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上 (18)
卷上 (18)
1. 本草論第九
補。不足為弱。必補劑以扶之。如氣形羸弱之類是也。本草曰。補可去弱。人參羊肉之屬。攻其里則補養也。經所謂言而微。終日乃復言者。此奪氣也。故形不足。溫之以氣。精不足。補之以味。是以膏粱理疾。藥石蠲疾。五穀五畜。能補善養也。
瀉。有餘為閉。必泄劑以逐之。如腹脹脾約之類是也。本草曰。瀉可去閉。即葶藶大黃之屬。經所謂濁氣在上。則生䐜脹。故氣不施化而鬱閉不通。所以葶藶大黃味苦大寒。專能瀉熱去濕下氣。仲景曰。趺陽脈浮而澀。浮則胃強。澀則小便數。浮澀相搏。大便難。其脾為約。故約束津液不得四布。苦寒之劑。通塞潤燥而能泄胃強也。
輕。實則氣壅。欲其揚也。如汗不發而腠密。邪勝而中蘊。必輕劑以揚之。本草曰。輕可去實。麻黃葛根之屬。經所謂邪在皮者。汗而發之。其實者。散而泄之。王注曰。陽實則發散。
重。怯則氣浮。欲其鎮也。如喪神守而驚悸。氣上厥以顛疾。必重劑以鎮之。本草曰。重可去怯。即磁石鐵粉之屬。經所謂厥成為癲疾。故驚乃平之。所以鎮涎也。故使其物體之重則下涎而用之也。
澀。滑則氣脫。欲其收斂也。如開腸洞泄。便溺遺失。必澀劑以收之。本草曰。澀可去脫。則牡蠣龍骨之屬。如寧神寧聖散之類是也。
滑。澀則氣著。欲其利也。如便難內閉。必滑劑以利之。本草曰。滑可去著。即冬葵榆皮之屬。滑能養竅。故潤利也。
燥。濕淫氣勝。腫滿脾濕。必燥劑以除之。本草曰。燥可去濕。即桑白皮赤小豆之屬。所謂濕甚於上。以苦燥之。以淡泄之是也。
濕。津耗為枯。五臟痿弱。榮衛涸流。必濕劑以潤之。本草曰。濕可去枯。即紫石英之屬。故痿弱者用之。王注曰。心熱盛則火獨光。火獨光則內炎上。腎之脈常下行。今火盛而上炎用事。故腎脈亦隨火炎爍而逆上行也。陰氣厥逆。火復內燔。陰上隔陽。下不守位。心氣通脈。
故生脈痿。腎氣主足故膝腕樞紐如折去。而不相提挈。脛筋縱緩。而不能任用於地也。可下數百行而愈。
故此十劑七方者。乃太古先師。設繩墨而取曲直。何叔世方士。出規矩以為方圓。王注曰。嗚呼。人之死者。但曰命。不謂方士愚昧而殺之邪。是以物各有性。以謂物之性有盡也。制而用之。將使之無盡。物之用有窮也。變而通之。將使之無窮。夫惟性無盡用無窮。故施於品劑。
以佐使斯人。其功用亦不可一而足也。於是有因其性而為用者。有因其所勝為制者。有氣同則相求者。有氣相剋則相制者。有氣有餘而補不足者。有氣相感則以意使者。有質同而性異者。有名異而實同者。故蛇之性上竄而引藥。蟬之性脫而退翳。虻飲血而用以治血。鼠善穿而用以治漏。
白話文:
本草論第九
補:身體虛弱是因為不足,必須用補藥來扶助,像是氣虛體弱等情況。本草說,補藥可以去除虛弱,像是人參、羊肉之類。如果從內部補養,就屬於補養。如同經典所說,說話聲音微弱,整天下來才能再說話,這是氣被奪走,所以身體不足,要用溫性的藥來補氣;精不足,要用有味道的藥來補。因此,吃精美的食物可以調理疾病,藥物也可以去除疾病,五穀雜糧和牲畜肉類,都能夠補養身體。
瀉:身體有餘是因為閉塞,必須用瀉藥來疏通,像是腹脹、脾約(便秘)等情況。本草說,瀉藥可以去除閉塞,像是葶藶、大黃之類。經典說,濁氣在上面,就會產生腹脹,是因為氣不流通,鬱積不通。所以葶藶、大黃味苦性大寒,專門能瀉熱、去濕、降氣。張仲景說,趺陽脈浮而澀,浮代表胃強,澀代表小便頻繁,浮澀相搏,就會大便困難,這是因為脾受到約束,使得津液無法正常輸布。使用苦寒的藥物,可以疏通阻塞,潤澤乾燥,也能夠瀉胃的強盛。
輕:身體充實是因為氣壅滯,想要讓它升散。像是汗出不來而皮膚緻密,邪氣強盛在體內蘊積,必須用輕劑來升散。本草說,輕劑可以去除實邪,像是麻黃、葛根之類。經典說,邪氣在皮膚的,要用發汗的方法來驅逐;邪氣實在的,要用疏散的方法來瀉除。王注說,陽氣實盛就用發散的藥。
重:身體虛弱是因為氣浮散,想要用重藥來鎮靜。像是精神喪失而驚悸,氣向上逆而導致癲癇,必須用重劑來鎮定。本草說,重藥可以去除虛怯,像是磁石、鐵粉之類。經典說,氣逆導致癲癇,所以要用鎮靜的方法來平息驚悸,所以用重質地的藥物來降涎。
澀:身體滑脫是因為氣散失,想要用收斂的藥。像是腹瀉不止,大小便失禁,必須用澀藥來收斂。本草說,澀藥可以去除脫失,像是牡蠣、龍骨之類,如同寧神寧聖散這類藥方。
滑:身體澀滯是因為氣滯留,想要用滑利的藥。像是大便困難,內部閉塞,必須用滑利的藥來疏通。本草說,滑藥可以去除滯留,像是冬葵子、榆皮之類,滑利的藥能滋養孔竅,所以能夠潤滑通利。
燥:濕氣過盛,腫脹滿悶,是脾濕,必須用燥藥來去除。本草說,燥藥可以去除濕氣,像是桑白皮、赤小豆之類。所謂濕氣在上部過盛,要用苦味的藥來燥濕,用淡味的藥來利濕。
濕:津液耗竭導致身體枯槁,五臟虛弱,營衛之氣枯竭,必須用滋潤的藥來潤澤。本草說,濕潤的藥可以去除枯槁,像是紫石英之類,所以身體虛弱的人可以使用。王注說,心火過盛,就會獨自發光,火獨自發光就會往上炎,腎脈本來是向下行的,現在因為火盛而向上逆行,腎脈也跟著火上炎而逆行。陰氣厥逆,火又在內部燃燒,陰氣上隔絕陽氣,下部不能固守,心氣不通,就導致脈絡痿軟。腎氣主導足部,所以膝蓋、手腕等關節就像折斷了一樣,無法正常活動,小腿筋脈鬆弛,不能正常行走。用藥幾百行(多方)就能治癒。
這十種藥性(補、瀉、輕、重、澀、滑、燥、濕、寒、熱)和七種藥方(大方、小方、緩方、急方、奇方、偶方、復方),是古代聖賢設立的標準,用來矯正偏差。如今的醫生,卻用他們死板的規矩來約束病人。王注說:唉!人死了,只說是命,卻不認為是庸醫的愚昧害死的嗎?因此,每種藥物都有其特性,不要認為藥物的特性是有限的。了解藥性,才能將其用途發揮到極致;藥物的用途是有窮盡的,通過變通才能使之無窮盡。唯有藥性無窮盡,藥用無窮盡,才能將其運用在藥方之中,來輔助人們。藥物的功效也不可能只有一種。因此,有些藥物是根據其特性來使用,有些藥物是根據其所能剋制的力量來制藥,有些是氣味相同的就互相幫助,有些是氣味相剋的就互相制約,有些是氣有餘的就用來補不足的,有些是氣相感應的就用心意來使用,有些是物質相同但藥性不同,有些是名稱不同但實際作用相同。所以,蛇有向上鑽的特性,可以用來引藥上行;蟬有脫殼的特性,可以用來去除眼翳;虻吸血,可以用來治療血病;老鼠善於穿洞,可以用來治療漏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