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下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下 (2)

1. 虛損論第二十二

論曰。虛損之疾寒熱。因虛而感也。感寒則損陽。陽虛則陰盛。損自上而下。治之宜以辛甘淡。過於胃則不可治也。感熱則損陰。陰虛則陽盛。故損自下而上。治之宜以苦酸鹹。過於脾則不可治也。自上而損者。一損於肺。皮聚而毛落。二損損於心。血脈虛少。不能榮於臟腑。

婦人月水不通。三損損於胃。飲食不為肌膚。自下而損者。一損於腎。骨痿不能起於床。二損損於肝。筋緩不能自收持。三損損於脾。飲食不能消克。論曰。心肺損而色蔽。腎肝損而形痿。谷不能化而脾損。感此病者。皆損之病也。漸漬之深。皆虛勞之疾也。

四君子湯,治肺損而皮聚毛落。益氣可也。

白朮人參黃耆茯苓(各等分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六錢七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食遠溫服。

八物湯,治心肺虛損。皮聚而毛落。血脈虛損。婦人月水愆期。宜益氣和血。

白朮,人參,黃耆,茯苓,川芎熟地當歸,芍藥(各等分)

上粗末服五七錢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去滓食後溫服。

十全散,治心肺損及胃。飲食不為肌膚。宜益氣和血調飲食。

白朮,人參,黃耆,茯神桂枝熟地黃,當歸,川芎,芍藥,甘草(等分)

上為末。加生薑棗同煎。水一大盞。藥五錢。煎至七分。食前。日三服。

金剛丸,治腎損。骨痿不能起於床。宜益精。

萆薢杜仲(炒去絲),蓯蓉(酒浸),菟絲子(酒浸等分)

上為細末。酒煮豬腰子為丸。每服五七十丸。空心酒下。

牛膝丸,治腎肝損。骨痿不能起於床。筋緩不能收持。宜益精緩中。

牛膝(酒浸),萆薢,杜仲(炒去絲),蓯蓉(酒浸),防風,菟絲子(酒浸),白蒺藜(各等分),桂枝(減半)

上細末。酒煮豬腰子。搗丸桐子大。空心酒下五七十丸。

煨腎丸,治腎肝損及脾損。穀不化。宜益精緩中消穀。

牛膝(酒浸),萆薢,杜仲,蓯蓉,菟絲子,防風,白蒺藜,胡蘆巴破故紙(等分),桂(半之)

上和劑服餌如金剛丸法。腰痛不起者。甚效。

黑地黃丸。加五味子。名,腎氣丸,。治陽盛陰虛。脾腎不足。房室虛損。形瘦無力。面多青黃而無常色。宜此藥養血益腎。

蒼朮(一斤米泔浸),熟地黃(一斤),川薑(冬一兩夏五錢春七錢),五味子(半斤)

上為細末。棗肉為丸。如梧子大。每服一百丸。至二百丸。食前米飲下或酒。治血虛久痔甚效。經曰。腎苦燥。急食辛以潤之。開腠理致津液通氣。五味子味酸。故酸以收之。此雖陽盛不燥熱。乃是五臟虛損於內。故可益血收氣也。此藥類象神品藥也。

治陽虛陰盛。心肺不足。宜八味丸。若形體瘦弱。無力多困。未知陰陽先損。夏月地黃丸。春秋宜腎氣丸。冬月宜八味丸。

2. 消渴論第二十三

論曰。消渴之疾。三焦受病也。有上消中消腎消。上消者。上焦受病。又謂之膈消病也。多飲水而少食。大便如常。或小便清利。知其燥在上焦也。治宜流濕潤燥。中消者胃也。渴而飲食多。小便黃。經曰。熱能消穀。知熱在中。法云。宜下之。至不欲飲食則愈。腎消者。病在下焦。

初發為膏淋。下如膏油之狀。至病成而面色黧黑。形瘦而耳焦。小便濁而有脂。治法宜養血。以肅清分其清濁而自愈也。法曰。燥上而渴。用辛甘潤肺。故可用蜜煎生薑湯。大器頓之。時時呷之。法云。心肺之病。莫厭頻而少飲。內經云。補上治上宜以緩。又曰。辛以潤之。

開腠致津液通。則肺氣下流。故氣下火降而燥衰矣。其渴乃止。又經曰。二陽結為消。王注曰。二陽結於胃及大腸。俱熱也。腸胃藏熱。則善消水穀。可甘辛降火之劑。黃連末一斤。生地黃自然汁。白蓮花藕自然汁。牛乳汁。各一斤。熬成膏子。劑黃連末為丸。如梧桐子大。

每服三十丸。少呷溫水送下。日進十服。渴病立止。

治上焦膈消。而不欲多食。小便清利。宜小柴胡湯。或加白虎湯。或錢氏方中地骨皮散。內加,芍藥,黃耆石膏黃芩桔梗之類是也。

人參石膏湯,治膈消。上焦煩渴。不欲多食。

人參(半兩),石膏(一兩二錢),知母(七錢),甘草(四錢)

上為粗末。每服五錢至七錢。水煎食後溫服。

順氣散,治消中。熱在胃而能食。小便赤黃。微利之為效。不可多利。服此藥漸漸利之。不欲多食則愈。

厚朴(薑製一兩),大黃(四兩),枳實(二錢炒)

上剉。每服五錢。水煎食遠服。

茴香散,治腎消病下焦。初證小便如膏油。

茴香(炒),苦楝(炒)

上細末。酒調二錢。食前服。

八味丸,治腎消大病加減法。

本方內倍加山藥。外桂附從四時加減。假令方內桂附一兩。春各用三錢。夏用一錢。秋用五錢。冬全用一兩。

珍珠粉丸,治白淫夢泄遺精。及滑出而不收。

黃柏一斤(於新瓦上燒令通赤為度),真蛤粉(一斤)

上為細末。滴水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一百丸。空心酒下。法曰。盛陽乘陽。故精泄也。黃柏降火。蛤粉咸而補腎。陰也。又治思想無窮。所願不得之證。

竹籠散,治消渴。

五靈脂黑豆(去皮臍)

上等分為細末。每服三錢。冬瓜湯調下。無冬瓜。苗葉皆可。日二服。小渴二三服效。渴定不可服熱藥。唯服八味丸。去附子。加五味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