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完素

《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》~ 卷中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中 (6)

1. 吐論第十七

論曰。吐有三。氣積寒也。皆從三焦論之。上焦在胃口。上通於天氣。主納而不出。中焦在中脘。上通天氣。下通地氣。主腐熟水穀。下焦在臍下。下通地氣。主出而不納。是故上焦吐者。皆從於氣。氣者天之陽也。其脈浮而洪。其證食已暴吐。渴欲飲水。大便燥結。氣上衝而胸發痛。

白話文:

吐證有三種:

氣積吐:由寒氣聚集所致。

上焦吐:

部位:位於胃口之上

功能:與天氣相通,只吸收不排除

症狀:食後立即嘔吐,口渴欲飲,大便乾結,氣逆胸痛

中焦吐:

部位:位於胃口和臍之間

功能:與天氣和地氣相通,負責腐熟水穀

症狀:尚未具體記載

下焦吐:

部位:位於臍下

功能:與地氣相通,只排除不吸收

症狀:尚未具體記載

其治當降氣和中。中焦吐者。皆從於積。有陰有陽。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。其脈浮而弱。其證或先痛而後吐。或先吐而後痛。治法當以毒藥去其積。檳榔木香行其氣。下焦吐者。皆從於寒。地道也。其脈沉而遲。其證朝食暮吐。暮食朝吐。小便清利。大便秘而不通。治法當以毒藥。

白話文:

治療此病應當以降氣和中為主。中焦嘔吐是由於積滯所致。積滯既有陽熱也有陰寒。飲食與氣機相互影響形成積滯而引起疼痛。其脈象浮而弱。其症狀有先疼痛後嘔吐的,也有先嘔吐後疼痛的。治療方法應當用毒藥(藥性強烈的藥物)去除積滯,用檳榔和木香行氣。

下焦嘔吐是由於寒氣所致,屬於地道。其脈象沉而遲。其症狀為早上進食晚上嘔吐,晚上進食早上嘔吐。小便清利,大便便祕不暢。治療方法應當用毒藥。

通其閉塞。溫其寒氣。大便漸通。復以中焦藥和之。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。

治上焦氣熱上衝。食已暴吐。脈浮而洪。宜先和中。桔梗湯。

白話文:

疏通阻塞,溫暖身體的寒氣,讓大便逐漸通暢,再用中焦的藥來調和,不让大便再次秘結,從而使病情自愈。

治療上焦氣熱上沖,吃東西後突然嘔吐,脈象浮而且洪大,應該先調和中焦,使用桔梗湯。

桔梗(一兩半),半夏曲(二兩),陳皮(一兩去白),枳實(一兩麩炒),白茯苓(一兩去皮),白朮(一兩半),厚朴(一兩薑製炒香)

白話文:

桔梗(75克),半夏曲(100克),陳皮(50克,去除果皮白色內膜),枳實(50克,炒焦後去除外殼),白茯苓(50克,去除外皮),白朮(75克),厚朴(50克,用薑汁浸泡後炒香)

上㕮咀。每服一兩。水一盞。煎至七分。取清溫服。調木香散二錢。隔夜空腹食前服之。三服之後。氣漸下。吐漸止。然後去木香散。加芍藥二兩。黃耆一兩半。每料中扣算。加上件分兩。依前服之。病愈則已。如大便燥結。食不盡下。以大承氣湯去硝微下之。少利為度。再服前藥補之。如大便復結。又依前再微下之。

木香散

木香,檳榔(各等分)

上為細末。煎藥調服。

白話文:

上焦鬱熱,每次服用一兩藥材。加入一杯水煎至藥液剩七成。取出清液溫服。另配製木香散,二錢重。隔夜空腹,服藥前服用木香散。連續服用三次,氣會逐漸下行,嘔吐會逐漸停止。

清除木香散後,加入芍藥二兩,黃耆一兩半。每帖藥中計算加入的藥材總量,用遞減的方式加入。依據之前的服用方法服用。症狀好轉後即可停止。

如果大便乾硬不通,食入後無法順利排出,則使用大承氣湯去除芒硝,稍為瀉下。以排便稍通為度。再服用之前的補益藥物。

如果大便再次不通,則再次依上記述的辦法稍為瀉下。

治暴吐者。上焦氣熱所沖也。經曰。諸嘔吐酸。暴注下迫。皆屬於火。脈洪而浮者。荊黃湯,主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劇烈嘔吐:這是上焦氣熱上衝所致。經典上說:「凡嘔吐酸水,突然劇烈向下衝逆,都屬於火熱所致。」若脈象洪大且浮起的,可用荊黃湯治療。

荊芥穗(一兩),人參(五錢),甘草(二錢半),大黃(三錢)

白話文:

荊芥穗:1兩

人參:5錢

甘草:2錢半

大黃:3錢

上為粗末。都作一服。水二盞。煎至一盞。去滓調檳榔散二錢。空心服。

檳榔散

檳榔(二錢),木香(一錢半),輕粉(少許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全部混合在一起作為一劑。使用兩碗水煎煮,煎至剩下一碗水量時,濾掉藥渣,加入檳榔散兩錢攪勻,空腹時服用。

檳榔散的配方為: 檳榔二錢,木香一錢半,輕粉少許。

上為細末。用前藥調服。如為丸亦可。用水浸蒸餅為丸。如小豆大。每服二十丸。食後服。

治上焦吐。頭髮痛有汗脈弦。青鎮丸,主之。

白話文:

研磨成細粉。將上述藥材調和服用。也可以製成藥丸。用浸泡過的水蒸軟的餅皮包成藥丸,大小如小豆。每次服用四丸,飯後服用。

柴胡(二兩去苗),黃芩(七錢半),甘草(半兩),半夏(湯洗半兩),青黛(二錢半),人參(半兩)

白話文:

柴胡(120克,去掉根鬚),黃芩(45克),甘草(30克),半夏(15克,用熱水洗淨),青皮(15克),人蔘(30克)

上為細末。薑汁浸蒸餅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。生薑湯下食後服。

白話文:

將中藥材磨成細粉。用薑汁浸泡蒸餅,做成丸子,大小像桐子。每次服用 50 顆。在吃飯後服用,並用生薑湯送服。

白朮湯,治胃中虛損。及痰而吐者。

半夏曲(半兩),白朮(一錢),檳榔(二錢半),木香(一錢),甘草(一錢),茯苓(二錢)

上六味。同為細末。每服二錢。煎生薑湯調下。食前。

吐而食不下。脈弦者。肝盛於脾。而吐乃由脾胃之虛。宜治風安脾之藥。

金花丸

半夏(湯洗一兩),檳榔(二錢),雄黃(一錢半)

白話文:

白朮湯治胃虛損、痰吐,用半夏曲半兩、白朮一錢、檳榔二錢半、木香一錢、甘草一錢、茯苓二錢,共研為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湯調服,飯前服用。若出現吐而食不下、脈弦的情況,則屬肝盛脾虛,應服用治風安脾的藥物。金花丸則用半夏一兩(湯洗)、檳榔二錢、雄黃一錢半。

上為細末。薑汁浸蒸餅為丸。如桐子大。小兒另丸。生薑湯下。從少至多。漸次服之。以吐止為度。羈絆於脾。故飲食自下。

紫沉丸,治中焦吐食。由食積為寒氣相假。故吐而痛。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本藥材較為細小。用薑汁浸泡蒸製的餅做成丸劑。丸劑大小如桐子。對小兒另製小丸。用生薑湯送服。從少量開始,逐漸增加劑量。以吐出來為止。這味藥會作用於脾,因此會引起腹瀉。

半夏曲(三錢),烏梅(二錢去核),代赭石(三錢),杏仁(一錢去皮尖),丁香(二錢),縮砂仁(三錢),沉香(一錢),檳榔(二錢),木香(一錢),陳皮(五錢),白豆蔻(半錢),白朮(一錢),巴豆霜(半錢另研)

白話文:

半夏(3 克),烏梅(2 克,去核),代赭石(3 克),杏仁(1 克,去皮尖),丁香(2 克),縮砂仁(3 克),沉香(1 克),檳榔(2 克),木香(1 克),陳皮(5 克),白豆蔻(0.5 克),白朮(1 克),巴豆霜(0.5 克,另磨碎)

上為細末。入巴豆霜令勻。醋糊為丸。如黍米大。每服五十丸。食後生薑湯下吐愈則止。小兒另丸。治小兒食積吐食。亦大妙。

白話文:

。恆令勻醋丸如黍米大小。每服五十丸,食後生薑湯送下即可止吐。另有丸子主治小兒積食。亦治療積食小兒吐食。亦妙丸。恆主之。

一法。治翻胃吐食。用橘皮一個。浸少時去白。裹生薑一塊。麵裹紙封。燒令熟去面。外生薑為三番。並橘皮煎湯。下紫沉丸一百丸。一日二服。得大便通至不吐則止。此主治寒。積氣皆可。

白話文:

**第一個方法:**治療因胃寒引起的嘔吐。

材料:

  • 橘皮 1 個

做法:

  • 將橘皮浸泡在水中一會兒,去除白色內膜。
  • 包裹一塊生薑。
  • 用麵粉和紙封起來。
  • 將包好的東西燒熟,去除麵粉。
  • 將生薑取出切成三塊。
  • 將橘皮和生薑一起煎煮成湯。
  • 加入紫沉丸 100 丸。

服用方法:

  • 每天服用兩次。
  • 如果大便通暢,嘔吐症狀消失,就停止服用。

適用範圍:

  • 胃寒引起嘔吐
  • 積食引起的嘔吐

治嘔吐腹中痛者。是有積也。胃強而乾嘔。有聲無物。脾強而吐食。持實擊強。是以腹中痛。當以木香白朮散和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嘔吐腹痛的方法:這是因為體內有積滯造成的。胃氣強盛,會乾嘔,只有聲音沒有嘔吐物。脾氣強盛,會吐出食物。胃強脾實,互相攻擊,所以導致腹痛。這時應使用木香白朮散來調和。

木香白朮散

木香(一錢),白朮(半兩),半夏曲(一兩),檳榔(二錢),茯苓(半兩),甘草(四錢)

上為細末。濃煎芍藥生薑湯。調下一二錢。有積而痛。手按之愈痛。無積者。按之不痛。

治下焦吐食。朝食暮吐。暮食朝吐。大便不通。宜,附子丸。

附子炮(五錢),巴豆霜(一錢),砒(半錢研細)

上同研極細。熔黃蠟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一二丸。冷水送下。利則為度。後更服紫沉丸。常服不令再閉。

白話文:

木香一錢,白朮半兩,半夏曲一兩,檳榔二錢,茯苓半兩,甘草四錢,研成細末。用濃煎的芍藥生薑湯調服,每次一至二錢。若是有積食而疼痛,按壓腹部會更痛;若無積食,按壓則不痛。

此方主治下焦胃腸積食引起的嘔吐,表現為早上吃飯晚上吐,晚上吃飯早上吐,並且大便不通。若情況嚴重,可配合附子丸服用。

附子炮五錢,巴豆霜一錢,砒半錢研成細末,再用熔化的黃蠟製成如桐子般大小的丸劑,每次服用一至二丸,冷水送服,直到通便為止。服藥後再服用紫沉丸,長期服用可防止再次便秘。

厚朴丸,主反胃吐逆。飲食噎塞。氣上衝心。腹中諸疾。加法在後。烏頭減半更妙。

白話文:

厚朴丸

功效:治療反胃嘔吐、飲食噎塞、氣往上衝到心臟、腹中的各種疾病。

其他搭配藥物的使用方法請參考後面的說明。

烏頭的用量減半效果會更好。

厚朴(二兩半),黃連(二兩半),紫菀(去苗土),吳茱萸(湯洗七次),菖蒲,柴胡(去苗),桔梗,皂角(去皮弦子炙),茯苓(去皮),官桂(刮),乾薑(炮各二兩),人參(二兩),川烏頭(炮裂去皮臍二兩半),蜀椒(二兩去目閉口者微炒出汗)

白話文:

厚朴(100 克),黃連(100 克),紫菀(去除根部泥土),吳茱萸(用熱水洗七次),菖蒲,柴胡(去除根部),桔梗,皁角(去除皮和絃,烤製),茯苓(去除皮),肉桂(颳去表面),乾薑(炮製,各 80 克),人參(80 克),川烏頭(炮製取裂開、去皮的果實 100 克),蜀椒(80 克,去除果柄、封口,微炒至出汗)

上為細末。入巴豆霜一兩和勻。煉蜜和為丸。如桐子大。每服三丸。漸次加。至以利為度。生薑湯下食後臨臥服。此藥治療。與局方溫白丸同。及治處暑以後秋冬間。臟腑下利大效。春夏再加黃連二兩。秋冬再加厚朴二兩。

治風癇病。不能愈者。從厚朴丸。依春秋加添外。又於每料中。加人參菖蒲茯苓各一兩半。

白話文:

用巴豆霜一兩,研成細末。將其與煉好的蜜混合均勻,做成像桐子般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三丸,逐漸增加,直到利便為止。用生薑湯送服,飯後睡前服用。此藥治療效果與局方溫白丸相同。而且特別適用於處暑以後的秋冬季節,對治療臟腑引起的腹瀉有顯著效果。在春夏季節,再加入黃連二兩;在秋冬季節,再加入厚朴二兩。

上依前法和劑服餌。治反胃。又大便不通者。是腸勝胃也。服局方中,半硫丸。

白話文:

按照前述方法配製藥物服用。治療反胃。還有大便不通的人,是腸胃功能失調所致。服用「局方」中的「半硫丸」。

硫黃(明淨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絞過),半夏(湯洗七次焙乾為末各等分),一二百丸。如大便秘。用後藥。

白話文:

硫磺(挑選顏色明亮純淨的,研磨得極細,再用柳木槌子攪拌過濾),半夏(用熱水洗七次,烘乾後研磨成細末,兩者份量相等),製成一二百丸。如果大便乾結,服用後面的藥方即可。

附子(半兩),巴豆(二枚),砒(一豆許),

上為極細末。生薑糊為丸。如綠豆大。每服一丸。白湯下。

白話文:

將附子半兩、巴豆兩粒、砒霜一點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。用生薑製成的糊將其做成丸藥,大小如綠豆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