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下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6)

1. 瘰癧論第二十七

夫瘰癧者。經所謂結核是也。或在耳前後。連及頤頷。下連缺盆。皆為瘰癧。或在胸及胸之側。下連兩脅。皆為馬刀。手足少陽主之。此經多氣少血。故多堅而少軟。膿白而稀如泔水狀。治者求水清可也。如瘰癧生在別經。臨時於銅人內。隨其所屬經絡部分。對證之穴灸之。並依經內藥用之。獨形而小者。為結核。續數連結者。為瘰癧。形表如蛤者。為馬刀。

治馬刀。連翹湯

白話文:

瘰癧是指經絡中出現的結核。有的在耳朵前後,連接下頜,下連缺盆,都屬於瘰癧。有的在胸部或胸部兩側,下連兩脅,都叫做馬刀。手足少陽經主導這些部位。此經多氣少血,所以多堅硬少柔軟。膿液呈白色稀薄狀,如同泔水。治療時應該找出清熱化膿的方法。如果瘰癧長在其他經絡上,應根據銅人模型上的經絡分佈,對照症狀找出穴位進行針灸治療,同時根據經絡內記載的藥物進行用藥。單獨存在且較小的結核,叫做結核。連續幾個連結在一起的,叫做瘰癧。外形像蛤蜊形的,叫做馬刀。

連翹(二斤),瞿麥(一斤),大黃(三兩),甘草(一兩)

白話文:

連翹(900 克),牛筋草(450 克),大黃(135 克),甘草(45 克)

上㕮咀一兩。水兩碗。煎至一盞半。早食後巳時服。在項兩邊。是屬少陽經。服藥十餘日後。可於臨泣穴。灸二七壯。服藥不可住了。至六十日決效。有一方。加大黃。不用甘草。更加貝母五兩。雄黃七分。檳榔半兩。同未熱水調下三五錢。

白話文:

用上巴豆一兩,水兩碗。煎煮到只剩半碗。早飯後在巳時服用。按壓脖子兩側,這是屬於少陽經。服用藥物十幾天後,可以在臨泣穴灸七壯。服用藥物不能間斷,堅持六十天一定有效。還有另一種藥方,增加大黃,不去掉甘草。再加貝母五兩,雄黃七分,檳榔半兩。這些藥材一起用溫水調和,一次服用三五錢。

治瘰癧。文武膏,。(桑椹也。)

文武實(二斗黑熟者)

上以布袋取汁。銀石器中熬成薄膏。白湯點一匙。日三服。

白話文:

治療淋巴結核。

文武膏。(也可以用桑葚。)

文武實(兩鬥成熟的黑色果實)

將上述材料用布袋榨取汁液,在銀製或石製容器中熬煮成濃稠的膏狀。每日三次,每次服用一匙,可以用水沖服。

2. 痔疾論第二十八

論曰。手陽明大腸名曰害蜚。(蜚蟲也)六元正紀論。陽明又曰司殺府。(手陽明屬金)大腸名害蜚。謂金能害五蟲。又曰。司殺府。謂金主殺。既有此二名。何以自生蟲。蓋謂三焦相火盛。而能制陽明金。故木來相侮。內經曰。侮謂勝己也。木主生五蟲。叔和云。氣主生於脾臟旁。

白話文:

古人認為手陽明大腸經,也稱作“害蜚”,因為金能剋制五蟲。另外,手陽明經也稱作“司殺府”,因為金主殺伐。但既然手陽明經有“害蜚”和“司殺府”之名,為何還會生蟲呢?這是因為三焦相火旺盛,能剋制陽明金,如同木剋金,所以才會生蟲。醫書《內經》中說,“侮”就是剋制的意思,木主生五蟲。醫家叔和說,五蟲的產生與脾臟的氣息有關。

大腸疼痛陣難當。漸覺稍瀉三焦熱。莫漫多方立紀綱。此言飲酒多食熱物。脾生大熱。而助三焦氣盛。火能生土也。當瀉三焦。火熱退。使金得氣而反制木。木受制則五蟲不生。病自愈矣。

蒼朮澤瀉丸

白話文:

大腸疼痛劇烈難忍。漸漸感到腹瀉,因為三焦內有熱。不要濫用各種治療方法。這是因為飲酒過度,食用過多熱性食物導致。脾臟生熱過多,助長了三焦氣血旺盛。火能生土,所以應瀉下三焦,讓火熱退散。這樣一來,金(肺)就能得到元氣,反過來剋制木(肝)。木(肝)受制,五種蟲害就會消失。疾病自然就能痊癒了。

蒼朮(四兩去皮),澤瀉(二兩),枳實(二兩),地榆(一兩),皂子(二兩燒存性)

白話文:

蒼朮(250 克,去皮)

澤瀉(125 克)

枳實(125 克)

地榆(62.5 克)

皁角(125 克,燒過後研磨成粉備用)

上為細末。燒飯為丸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。食前酒或米飲下。

又方

川烏(炮),古石灰(等分)

依前丸服。

淋洗藥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熟飯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,每次服用三十丸,飯前用酒或米湯送服。

另一個處方: 川烏(炮製過的),石灰(兩者等量)

按照之前的 方法做成藥丸服用。

淋洗的藥物:

天仙子,荊芥,蜀椒,蔓荊子(等分)

上以水煎洗。

黑地黃丸,。治痔之聖藥也。在虛損門下有方。

白話文:

天仙子、木瓜、胡椒、酸棗仁(等量)

3. 婦人胎產論第二十九(帶下附)

論曰。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。皆屬少陰。天癸既行。皆從厥陰論之。天癸已絕。乃屬太陰經也。治胎產之病。從厥陰經者。是祖生化之源也。厥明與少陽相為表裡。故治法無犯胃氣。及上二焦。為三禁。不可汗。不可下。不可利小便。發汗者。同傷寒下早之證。利大便。則脈數而已動於脾。

白話文:

古文:論曰。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。皆屬少陰。天癸既行。皆從厥陰論之。天癸已絕。乃屬太陰經也。治胎產之病。從厥陰經者。是祖生化之源也。厥明與少陽相為表裡。故治法無犯胃氣。及上二焦。為三禁。不可汗。不可下。不可利小便。發汗者。同傷寒下早之證。利大便。則脈數而已動於脾。

論述說:女性在幼年時期,月經還沒有來潮,都屬於少陰經。月經來了以後,都從厥陰經來論治。月經斷絕了,就屬於太陰經。治療婦女懷孕和生產的疾病,從厥陰經入手,這是遵循生命的起源。厥陰經和少陽經表裡相合,因此治療方法不能損傷胃氣,也不可治療上焦和中焦。有三個禁忌:不能發汗,不能瀉下,不能利小便。發汗的話,會像傷寒病早期的發汗一樣損傷正氣。瀉下大便,會導致脈搏變快,對脾臟不利。

利小便。則內亡津液。胃中枯燥。製藥之法。能不犯三禁。則榮衛自和。榮衛和而寒熱止矣。外則和於榮衛。內則調於清便。先將此法為之初治。次後詳而論之。見證消息。同壞證傷寒。為之緩治。或小便不利。或大便秘結。或積熱於腸胃之間。或以成瘻。或散血氣而為浮腫。

白話文:

糟糕的消息,它不會有助於便祕或痔瘡和腫脹。

蓋產理多門。故同傷寒壞證。如發渴用白虎。氣弱則黃耆。血刺痛而用以當歸。腹中痛而加之芍藥。以上例證。不犯三禁。皆產後之久病也。凡產後暴病。禁犯不可拘也。如產後熱入血室者。桃仁承氣抵當湯之類是也。胃堅燥者。大承氣不可以泄藥言之。產後世人多用烏金四物。

白話文:

產後護理的方法有很多。因此與傷寒症狀相同的症狀,如:口渴可用白虎湯,氣虛則用黃耆,血刺痛則用當歸,腹痛則加芍藥。以上舉例,並未違反三禁,都是產後久病的治療。如果產後突發急症,就不要拘泥於禁忌,如產後熱入血室,可用桃仁承氣抵當湯之類的藥方。胃堅燥的患者,大承氣湯不能當作瀉藥使用。產後,世人多用烏金四物湯。

是不知四時之寒熱。不明血氣之虛與實。盲然一概。用藥如此。而愈加增劇。是醫人誤之耳。大抵產病天行。從增損柴胡。雜證從加添四物。然春夏雖從柴胡。秋冬約同四物。藥性寒熱。病證虛實。不可不察也。四物湯常病服餌。四時各有增損。今具增損於後。

白話文:

不知道冷熱的季節變化。也不明白血氣的虛與實。盲目地一概用藥,這樣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。這是醫生誤診的緣故。一般來說,產後疾病是季節流行的,(應)從(原有方)中加減柴胡。其他疾病從(原有方)中加減四物。但是,春夏雖然使用柴胡,秋冬則應該同時使用四物。藥物的寒熱屬性和病症的虛實,不可不仔細辨別。四物湯通常作為長期的藥物服用。四季適當加減。現在具體的加減方法如下。

春倍川芎。(一曰春二曰脈弦三曰頭痛),夏倍芍藥。(一曰夏二曰脈洪三曰泄),秋倍地黃。(一曰秋二曰脈澀三曰血虛),冬倍當歸。(一曰冬二曰脈沉三曰寒而不食),此常服順四時之氣。而有對證不愈者。謂失其輔也。春防風四物。(加防風倍川芎),夏黃芩四物。

白話文:

春天加倍川芎。(有三大症狀:春天、脈搏弦狀、頭痛),夏天加倍芍藥。(有三大症狀:夏天、脈搏洪大、腹瀉),秋天加倍地黃。(有三大症狀:秋天、脈搏滯澀、血虛),冬天加倍當歸。(有三大症狀:冬天、脈搏沉緩、寒冷無食慾),這四個季節常服用可以調順身體氣息。但是如果有對應症狀卻沒有好轉,可能是少了輔助藥物。春天可以用防風四物。(在川芎四物湯中加上防風,加倍川芎),夏天可以用黃芩四物。(在芍藥四物湯中加上黃芩)。

(加黃芩倍芍藥),秋天門冬四物。(加天門冬倍地黃),冬桂枝四物。(加桂枝倍當歸),此四時常服隨證用之也。如血虛而腹痛。微汗而惡風。四物加朮桂。謂之腹痛六合。如風虛眩暈。加秦艽羌活。謂之風六合。如氣虛弱。起則無力。匡然而倒。加厚朴陳皮。謂之氣六合。

白話文:

(加入黃芩加倍芍藥),秋天服用門冬四物湯。(加入天門冬加倍地黃),冬天服用桂枝四物湯。(加入桂枝加倍當歸),這四種湯方可以根據季節和症狀全年服用。

如果血虛引起腹痛,微出汗且怕風,可以加入朮桂,稱為腹痛六合湯。

如果風虛導致頭暈,可以加入秦艽、羌活,稱為風六合湯。

如果氣虛體弱,站立起來無力,突然倒地,可以加入厚朴、陳皮,稱為氣六合湯。

如發熱而煩。不能安臥者。加黃連梔子。謂之熱六合。如虛寒脈微。氣難布息。不渴清便自調。加乾薑附子。謂之寒六合。如中濕身沉重無力。身涼微汗。加白朮茯苓。謂之濕六合。此婦人常病。及產後病通用之藥也。治婦人虛勞。局方中謂之首尾六合者。如大聖散下熟乾地黃丸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發熱和煩躁,無法安穩入睡,可以添加黃連和梔子,稱為「熱六合」。

如果虛寒脈搏微弱,氣息難以舒展,不口渴,大便自如,可以添加乾薑和附子,稱為「寒六合」。

如果體內有濕,身體沉重無力,身體涼微汗,可以添加白朮和茯苓,稱為「濕六合」。

這些方劑是婦女常見病及產後病的通用藥物。

在治療婦女虛勞時,醫方中稱之為「首尾六合」,例如大聖散和熟乾地黃丸。

是治無熱虛勞。專其養也。中道藥也。牡丹煎丸。空心食前。人參荊芥散。臨臥食後。是治有熱虛勞藥也。

白話文:

這是治療無熱虛勞的藥方。專門用來培補身體。是中等劑量的藥物。牡丹煎丸,在空腹時飯前服用。人參荊芥散,在臨睡前飯後服用。這是治療有熱虛勞的藥方。

治婦人懷胎腹脹。枳殼湯。

枳殼(三兩炒),黃芩(一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半兩。水一盞半。煎一盞。去滓溫服。

治產前脹滿。身體沉重。枳殼湯中。加白朮一兩。

白話文:

治婦人懷胎腹脹

[枳殼湯]

材料:

  • 枳殼(三兩,炒過)
  • 黃芩(一兩)

做法:

  1.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粉末。
  2. 每次取藥粉半兩,加入水一盞半(約300毫升),煎煮至剩下約一盞(約200毫升)。
  3. 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

治療產前脹滿、身體沉重:

在枳殼湯中加入白朮一兩,一起煎煮服用。

治產前寒熱。小柴胡湯中。去半夏。謂之黃龍湯。

白話文:

治療產前寒熱。使用小柴胡湯,去掉半夏,稱為黃龍湯。

治懷孕胎漏。二黃散。

生地黃,熟地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。加白朮。枳殼湯調下一兩。日二服。

治有孕胎痛。地黃當歸湯。

當歸(一兩),熟地黃(二兩)

上為粗末。作一服。水三升。煎至升半。去滓頓服。

束胎丸

白朮,枳殼(去穰炒等分)

上為末。燒飯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月一日食前服三五十丸。溫熟水下。胎瘦易生也。服至產則已。

產間藥

白話文:

治療懷孕期間胎漏,可以用二黃散。生地黃和熟地各取等量,研磨成細末,加入白朮,用枳殼湯調和,每次服用一兩,每天服用兩次。

治療懷孕期間胎痛,可以用地黃當歸湯。當歸一兩,熟地黃二兩,研磨成粗末,每次取一服,用三升水煎至一升半,去渣後趁熱服用。

此外,還可以用束胎丸來幫助胎兒穩固。白朮和枳殼去皮炒至等量,研磨成末,用燒飯水製成丸藥,大小如桐子。每月初一飯前服用三五十粒,溫水送服。這樣可以讓胎兒健壯,容易出生。一直服用到生產時即可停止。

治胎衣不下。或子死腹中。或血衝上昏悶。或血暴下。及胞干而不能產者。宜服,半夏湯。

白話文:

治療胎盤不下墜的狀況。或胎兒在腹中死亡。或血氣衝上導致昏迷。或血崩。以及胎膜乾癟卻無法生產的狀況。應服用半夏湯。

半夏曲(一兩半),桂(七錢半去皮),大黃(五錢),桃仁(三十個去皮尖炒)

白話文:

半夏:一兩半

桂皮:七錢半(先去皮)

大黃:五錢

桃仁:三十顆(先去皮尖並炒香)

上為細末。先服四物湯三兩服。次服半夏湯三錢。生薑三片。水一盞。煎去三分。食後。如未效。次服下胎丸。

下胎丸

半夏(生),白斂(各半兩)

白話文:

上層藥方成分為細末狀。先服用四物湯三次。接著服用半夏湯,用量為三錢。將生薑三片與水一盞一起煮沸,煎煮至剩三分之一的量。飯後服用。如果無效,接著服用下胎丸。

上為細末。滴水為丸。如桐子大。食後。用半夏湯下三二丸。續續加至五七丸。如有未效者。須廣大其藥。榆白皮散主之。又不效大聖散主之。有宿熱人。宜服人參荊芥散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小的粉末,加水滴成如桐子般大小的藥丸。在餐後服用,先以半夏湯送服兩到三顆,逐漸增加至五到七顆。

如果服藥後仍無效,需要增加藥量。可以使用榆白皮散作為主治藥方。如果榆白皮散也無效,可以使用大聖散作為主治藥方。

對於有內熱的人,宜服用人參荊芥散。

產後藥

治產後經水適斷。感於異證。手足牽搐。咬牙昏冒。宜,增損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產後藥

治療產後經血剛停,出現異常症狀,如手足抽搐,咬牙昏迷等,應使用增損柴胡湯。

柴胡(八錢),黃芩(四錢半),人參(三錢),半夏(三錢),石膏(四錢),知母(二錢),黃耆(五錢),甘草(四錢炙)

白話文:

柴胡(48 克),黃芩(27 克),人參(18 克),半夏(18 克),石膏(24 克),知母(12 克),黃耆(30 克),炙甘草(24 克)

上為粗末。每服半兩。生薑五片。棗四個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溫服清。無時。

前證已去。次服,秦艽湯,。去其風邪。

白話文:

上面的藥物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半兩。加入五片生薑和四個大棗。用一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的量。溫熱時服用,不限定時間。

如果前面的症狀已經消失,接下來可以服用秦艽湯,以去除風邪。

秦艽(八錢),人參(三錢),防風(四錢半),芍藥(半兩),柴胡(八錢),黃芩(四錢半),半夏(三錢),甘草(四錢炙)

白話文:

秦艽(32克),人參(12克),防風(18克),芍藥(24克),柴胡(32克),黃芩(18克),半夏(12克),炙甘草(16克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七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溫服清無時。二三日經水復行。前證退。宜服荊芥散。小柴胡小料中。加荊芥穗五錢。枳殼五錢麩炒去穰。同小柴胡湯煎服。三二日後。宜正脾胃之氣。兼除風邪。宜服,防風湯。

白話文:

以上是最簡單的用法,每次服用 5 到 7 錢,搭配一杯水。煎煮到只剩七分之一,溫熱後隨時服下。服用兩三天後,月經會恢復正常,之前的症狀也會消失。

此時建議服用荊芥散。原先的小柴胡湯裡,加入荊芥穗 5 錢、炒過並去除外殼的枳殼 5 錢,與小柴胡湯一起煎煮服用。兩三天後,應著重調理脾胃虛弱的情形,同時也要去除風邪。建議服用防風湯。

蒼朮(四兩),防風(三兩),當歸(一兩半),羌活(一兩半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一二兩。水三盞。煎至一盞半。取清。續續常服。無時。

白話文:

將蒼朮四兩、防風三兩、當歸一兩半、羌活一兩半混合後研磨成粗末。每次取一二兩來煎煮,用三碗水煎至剩下一碗半的量,然後取藥汁服用。可隨時持續服用。

凡胎前之藥。無犯胎氣。產後變化。並同傷寒壞證。盡從加減四物湯調治。

治產後腹大堅滿。喘不能臥。白聖散。

白話文:

所有懷孕前的藥物,不應傷害胎兒。產後變化,與傷寒敗證相同,都用加減四物湯調整。

樟柳根(三兩),大戟(二兩半),甘遂(一兩炒)

上為極細末。每服二三錢。熱湯調下。取大便宣利為度。此藥主水氣之勝藥也。

白話文:

樟樹和柳樹的根(150克),大戟(125克),炒甘遂(60克)

治產後風氣在表。面目四肢浮腫。宜加減局方中七聖丸。每服二十丸。白湯下。日加三四丸。以利為度。如浮腫喘嗽。加木香檳榔倍之。謂氣多浮則腫。如頭目昏冒。加羌活川芎。謂多風也。如只浮腫。依七聖丸本方服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產後風氣停留在表層,導致面部和四肢浮腫。可以酌情加減局方中的七聖丸。每服 20 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每天增加 3-4 丸,以排利為準。

如果浮腫伴有喘咳,加倍使用木香和檳榔。因為氣體過多會導致浮腫。

如果頭暈腦脹,加用羌活和川芎。因為這表示風邪較多。

如果只有浮腫,按照七聖丸的原方服藥即可。

治產後日久虛勞。雖日久而脈浮疾者。宜服三元湯。

柴胡(八錢),黃芩,人參,半夏(洗),甘草(炙以上各三錢),川芎,芍藥,熟地黃,當歸(各二錢半)

上為粗末。同小柴胡湯煎服。

治日久虛勞。微有寒熱。脈沉而浮。宜,柴胡四物湯。

川芎,熟地黃,當歸,芍藥(各一兩半),柴胡(八錢),人參,黃芩,甘草,半夏曲(以上各三錢)

上為粗末。同四物煎服。

如日久虛勞。針灸小藥俱不效者。宜服,三分散。

白話文:

產後虛勞,時間久了,脈搏浮而快,宜服用三元湯。柴胡、黃芩、人參、半夏、甘草各三錢,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、當歸各二錢半,將藥材研成粗末,用小柴胡湯煎服。如果產後虛勞,時間久了,偶爾發熱,脈沉而浮,宜服用柴胡四物湯。川芎、熟地黃、當歸、芍藥各一兩半,柴胡、人參、黃芩、甘草、半夏曲各三錢,將藥材研成粗末,用四物湯煎服。如果產後虛勞,時間久了,針灸和小藥都無效,宜服用三分散。

白朮,茯苓,黃耆,川芎,芍藥,熟地黃,當歸(各一兩),柴胡(一兩六錢),黃芩(六錢),人參(一兩六錢),半夏(六錢),甘草(六錢)

白話文:

白朮、茯苓、黃耆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、當歸(各 60 公克)

柴胡(96 公克)

黃芩(36 公克)

人參(96 公克)

半夏(36 公克)

甘草(36 公克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一兩。水一盞。煎至半盞。溫服清。日一服。

治產後虛勞不能食。宜,十全散。

白話文:

上面的藥材磨成粗粉。每次用一兩的量來煎藥。用一碗水煎煮到剩下半碗。溫熱的時候服用澄清的部分。每天服用一次。

治療產後虛弱和無法進食的情況,適合使用「十全散」。

白朮,茯苓,黃耆(各二兩),人參,川芎,芍藥,熟地黃,當歸(各一兩),桂(一兩半),甘草(一兩半炙)

白話文:

白朮、茯苓、黃耆(各 90 公克)

人參、川芎、芍藥、熟地黃、當歸(各 45 公克)

桂皮(68 公克)

甘草(68 公克,炙用)

上剉如麻豆。每服半兩。水一盞半。入生薑五片。棗三枚。同煎至七分。空心食前溫服清。

凡虛損病者。淺深治有次第。虛損論中詳論之。

治產後諸風。痿攣無力。血風湯。

秦艽,羌活,防風,白芷,川芎,芍藥,當歸,地黃,白朮,茯苓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。一半煉蜜丸如桐子大。一半散。溫酒調下丸子五七十丸。甚妙。

治產後諸積不可攻。當養陰去熱。其病自退。宜服,芍藥湯。

芍藥(一斤),黃芩,茯苓(各六兩)

上三味為粗末。每服半兩。水煎。日三服。去滓溫服。

治產後兒枕大痛。黑白散。

烏金石(燒紅醋淬七遍另為細末),寒水石(燒存性末)

上二味各等分。另頓放。臨服各抄末一錢半。粥飲湯下。痛止便不可服。未止再服。大效。

治產後不煩而渴。桃花散。

新石灰(一兩),黃丹(半錢)

上細末。渴時冷漿水。調一錢服。

治產後沖脹。胸中有物狀。是噎氣不降。紫金丹。

代赭石,𥓌礪石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一半用蜂蜜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子,一半做成散劑。溫酒送服丸子50-70粒,效果極佳。

產後如果有積聚,不可攻治,應以滋陰清熱為主,病症自然會消退。建議服用芍藥湯。

產後枕頭部位疼痛,可服用黑白散。

產後不發燒卻口渴,可服用桃花散。

產後胸悶脹痛,感覺胸中好像有東西堵塞,這是噎氣不降,可服用紫金丹。

上為細末。醋糊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。酒下。胸中痛。加當歸湯下。久服治血癖。

白話文:

將細末藥材作成糊狀,做成桐子大小的丸劑。每次服用三至五十丸,以酒送服。可用於治療胸中疼痛。如果配合當歸湯服用,長期服用還能治療血痢。

又方

代赭石(一兩),桃仁(三錢炒去皮尖),大黃(五錢)

上為末。薄荷水為糊。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。溫水下無時。

治臍腹痛不可忍。四物湯一兩。加玄胡三錢半。

治血癖腹痛。及血刺腰痛。四物湯細末二兩。加酒煮玄胡細末三兩。每服三錢。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又方

藥方:

  • 代赭石(一兩)
  • 桃仁(三錢,炒去皮尖)
  • 大黃(五錢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薄荷水調成糊狀,搓成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三、五十丸,溫水送服,無時間限制。

功效:

  • 治理臍腹疼痛難忍:取四物湯一兩,加入玄胡三錢半。
  • 治理血癖腹痛,以及血刺腰痛:將四物湯研磨成細末二兩,加入酒煮玄胡細末三兩,每次服用三錢,酒調服。

治血運血結血聚於胸中。或偏於少腹。或連於肋脅。四物湯四兩。倍當歸川芎。加鬼箭紅花玄胡各一兩。同為末。如四物湯煎服。取清調沒藥散服之。

沒藥散

白話文:

治療血液運行不暢、血液凝結聚積在胸中,或偏向小腹,或連及肋骨與橫膈膜處。使用四物湯四兩,加倍當歸和川芎,再加入鬼箭羽紅花和玄胡索各一兩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。

使用方法:如同四物湯煎煮服用。取出清澈的湯液,沖入沒藥散服用。

虻蟲(一錢去足羽炒),水蛭(一錢炒),麝香(一錢),沒藥(三錢)

上為細末。煎前藥調服。血下痛止。只服前藥。

治產後頭痛。血虛痰癖寒厥。皆令頭痛。加減,四物湯。

白話文:

**虻蟲:**1 錢,除去足部和翅膀,炒熟。

水蛭: 1 錢,炒熟。 麝香: 1 錢。 沒藥: 3 錢。

羌活,川芎,防風,香附子(炒),白芷(以上各一兩),石膏(二兩半),細辛(二錢),當歸(五錢),熟地黃(一兩),甘草(五錢),蒼朮(一兩六錢去皮)

白話文:

羌活、川芎、防風、香附子(炒過的)、白芷(各一兩)

石膏(二兩半)

細辛(二錢)

當歸(五錢)

熟地黃(一兩)

甘草(五錢)

蒼朮(一兩六錢,去掉外皮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一兩。水煎服無時。如有汗者。是氣弱頭痛也。方中加芍藥三兩。桂一兩半。加生薑煎。如痰癖頭疼。加半夏三兩。茯苓一兩半。加生薑煎。如熱厥頭痛。又加白芷三兩。石膏三兩。知母一兩半。寒厥頭痛。加天麻三兩。附子一兩半。生薑煎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粗粉。每次服用一兩。用水煎煮後隨時服用。如果服用後出汗,表示體虛頭疼。藥方中需加入芍藥三兩、桂枝一兩半,並用生薑煎煮。如果頭疼是痰濕引起的,需加入半夏三兩、茯苓一兩半,並用生薑煎煮。如果頭疼是熱厥引起的,還需加入白芷三兩、石膏三兩、知母一兩半。如果是寒厥引起的頭疼,需加入天麻三兩、附子一兩半,並用生薑煎煮。

治產後風虛血眩。精神昏昧。荊芥散。

荊芥穗(一兩三錢),桃仁(五錢去皮尖炒)

上為細末。溫水調服三錢。微喘加杏仁(去皮尖炒),甘草(炒),各三錢。

治產前證胎不動。如重物下墜。腹冷如冰。立效散。

川芎,當歸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。每服秤三錢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食前服。

治如人胎漏。及因事下血。枳殼湯。

枳殼(半兩),黃芩(半兩),白朮(一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七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食前空心服。

治婦人筋骨痛。及頭痛脈弦。憎寒如瘧。宜服,風六合湯。

四物湯四兩。加羌活防風各一兩。

治婦人血氣上衝。心腹肋下悶。宜服,治氣六合湯。

四物四兩。加木香檳榔各半兩。

治婦人臍下冷。腹痛腰脊痛。宜服,玄胡六合湯。

四物內加玄胡苦楝(炒)各一兩。

治婦人氣充經脈。月事頻並。臍下痛。宜,芍藥六合湯。

四物內倍加芍藥。

治婦人經事欲行。臍腹絞痛。宜服,八物湯。

四物內。加玄胡苦楝各一兩。檳榔木香各半兩。

治婦人經水過多。別無餘證。

四物內。加黃芩白朮各一兩。

治婦人經水澀少。

四物內。加葵花煎。

治婦人虛勞氣弱。喘嗽胸滿。宜,氣六合湯。

四物內。加厚朴一兩。(制),枳實半兩。(炒)

以上煎法。並同四物服之。

四物主治法

熟地黃,補血。如臍下痛。非熟地黃不能除。此通腎經之藥也。

川芎,治風。瀉肝木。如血虛頭痛。非芎不能除去。此通肝經之藥也。

芍藥,和血理脾。治腹痛非芍藥不能除。此通脾經之藥也。

當歸,和血。如血刺痛。非當歸不能除。此通心經之藥也。

白話文:

產後風虛血眩,精神昏昧,可用荊芥散治療。將荊芥穗、桃仁研磨成細末,溫水調服三錢。若伴隨微喘,可再加入杏仁、甘草,各三錢。產前胎不動,感覺如重物下墜,腹冷如冰,可用立效散治療。將川芎、當歸研磨成粗末,每次取三錢,水煎服。如人胎漏或因事下血,可用枳殼湯治療。將枳殼、黃芩、白朮研磨成粗末,每次取五到七錢,水煎服。婦人筋骨痛、頭痛脈弦、憎寒如瘧,宜服風六合湯。四物湯四兩,加入羌活、防風各一兩。婦人血氣上衝,心腹肋下悶,宜服氣六合湯。四物湯四兩,加入木香、檳榔各半兩。婦人臍下冷、腹痛腰脊痛,宜服玄胡六合湯。四物湯內加入玄胡、苦楝各一兩。婦人氣充經脈,月事頻並,臍下痛,宜服芍藥六合湯。四物湯內加倍芍藥。婦人經事欲行,臍腹絞痛,宜服八物湯。四物湯內加入玄胡、苦楝各一兩,檳榔、木香各半兩。婦人經水過多,無其他症狀,四物湯內加入黃芩、白朮各一兩。婦人經水澀少,四物湯內加入葵花煎服。婦人虛勞氣弱,喘嗽胸滿,宜服氣六合湯。四物湯內加入厚朴一兩、枳實半兩。以上煎法,都與四物湯一起服用。

四物湯主治:

熟地黃補血,如臍下痛,非熟地黃不能除,此藥通腎經。

川芎治風,瀉肝木,如血虛頭痛,非芎不能除去,此藥通肝經。

芍藥和血理脾,治腹痛非芍藥不能除,此藥通脾經。

當歸和血,如血刺痛,非當歸不能除,此藥通心經。

以上四味治法。如前一證。於四物湯中。各加二味用之。如少腹痛。四物湯四兩。加玄胡苦楝各一兩。經水暴多。四物四兩。加黃連黃芩各一兩。如腹痛者只加黃連。如夏月用不去黃芩。經水如黑豆水。加黃連黃芩各一兩。如經水少而血色和者。四物四兩。加熟地黃當歸各一兩。

白話文:

以上四種方法。和前面一種一樣。在四物湯中加入兩種中藥材使用。比如小腹痛。四物湯四兩。加玄胡、苦參各一兩。經血突然很多。四物湯四兩。加黃連、黃柏各一兩。如果腹部疼痛的,只加黃連。比如在夏天使用時,不要用黃柏。經血像黑豆水。加黃連、黃柏各一兩。比如經血少而血色正常的。四物湯四兩。加熟地黃、當歸各一兩。

如經水適來適斷。往來寒熱者。先服小柴胡。以去其寒熱。後以四物湯調治之。如寒熱不退。勿服四物。是謂變證。表邪猶存。不能效也。依前論中變證。隨證用藥調治之。

治婦人血積。增損四物湯。

白話文:

如果月經來了又斷,並且有寒熱往來的症狀,首先服用小柴胡湯去除寒熱。然後以四物湯調治。如果寒熱沒有消除,就不要服用四物湯。這稱為變證,表邪仍然存在,四物湯無效。依照前面討論的變證,根據具體情況使用藥物調治。

四物內。加廣朮京三稜桂乾漆。皆依法制。各加一兩。如四物煎服。

白話文:

四物湯的基礎上,加入粉葛、白朮、京三棱和乾漆,都按照規定的方法處理。每種藥材各加一兩。 مانند روش تهیه سوپ چهار موادی، طبخ کنید.

治婦人產後血昏血崩。月事不調。遠年乾血氣。皆治之。名曰,紅花散。

白話文:

用於治療產後女性的昏迷和出血過多。月經不調和多年未排出的乾血塊。都能治療。叫做紅花散。

乾荷葉,牡丹皮,當歸,紅花,蒲黃(炒)

白話文:

乾燥荷葉、牡丹根皮、當歸、紅花、炒過蒲黃

上各等分。為細末。每服半兩。酒煎和滓溫服。如衣不下。另末榆白皮。煎湯調半兩立效。

白話文:

上述所有藥材等量配製。碾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半兩。用酒煮沸後,連同藥渣一起服用。如果衣服脫不下,另取榆白皮研磨成末。煮湯後,將半兩藥末調入湯中服用,立即見效。

治婦人惡物不下。

當歸(炒),芫花(炒)

上細末。酒調三錢。又好墨醋碎末之。小便酒調下妙。

又治胎衣不下。蛇退皮(炒焦)細末二錢。酒調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婦女產後惡露不下。

當歸(炒過),芫花(炒過)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。用酒調和三錢服用。也可以用好墨研碎末,加入醋中,再用小便和酒調服效果佳。

另外治療胎盤不下。蛇退皮(炒焦)研成細粉兩錢,用酒調服。

諸見血無寒。衄血下血吐血溺血。皆屬於熱。但血家證。皆宜服此藥。生地黃散。

白話文:

凡是發現有血,都不是因為寒氣。流鼻血、便血、吐血、尿血,這些症狀都屬於熱性。但凡是血癥的證狀,都適合服用這個藥。生地黃散。

生地黃,熟地黃,枸杞子,地骨皮,天門冬,黃耆,芍藥,甘草,黃芩

白話文:

  • 生地黃:新鮮的生地黃
  • 熟地黃:經過炮製的熟地黃
  • 枸杞子:枸杞的果實
  • 地骨皮:地骨皮植物的皮
  • 天門冬:天門冬植物的塊根
  • 黃耆:黃耆植物的根
  • 芍藥:芍藥植物的根
  • 甘草:甘草植物的根
  • 黃芩:黃芩植物的根

上各等分同剉。每服一兩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去滓溫服。脈微身涼惡風。每一兩加桂半錢。吐血者多有此證。

白話文:

將上面各味藥材等量研碎。每次取一兩藥量。加水一盞半煎煮,煎至剩一盞藥液。濾去藥渣,溫熱服用。

如果脈搏微弱、身體發涼、怕風,每服藥量添加半錢桂枝。吐血的人常有這種症狀。

治衄血不止。麥門冬飲子。

麥門冬,生地黃

白話文:

治療鼻血不止,可以使用麥門冬飲子。

所需藥材包括麥門冬和生地黃。

上等分剉。每服一兩。煎服。又衄血先硃砂蛤粉。次木香黃連。大便結下之。大黃芒硝甘草生地黃。溏軟。梔子黃芩黃連。可選用。

帶下附

白話文:

上等藥材研碎。每次服用一兩。煎服。又鼻出血,先用硃砂和蛤粉。其次用木香和黃連。大便不通,用大黃、芒硝、甘草和生地黃。大便稀溏軟,可用梔子、黃芩、黃連。可依需要選擇使用。

論曰。赤者熱入小腸。白者熱入大腸。原其本也。皆濕熱結於脈。故津液湧溢。是為赤白帶下。本不病。緣五脈經虛。結熱屈滯於帶。故女子臍下㾓痛而綿綿。陰器中時下也。故經曰。任脈為病。男子內結七疝。女子帶下瘕聚。王注曰。任脈自胞上過帶脈。貫於臍上。故男子內結七疝。

白話文:

古書上說:紅色帶下是因為熱氣侵入小腸,白色帶下是因為熱氣侵入大腸。究其根本原因,都是濕熱壅積在經脈中,導致津液外溢,形成赤白帶下。

這種情況原本並不屬於疾病,而是因為五脈經虛弱,導致熱邪積滯在帶脈中,所以女性會出現臍下隱隱作痛、陰道時有分泌物。

因此,古經上說:任脈生病,男性會出現七疝(鼠蹊部疼痛);女性會出現帶下和瘕聚(腫塊)。

王注說:任脈從子宮上行,經過帶脈,貫通到臍上。因此,任脈生病,男性會出現七疝;女性會出現帶下和瘕聚。

女子帶下。帶脈起於季脅章門。如束帶狀。今濕熱冤結不散。故為病也。經曰。脾傳之腎。病名曰疝瘕。少腹冤熱而痛。出白。一名曰蠱。所以為帶下冤屈也。冤結也。屈滯而病熱不散。先以十棗湯下之。後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調下之。熱去濕除。病自愈也。如女子不月。先瀉心火。

白話文:

女性白帶過多。帶脈從兩肋的章門穴開始,就像一條束帶。現在濕熱積聚在一起,無法散開,所以就得了這個病。經書上說,脾氣傳給腎,病名叫做疝瘕。小腹積熱疼痛,排出白色的分泌物。又稱作蠱,因此會導致白帶過多、小腹積熱疼痛。積聚阻塞,熱氣不散。先用十棗湯瀉熱,然後服用苦楝丸和大玄胡散調理。濕熱消除後,病症自然就會好轉。如果女性月經不調,先瀉掉心火。

血自下也。內經曰。二陽之病發心脾。有不得隱曲。故女子不月。其傳為風消。王注曰。大腸胃發病也。心脾受之。心主血。心病則血不流。脾主味。脾病則味不化。味不化則精不足。精血不足。故其證不能已。虧則風邪勝而真氣愈消也。又經曰。月事不來者。胞脈閉也。胞脈屬於心。

白話文:

月經血自下體流出。

《黃帝內經》說:陽明經和少陽經發病,會影響心和脾。心脾有問題,就會導致經血不通暢。因此,女性會出現閉經。如果經血閉而不通,就會轉化為風消耗精氣的證候。

王冰注釋說:大腸和胃發病,就會影響心和脾。心主血,心臟有病,血就不會正常流動。脾主消化吸收,脾臟有病,食物就不能被消化吸收。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,就會導致精氣不足。精血不足,所以閉經的症狀就無法消除。精氣不足,虛弱就會加重,真氣就會持續消耗。

《黃帝內經》還說:月經不來,是因為胞脈閉塞。胞脈連接心臟,心臟有問題,胞脈就會閉塞。

而絡於胞中。今氣上迫。心氣不得下通。故月事不來。先服降心火之劑。後服局方中五補丸。後以衛生湯。治脾養血氣也。

白話文:

經絡瘀阻於子宮中。現在氣血上衝,心氣與下焦不通。所以月經不來。先服用清降心火的中藥。再服用「局方」中的五補丸。最後用「衛生湯」來調養脾胃、補血益氣。

苦楝丸,治婦人赤白帶下。

苦楝(碎酒浸),茴香(炒),當歸

上等分為細末。酒糊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五十丸。空心酒下。腰腿痛疼。四物四兩。加羌活防風各一兩。

衛生湯

當歸,白芍藥(各三兩),黃耆(三兩),甘草(一兩)

上為粗末。每服半兩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溫服空心。如虛者。加人參一兩。

白話文:

苦楝丸

**功效:**治療婦女赤白帶下。

藥材:

  • 苦楝:用碎酒浸泡
  • 茴香:炒熟
  • 當歸

製法:

  1. 將以上藥材等量研磨成細粉。
  2. 用酒糊將藥粉製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
用法:

  • 每次服用30-50丸。
  • 空腹時用酒送服。

附註:

  • 若患者同時伴有腰腿疼痛,可加入四物湯四兩,以及羌活、防風各一兩。

衛生湯

功效: 補虛益氣,養血調經。

藥材:

  • 當歸:三兩
  • 白芍:三兩
  • 黃耆:三兩
  • 甘草:一兩

製法:

  1.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

用法:

  • 每次服用半兩。
  • 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,去渣後溫服。
  • 空腹服用。
  • 若患者體虛,可加人參一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