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下 (5)
卷下 (5)
1. 瘡瘍論第二十六
論曰。瘡瘍者。火之屬。須分內外以治其本。內經曰。膏粱之變。足生大丁。其原在裡。發於表也。受持如虛。言內結而發諸外。未知從何道而出。皆是從虛而出也。假令太陽經虛從背而出。少陽經虛從鬢出。陽明經虛從髭而出。督脈經虛從腦而出。又經曰。地之濕氣。感則害人皮膚筋脈。
其在外盛則內行。若其脈沉實。當先疏其內。以絕其原也。其脈浮大。當先托裡。恐氣傷於內也。有內外之中者。邪氣至甚。遏絕經絡。故發癰腫。經曰。榮氣不從。逆於肉理。乃生癰疽。此因失托裡。及失疏通。又失和榮衛也。治瘡之大要。須明托裡疏通行榮衛三法。托裡者。
治其外之內。疏通者。治其內之外。行榮衛者。治其中也。內之外者。其脈沉實。發熱煩躁。外無焮赤痛。其邪氣深於內也。故先疏通。以絕其原。外之內者。其脈浮數。焮腫在外。形證外顯。恐邪氣極而內行。故先托裡。內外之中者。外無焮惡之氣。內亦臟腑宣通。知其在經。
當和榮衛也。用此三法之後。雖未瘥。必無變證。亦可使邪氣峻減。而易痊愈。故經曰。諸痛癢瘡瘍。皆屬心火。又曰。知其要者。一言而終。不知其要。流散無窮。
針灸法曰。凡瘡瘍可灸刺者。須分經絡部分。血氣多少。俞穴遠近。若從背而出。當從太陽五穴。隨證選用。或刺或灸。泄其邪氣。
凡太陽多血少氣。
至陰,通谷,束骨,崑崙,委中
從鬢而出者。當從少陽五穴選用。
少陽少血多氣。
竅陰,俠谿,臨泣,陽輔,陽陵泉
從髭而出者。當從陽明五穴選用。
陽明多血多氣。
厲兌,內庭,陷谷,衝陽,解谿
從腦而出者。初覺腦痛不可忍。且欲生瘡也。腦者髓之海。當灸刺絕骨。以泄邪氣。髓者舍也。故脈浮者。從太陽經。依前選用。脈長者。從陽明經。依前選用。脈弦者。從少陽經。依前選用。論曰。諸經各有井滎俞經合。井主心下滿及瘡色青。滎主身熱及瘡赤色。俞主體重節痛瘡黃色。
經主咳嗽寒熱瘡白色。合主氣逆而泄瘡黑色。隨經病而有此證者。或宜灸宜針。以泄邪氣。經曰。邪氣內蓄則腫熱。宜砭射之也。內經曰。夫癖氣之息者。宜以針開除之。氣勝血聚者。宜石而泄之。王注曰。石砭也。可以破大癰出膿。今以排針代之。凡瘡瘍已覺微漫腫硬。皮血不變色。
脈沉不痛者。當外灸之。引邪氣出而方止。如已有膿水者不可灸。當刺之。淺者亦不灸。經曰。陷者灸之。如外微覺木硬而不痛者。當急灸之。是邪氣深陷也。淺者不可灸。慎之。
諸病瘡瘍如嘔者。是濕氣浸於胃也。藥中宜倍加白朮服之。
內疏黃連湯,治嘔噦心逆。發熱而煩。脈沉而實。腫硬木悶而皮肉不變色。根深大。病在內。臟腑秘澀。當急疏利之。
黃連,芍藥,當歸,檳榔,木香,黃芩,山梔子,薄荷,桔梗,甘草(以上各一兩),連翹(二兩)
上除檳榔木香二味為細末外。並剉。每服一兩。水一盞半。煎至一盞。先吃一二服。次每服加大黃一錢。再服加二錢。以利為度。如有熱證。止服黃連湯。大便秘澀加大黃。覺無熱證。少煎沒藥內托復煎散。時時服之。如實無熱。及大小便通。止服復煎散。稍有熱證。卻服黃連湯。秘則加大黃。如此內外皆通。榮衛和調。則經絡自不遏絕矣。
治腫焮於外。根槃不深。形證在表。其脈多浮。痛在皮肉。邪氣盛則必侵於內。急須內托以救其里也。服,內托復煎散。
地骨皮,黃耆,芍藥,黃芩,白朮,茯苓,人參,柳桂(味淡者),甘草,防己,當歸(以上各一兩),防風(二兩)
上㕮咀。先煎蒼朮一斤。用水五升。煎至三升。去朮滓。入前藥十二味。再煎至三四盞。絞取清汁。作三四服。終日服之。又煎蒼朮滓為湯。去滓再依前煎服十二味滓。此除濕散鬱熱。使胃氣和平。如或未已。再作半料服之。若大便秘。及煩熱。少服黃連湯。如微利及煩熱已過。卻服復煎散半料。如此使榮衛俱行。邪氣不能內侵也。
治諸瘡瘍。臟腑已行。如痛不可忍者。可服,當歸黃耆湯,。並加減在後。
當歸,黃耆,地黃,地骨皮,川芎,芍藥(等分)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。水一碗。煎至五分。去滓溫服。如發熱者。加黃芩。煩熱不能臥者。加梔子。如嘔是濕氣侵胃也。倍加白朮。
膏藥方
好芝麻油(半斤),當歸(半兩),杏仁(四十九個去皮),桃柳枝(各四十九條長四指)
上用桃柳二大枝。新綿一葉包藥。繫於一枝上。內油中。外一枝攪於鐵器內。煎成入黃丹三兩。一處熬。水中滴成不散如珠子為度。
冶金絲瘡。一云紅絲瘤。其狀如線或如繩。鉅細不等。經所謂丹毒是也。但比熛毒不甚廣闊。人患此疾。頭手有之。下行至心則死。下有之上行亦然。法當於瘡頭截經而剌之。以出血後。嚼萍草根塗之。立愈。
治從高墜下。涎潮昏冒。此驚恐得也。苦杖散。
苦杖(不以多少)
上細末。熱酒調下。如產後瘀血不散。或聚血。皆治之。
治疔瘡。奪命散。
烏頭尖,附子底,蠍梢,雄黃(各一錢),蜈蚣(一對),硇砂,粉霜,輕粉,麝香,乳香(各半錢),信(二錢半),腦子(少許)
上為細末。先破瘡出惡血畢。以草杖頭用紙帶入於內。以深為妙。
治瘡難消。不能作膿。痛不止。木香散。
地骨皮(一兩去土皮),木香(半兩),穿山甲(二錢半炙黃),麝香(一字)
上為細末。酒調下三錢。及小兒斑後生癰。米飲調下。效如神。
治疔瘡毒氣入腹。昏悶不食。
紫花地丁,蟬殼,管仲(各半兩),丁香,乳香(各一錢)
上細末。每服二錢。溫酒調下。
治惡瘡有死肉者。及追膿。
白丁香,輕粉,粉霜,雄黃,麝香(各一錢),巴豆(三個去油)
上同研細。新飯和作錠子用之。
治諸瘡大疼痛。不辨肉色。漫腫光色。名曰附骨癰如神。三生散。
露蜂房,蛇退皮,頭髮(洗淨等分)
三味燒灰存性研細。酒調三錢。
治膀胱移熱於小腸。上為口糜。好飲酒人多有此疾。當用,導赤散五苓散,各半兩煎服。
治少陰口瘡。半夏散,。若聲絕不出者。是風寒遏絕陽氣不伸也。
半夏(一兩制),桂(一字),草烏頭(一字)
上同煎一盞水。分作二服。其效如神。
治太陰口瘡。甘礬散
生甘草(一寸),白礬(一栗子大)
上含化咽津。
治赤口瘡。乳香散。
乳香,沒藥(各一錢),白礬(飛半錢),銅綠(少許)
為細末。摻用。
諸瘡瘍痛色變紫黑者。回瘡金銀花湯。
金銀花(連枝二兩),黃耆(四兩),甘草(一兩)
上三味剉細。酒一升。入瓶內閉口。重湯內煮三二時。取出去滓。放溫服之。
諸瘡腫已破。未破焮腫甚。當歸散,主之。
當歸,黃耆,栝蔞,木香,黃連(各等)
上為粗末。煎一兩。如痛而大便秘。加大黃三錢。
乳香散,治瘡口痛大者。
寒水石(燒一兩),滑石(一兩),乳香,沒藥(各五分),腦子(少許)
上各研細同和勻。少摻瘡口上。
雄黃散,治諸瘡有惡肉。不能去者。
雄黃(一錢研),巴豆(一個去皮研)
上二味同研如泥。入乳香沒藥少許。再研細。少上。惡肉自去也。
木香散,治瘡口久不斂。
木香,檳榔(各一錢),黃連(二錢)
上為細末。摻上。如痛加當歸一錢貼之。自收斂。
又方
蜀椒(去目炒黑色一錢另研),定粉(一兩),風化灰(五錢),白礬(二錢半飛過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)
上為細末。摻瘡口上。
針頭歲,治瘡瘍焮腫木硬。
蟾酥,麝香(各一錢)
各同研極細。以兒乳沖調和泥。入磁合內盛。幹不妨。每用以唾津調撥少許於腫處。更以膏藥敷之。毒氣自出。不能為瘡。雖有瘡亦輕。
治白口瘡。沒藥散。
沒藥,乳香,雄黃(各一錢),輕粉(半錢),巴豆霜(少許)
上細末。乾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