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奇經八脈考》~ 陽蹺脈

回本書目錄

陽蹺脈

1. 陽蹺脈

陽蹺者,足太陽之別脈,其脈起於跟中,出於外踝下足太陽申脈穴。(在外踝下五分陷中,容爪甲白肉際)當踝後繞跟,以僕參為本。(在跟骨下陷中,拱足得之)上外踝上三寸,以附陽為郄。(在外踝上三寸,足太陽之穴也)直上循股外廉,循脅後髀。上會手太陽、陽維於臑腧。

白話文:

陽蹺脈就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分支。這條脈絡從腳後跟中部開始,從外腳踝下方足太陽膀胱經的申脈穴(位於外腳踝下方一寸五分的凹陷處,即容納指甲與肉相接的地方)穿出。

脈絡經過腳踝後環繞腳後跟,以僕參穴(位於腳後跟下方的凹陷處,弓起腳掌就能找到)為中心。然後向上經過外腳踝上方三寸的附陽穴(位於外腳踝上方三寸,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)。

脈絡繼續向上走行,沿著股骨外側,經過脅部和臀部後面的大腿外側。最後與手太陽小腸經、陽維脈相會於臑腧穴。

(在肩後大骨下胛上廉陷中)上行肩髆外廉,會手陽明於巨骨,(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陷中)會手陽明少陽於肩髃。(在髆骨頭,肩端上,兩骨罅陷宛宛中。舉臂取之有空)上人迎夾口吻,會手足陽明、任脈於地倉。(夾口吻旁四分,外如近下有微脈動處)同足陽明上而行巨窌,(夾鼻孔旁八分,直瞳子,平水溝)復會任脈於承泣。(在目下七分,直瞳子陷中)至目內眥,與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陰蹺,五脈會於睛明穴。

白話文:

肩後:

  • 在肩胛骨的上緣凹陷處,向上延伸到肩部外側邊緣,與手陽明經在肱骨處會合。

肩尖端:

  • 在肩尖端兩塊骨頭之間的凹陷處,與手陽明經和手少陽經在肩髃穴會合。

肩窩:

  • 在肩胛骨上緣,兩塊骨頭之間的凹陷處,抬臂時可以感覺到空隙。向上延伸到人迎穴和口角旁,與手足陽明經、任脈在地倉穴會合。

鼻孔旁:

  • 在口角旁四分位置,向外靠近下方的微脈動處。與足陽明經同向上行至巨窌穴。

鼻準旁:

  • 在鼻孔旁八分位置,垂直瞳孔,平水溝。與任脈在承泣穴會合。

眼內眥:

  • 到達眼角內眥處,與手足太陽經、足陽明經、陰蹺脈等五條經脈在睛明穴會合。

(見陰蹺下)從睛明上行入髮際,下耳後,入風池而終。(風池在耳後,夾玉枕骨下發際陷中)凡二十二穴。難經曰:蹺脈從足至目,長七尺五寸,合一丈五尺。

白話文:

(從陰蹺穴往下)從睛明穴往上沿著髮際進入後腦,往下經過耳朵後,進入風池穴而結束。(風池穴位於耳朵後方,在枕骨與髮際之間凹陷的地方)共有22個穴位。

《難經》中說:蹺脈從足部到眼睛,長度為七尺五寸,合起來是一丈五尺。

甲乙經曰:蹺脈有陰陽,何者當其數?曰:男子數其陽,女子數其陰,當數者為經,不當數者為絡。氣之在身也,如水之流,如日月之行不休。故陰脈營其臟,而陽脈營其腑。如環之無端,莫知其紀,終而復始。其流溢之氣,內溉臟腑,外濡腠理。

白話文:

《甲乙經》中提到:蹺脈分為陰、陽兩條。何者為經脈?男子以陽蹺脈為經脈,女子以陰蹺脈為經脈。應當屬於經脈的稱為經,不屬於經脈的稱為絡。體內的氣,就像流動的水、不停運行的日月一樣。因此,陰脈負責運養臟器,陽脈負責運養腑器。它們像圓環一樣沒有起點,周而復始,循環不息。這些氣流溢出後,在體內滋潤臟腑,在體外濡養皮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