傷風論第十二

破傷風是百病之源,風寒之氣侵襲人體,導致腠理疏鬆,邪氣入侵。如果人體清淨,腠理緊閉,即使有強烈的風寒邪氣,也不會致病。破傷風的病理貫通表裡,陰陽皆傷,其治療方法與傷寒相似,但民間多不知其全貌,只知發汗,不知內裡應如何攻邪、和解。這三種方法——發汗、下瀉、和解,與傷寒治療相同,病情有表證、裡證、表裡夾證之分。裡證宜用下瀉法,表證宜用發汗法,表裡夾證宜用和解法。但發汗、下瀉不可過度,更不能胡亂治療,應根據臟腑受損情況而定,避免汗泄過度。

破傷風由外而內,外感之邪氣甚於內生之邪氣。外傷或風寒襲擊,邪氣沿經絡傳播,導致寒熱交替,身體強直,口噤不能張開。嚴重者,邪氣入侵臟腑,需根據情況選擇發汗或下瀉治療。若瘡瘍久不癒合,榮衛虛損,肌肉不生,瘡口不合,則風邪也可從瘡口外入,導致破傷風。因此,民間常說治療久不癒合的瘡瘍,以灸法為佳,認為這樣可以使瘡瘍成熟癒合。但他們卻不知道灸法使用不當,反而會加重病情,導致熱毒循經絡傳播,引起各種變化。輕則發熱,重則生風抽搐,甚至角弓反張,口噤,眼斜,這些都是由於瘡瘍阻滯榮衛,氣血不通所致。也有些病例,沒有使用灸法,也患上破傷風,這是因為瘡瘍上覆蓋白色痂皮,瘡口閉塞,氣血難以通暢,陽熱易於鬱結,熱邪壅盛而生風。

診斷上,脈象可作參考:脈浮而無力是太陽脈,脈長而有力是陽明脈,脈浮而弦細是少陽脈。太陽脈宜發汗,陽明脈宜下瀉,少陽脈宜和解。若能明辨此三法,則治療破傷風必能藥到病除。

羌活防風湯:治破傷風表證。

藥物:羌活、防風、川芎、藁本、當歸、芍藥、甘草(各一兩)、地榆、細辛(各二兩)

用法:上藥共研末,每服五到七錢,水煎至七分,去渣熱服,不拘時間,根據病情輕重加減藥量。若發熱,可加大黃至二兩;若大便秘結,可加大黃至一兩,使其緩緩通便。

白朮防風湯:若服用前述表藥後,出現自汗,宜服此藥。

藥物:白朮(一兩)、防風(二兩)、黃耆(一兩)

用法:上藥共研末,每服五到七錢,水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,不拘時間。臟腑調和,自汗停止,即可停藥。

破傷風若臟腑閉塞,小便赤,自汗不止,是因服用溫熱藥物導致汗出不止,故知並非寒邪,宜速用下瀉法治療。先服用芎黃湯三到二次,再用大芎黃湯攻下。

芎黃湯:

藥物:川芎(一兩)、黃芩(六錢)、甘草(二錢)

用法:上藥共研末,每服五到七錢,水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不拘時間,服用三次即可,然後再服用下藥。

大芎黃湯:

藥物:川芎(二兩)、羌活、黃芩、大黃(各一兩)

用法:上藥共研末,煎服方法同上,以通利大便為度。

發表雄黃散:

藥物:雄黃(一錢)、防風(二錢)、草烏(一錢)

用法:上藥共研細末,每服一字,溫酒調服。里證和解後方可服用,若里證未解,不可服用。

蜈蚣散:

藥物:蜈蚣(一對)、鰾(五錢)、左蟠龍(五錢,炒至煙盡,野鴿糞即左蟠龍)

用法:上藥共研細末,每服一錢,清酒調服。治療方法同上,里證和解後方可服用,若有裡證,不可服用,應先用下瀉法治療。用前述蜈蚣散四錢,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,每服一丸,逐漸加至六七丸,用少量清酒送服。以宣通利氣為度,待內外風邪消除後,可常服用羌活湯,緩緩調理,不拘時間。羌活湯適用於表裡夾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