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下 (3)
卷下 (3)
1. 腫脹論第二十四(小兒附)
靈樞脹論云。帝問岐伯脹形何如。岐伯曰。夫心脹者。煩心短氣。臥不安。肺脹者。虛滿而喘咳。肝脹者。脅下滿而痛引少腹。脾脹者。善噦。四肢煩悗。體重不能勝衣。臥不安。腎脹者。腹滿引背央央然。腰髀痛。六腑脹。胃脹者。腹滿胃脘痛。鼻聞焦臭。妨於食。大便難。
白話文:
《靈樞·脹論》中記載:黃帝問岐伯,脹病的表現是怎樣的?岐伯回答:心脹:煩躁不安,氣息短促,無法平臥。肺脹:胸腔脹滿而喘咳。肝脹:脅肋下方脹滿疼痛,並牽引到小腹。脾脹:容易嘔吐,四肢睏倦不安,身體沉重,穿不上衣服,無法平臥。腎脹:腹中脹滿,延伸到後背而感覺空虛,腰部和大腿疼痛。六腑脹:胃脹:腹中脹滿,胃脘疼痛,鼻子聞到焦臭味,進食後感覺不適,大便困難。
大腸脹者。腸鳴而痛濯濯。冬日重感於寒。則飧泄不化。小腸脹者。少腹䐜脹引腰而痛。膀胱脹者。少腹滿而氣癃。三焦脹者。氣滿於皮膚中。輕輕然而不堅。膽脹者。脅下痛脹。口中苦善太息。又水脹篇云。帝問岐伯水脹何如。答曰。水始起也。目窠上微腫。如新臥起之狀。
白話文:
大腸脹氣:
腸道發出咕嚕聲並伴有劇痛,在冬季受寒加重時,會導致腹瀉消化不良。
小腸脹氣:
小腹部腫脹疼痛,並延伸到腰部。
膀胱脹氣:
小腹部脹滿,小便困難。
三焦脹氣:
氣積聚在皮膚中,觸摸起來很軟,沒有硬塊。
膽脹:
肋骨下方脹痛,口中發苦,經常嘆氣。
水脹:
《水脹篇》中記載:皇帝問岐伯,水脹是什麼樣的?岐伯回答:水脹初期,眼眶上方微微腫脹,就像剛睡醒的樣子。
其頸脈動。時咳。陰股間寒。足脛腫。腹乃大。其水已成矣。以手按其腹。隨手而起。如裹水之狀。此其候也。帝曰。膚脹何如。岐伯曰。膚脹者。寒氣客於皮膚之間。𪔣𪔣然不堅。腹大身盡腫。皮厚。按其腹窅而不起。腹色不變。此其候也。鼓脹何如。答曰。腹脹身皆大。
白話文:
他的頸動脈搏動。有時咳嗽。陰囊和大腿之間寒冷。小腿腫脹。腹部變大。水腫已經形成了。用手按壓腹部,水腫隨之隆起,就像包著水一樣。這是相關症狀。
黃帝問:皮膚腫脹是怎麼回事?
岐伯答:皮膚腫脹是寒氣停滯在皮膚與肌肉之間,皮膚軟綿綿的,不結實。腹部變大,身體全身腫脹。皮膚增厚。按壓腹部,凹陷處不能復原。腹部顏色不變。這是相關症狀。
鼓脹又是怎麼回事?
岐伯答:腹脹就是腹部和全身都腫大。
大與膚脹等也。色蒼黃。腹筋起。此其候也。腸覃何如。答曰。寒氣客於腸外。與衛氣相搏。氣不得營。因有所繫。癖而內著。惡氣乃起。瘜肉乃生。其始生也。大如雞卵。稍以益大。至其成。如懷子之狀。久者離藏。按之則堅。推之則移。月事以時下。此其候也。石瘕何如。
白話文:
腹脹
症狀:腹部膨脹,皮膚發黃,腹肌隆起。
腸覃
原因:寒氣侵入腸道外,與人體的防衛氣息(衛氣)搏鬥,導致氣息運行受阻,在腸道內形成瘀結。瘀結逐漸長大,形成惡性氣息,進而形成息肉。
初期:息肉大小如雞蛋,逐漸增大。
後期:息肉長大到如懷孕般明顯。久之,息肉會脫離藏器,按壓時堅硬,推動時會移動。月經正常。
石瘕
答曰。石瘕生於胞中。寒氣客於子門。子門閉塞。氣不得通。惡血當瀉不瀉。衃以留止。日以益大。狀如懷子。月事不以時下。皆生於女子。可導而下。帝曰。膚脹鼓脹可刺邪。曰。先瀉其脹之血絡。後調其經。刺去其血絡也。
白話文:
回答說,石瘕病發生在子宮中,是由於寒氣滯留在子宮口,導致子宮口閉塞,氣血不通,污血應該排出而不能排出,於是積聚在子宮內,日益增大,像懷孕一樣,導致月經不按時來潮。這都是發生在女性身上的疾病,可以用導法把積血排出。皇帝問道,腹部脹大浮腫,可以用針刺放血嗎?回答說,應該先用針刺放出脹血的經絡,然後再調和氣血經絡。針刺放出的血絡就是脹血的經絡。
經云。平治權衡。去宛陳莝。開鬼門。潔淨府。平治權衡者。察脈之浮沉也。去宛陳莝者。疏滌腸胃也。開鬼門潔淨府者。發汗利小便也。又鼓脹之病。治以雞屎醴。名醫云。其腫有短氣不得臥為心水。兩脅痛為肝水。大便鴨溏為肺水。四肢皆腫為脾水。腰痛足冷為腎水。口苦咽乾為膽水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,必須均衡調理身體。去除胃裡的宿食和積滯。打開汗毛孔。清潔體內的器官。均衡調理身體,是指觀察脈象的浮沉。去除胃裡的宿食和積滯,是指疏通腸胃。打開汗毛孔、清潔體內器官,是指發汗利小便。此外,對於腹脹的疾病,可以使用雞屎醴來治療。名醫說,腹脹伴有氣短、不能平躺,是心水。兩側肋骨疼痛,是肝水。大便稀溏,是肺水。四肢都腫,是脾水。腰痛、腳冷,是腎水。口苦、咽喉乾燥,是膽水。
乍虛乍實為大腸水。各隨其經絡。分其內外。審其脈證而別之。又有風水皮水石水黃汗。歸各臟以論之。風合歸肝。皮合歸肺。黃汗歸脾。石合歸腎。風水脈浮。必惡風。皮水脈亦浮。按下沒指。石水脈沉。腹滿不喘。黃汗脈沉遲。發熱而多涎。久而不愈。必致癰膿。水腫脈浮帶數。
白話文:
如果症狀忽虛忽實,就要考慮到大腸水。不同的症狀會隨着經絡而變化,分為內外。要仔細診斷脈象和證狀,才能區分。還有風水、皮水、石水、黃汗等,這些都歸屬於不同的臟腑:
- 風水:歸於肝臟,脈象浮動,畏風。
- 皮水:歸於肺臟,脈象也浮動,按壓後手指會陷進。
- 石水:歸於腎臟,脈象沉穩,腹部腫脹但沒有喘息。
- 黃汗:歸於脾臟,脈象沉緩,發熱且多涎,久治不愈會化膿。
- 水腫:脈象浮滑而數,伴隨水腫。
即是虛寒潛止其間。久必沉伏。沉伏則陽虛陰實。為水必矣。要知水脈必沉是也。論曰。脈出者死。與病不相應也。諸唇黑則傷肝。缺盆盈平則傷心。臍出則傷脾。足平則傷腎。背平則傷肺。此五者必不可療也。治法云。腰以上宜發汗。腰以下利小便。錢氏論虛實腹脹。實則不因吐瀉久病之後。
白話文:
這說明虛寒潛伏在體內。時間久了必定會沉降。沉降之後就會出現陽虛陰實的狀況,成為水腫。如果想要知道水脈是否沉降,只要檢查脈象就可以了。經典中說:脈象浮出體表的人會死亡,因為脈象與疾病不符。嘴脣發黑代表傷肝。缺盆位(肚臍上方)飽滿而平坦代表傷心。肚臍凸出代表傷脾。足部平坦代表傷腎。背部平坦代表傷肺。這五種情況都無法治療。治療方法:腰部以上應發汗治療;腰部以下應利小便治療。錢氏論述虛實腹脹:實證不是因為嘔吐、腹瀉或者久病之後所引起的。
亦不因下利。脹而喘急悶亂。更有痰有熱。及有宿食不化而脹者。宜服大黃丸白餅子紫霜丸下之。更詳認大小便。如俱不通。先利小便。後利大便。虛則久病吐瀉後。其脈微細。肺主目胞腮虛腫。手足冷。當先服塌氣丸。後服異功散。及和中丸益黃散溫其氣。因於氣腫者。橘皮煎丸。
白話文:
(身體出現以下狀況時)即使腹瀉,也不能緩解脹氣的症狀。脹氣併發呼吸急促、胸悶、混亂,伴有痰液、發熱,或者積食不化導致脹氣。建議服用大黃丸、白餅子、紫霜丸等藥物幫助通便。還要仔細觀察大小便的情況。如果大小便都不通,先利小便,再利大便。
虛弱體質,例如久病之後吐瀉,脈搏虛弱細微。肺主眼瞼和腮腺,如果虛弱會導致眼瞼和腮腺腫脹,手腳發冷。應先服用塌氣丸,後服用異功散、和中丸、益黃散等藥物溫補氣血。
如果是因氣滯導致的脹氣,可以用橘皮煎服。
因於濕為腫。煎防己黃耆湯。調五苓散。因於熱為腫者。服八正散。
白話文:
由於濕氣導致腫脹,可煎煮防己黃耆湯,並服用五苓散來調整身體。
由於熱氣導致腫脹,可以服用八正散。
又一法。燥熱於肺為腫者。乃絕水之源也。當清肺除燥。水自生矣。於豉梔湯中。加黃芩。如熱在下焦。陰消使氣不得化者。當益陰。則陽氣自化也。黃柏黃連是也。
五脈論五水灸法
青水灸肝井。赤水灸心滎。黃水灸脾俞。白水灸肺經。黑水灸腎合。
白話文:
另有一種方法,肺部燥熱導致的水中,是因為絕了水源所致。應清肺除燥,水自然會生出。在十味正中湯中加入黃琴。如果燥熱在小腹,導致陰氣不足,氣血運行不順,則應滋陰,則陽氣自然運行。黃柏和黃連就是滋陰的藥物。
婦人蠱脹無脈。燒青丸。五皮散亦是。
白話文:
婦女得了蠱脹病,平時沒有脈搏。可以燒服青丸,五皮散也有同樣的效果。
論諸蠱脹者有二。腫若從胃。則旦食而不能夜食。旦則不脹。夜則脹是也。若水腫證。濡泄者是也。內經曰。蠱脹之病。治以雞屎醴。酒調服。水脹之病。當開鬼門。潔淨府也。
白話文:
談論有關各種脹病者,共有兩種:
- **脹氣型:**如果脹氣的感覺彷彿來自於胃,那麼在早晨吃飯後,到了晚上就不會感到肚子脹。到了早晨則不會脹氣,而到了晚上則會脹氣。
- **水腫型:**如果小便量減少,身體出現水腫的現象。
《黃帝內經》中說:脹氣型的疾病,可以用雞屎白酒治療,將雞屎白酒調和後服用。而水腫型的疾病,應該打開「鬼門」(指人體下肢的湧泉穴),來淨化身體器官。
白茯苓湯名變水
白茯苓,澤瀉(各二兩),郁李仁(二錢)
白話文:
白茯苓湯的配方是:白茯苓和澤瀉各二兩,郁李仁二錢。
上㕮咀。作一服。水一碗。煎至一半。常服無時。從少至多服。或煎得。澄入生薑自然汁在內和麵。或作粥飯。作常食。五七日後。覺脹下。再以,白朮散。
白話文:
白朮散
把白朮研磨成細粉。取出一份藥粉,倒入一碗水當中。煮至藥水量剩下一半。在任何時間都可以服用,從少量逐漸增加劑量。或者,將白朮粉炒香,加入新鮮生薑汁和麵粉揉成麵糰。或者,做成粥或飯作為日常飲食。服用五到七天後,如果感到腹脹,可以服以下:
白朮散
白朮,澤瀉(各半兩)
上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煎茯苓湯調下。或丸亦可。服三十丸。
末治之藥。服黃耆芍藥建中之類。以調養之。平復後。忌房室豬魚鹽面等物。
治水氣蠱脹。潔淨府。楮實子丸。
白話文:
白朮、澤瀉(各半兩)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茯苓湯調服。也可以製成藥丸服用,每次三十丸。
對於粉末狀的藥物,可以服用像黃耆、芍藥建中湯這一類的方劑來進行調理。病情恢復後,要避免進行性生活,並且忌食豬肉、魚類、鹽和麪食等。
用於治療水腫和腹部脹大的疾病,清理腸道,可以使用楮實子丸。
楮實子(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子),白丁香(一兩半),茯苓(三兩去皮)
白話文:
楮實子(用一斗水熬煮兩斗的楮實子,熬成膏狀)
白丁香 (一兩半) 茯苓 (三兩,去皮)
上二味為細末。用楮實膏為丸。如桐子大。不計丸數。從少至多。服至小便清利。及腹脹減為度。後服中治藥末治藥調養藥。疏啟其中。忌甘苦酸。補其下。五補七宣。
白話文:
上面說的兩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楮實膏做成藥丸,大小像桐子。不計算服用的丸數,由少到多逐漸增加。直到小便清利,腹脹減輕為止。之後服用中藥調養身體。忌食甘、苦、酸的食物。加強下半身的補養,五次補氣,七次疏通氣血。
取穴法
治腫治其經。治金火也。井滎俞經。陰經金也。金水木火。陽經火也。
治腫木香散
木香,大戟,白牽牛(各等分)
白話文:
治療腫瘤要針對其經絡,也就是治療金火。井穴、滎穴、俞穴、經穴,陰經屬金,金生水、水生木、木生火,陽經屬火。
上為細末。每用三錢。豬腰子一對。批開摻藥在內。燒熟空心服之。如左則塌左。右則塌右。如水腫不能全去。於腹上塗甘遂末。在繞臍滿腹。少飲甘草水。其腫便去也。
治水腫
白話文:
將細小的藥末研磨成粉狀,每次服用三錢。取一對豬腰子,剖開後將藥物裝入其中。將豬腰子燒熟後,空腹服下。如果藥物偏向左側,則向左側傾斜身體。如果藥物偏向右側,則向右側傾斜身體。如果體內水分不能完全排出,可在腹部塗抹甘遂粉末。等腹部充滿甘遂粉末並感覺飽脹後,喝少量甘草水。這樣,水腫就會消失了。
螻蛄去頭尾。與葡萄心同研。露七日。曝乾為細末。淡酒調下。暑月濕用尤佳。
又方
白話文:
把螻蛄去掉頭尾,和葡萄籽一起搗碎,放置在露水中七天。然後曬乾研成細末,用淡酒調服。在炎熱潮濕的夏季服用效果更佳。
棗一斗。鍋內入水。上有四指。用大戟並根苗蓋之遍。盆合之。煮熟為度。去大戟不用。旋煮旋吃無時。盡棗決愈。神效。
白話文:
準備一斗棗子。鍋中放入水,淹沒棗子四指高。加入連根帶苗的大戟,覆蓋在棗子上。蓋上盆子,煮熟即可。取出大戟,不用了。邊煮邊吃,不限時間。吃完棗子後,腹瀉就會痊癒。效果神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