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奇經八脈考》~ 陰蹺脈

回本書目錄

陰蹺脈

1. 陰蹺脈

陰蹺者,足少陰之別脈,其脈起於跟中,足少陰然谷穴之後,(然谷在內踝前下一寸陷中)同足少陰循內踝下照海穴,(在內踝下五分)上內踝之上二寸,以交信為郄。(交信在內踝骨上,少陰前太陰後筋骨間)直上循陰股入陰,上循胸裡入缺盆,上出人迎之前,至咽嚨,交貫衝脈,入頄內廉,上行屬目內眥,與手足太陽、足陽明、陽蹺,五脈,會於睛明而上行。(睛明在目內眥外一分宛宛中)凡八穴。

白話文:

陰蹺脈是足少陰腎經的分支,這條脈絡的起點在腳後跟中間的「然穀穴」,沿著足少陰脈循行,經過內踝後邊的「照海穴」,再往上兩寸到內踝的上方,「交信穴」是它的郄穴。脈絡繼續往上走,沿著大腿內側進入陰部,再往上進入胸腔,進入「缺盆穴」,再出來,到達「人迎穴」的前方,之後進入咽喉,與衝脈相交,進入頸部內部的邊緣,往上行走到眼睛內角,與手足太陽經、足陽明經、陽蹺脈等五條脈絡會合於「睛明穴」,然後繼續往上行。陰蹺脈共經過八個穴位。

張紫陽八脈經云:八脈者:衝脈在風府穴下,督脈在臍後,任脈在臍前,帶脈在腰,陰蹺脈在尾閭前陰囊下,陽蹺脈在尾閭後二節,陰維脈在頂前一寸三分,陽維脈在頂後一寸三分。凡人有此八脈,俱屬陰神,閉而不開,惟神仙以陽氣衝開,故能得道。八脈者,先天大道之根,一氣之祖。

白話文:

張紫陽在《八脈經》中說:八脈是指:

  • 衝脈:在風府穴下方
  • 督脈:在臍後方
  • 任脈:在臍前方
  • 帶脈:在腰部
  • 陰蹺脈:在尾閭前方,陰囊下方
  • 陽蹺脈:在尾閭後方,第二節脊椎骨處
  • 陰維脈:在頭頂前方,一寸三分處
  • 陽維脈:在頭頂後方,一寸三分處

每個人都有這八條脈絡,它們屬於陰神,通常是閉合的。只有神仙以陽氣衝開這些脈絡,才能得道。八脈是先天大道之根,是一切氣的起源。

採之惟在陰蹺為先,此脈才動,諸脈皆通。次督、任、沖三脈,總為經脈造化之源。而陰蹺一脈,散在丹經,其名頗多:曰天根、曰死戶、曰覆命關、曰酆都鬼戶、曰死生根,有神主之,名曰桃康,上通泥丸,下透湧泉。倘能知此,使真氣聚散,皆從此關竅,則天門常開,地戶永閉,尻脈周流於一身,貫通上下,和氣自然上朝,陽長陰消,水中火發,雪裡花開。所謂天根月窟閒來往,三十六宮都是春。

白話文:

採養精氣首先要從陰蹺脈開始,因為此脈一動,其他脈絡也會通暢。其次是督脈、任脈、沖脈這三脈,它們是經脈生成和運化的基礎。而陰蹺脈散見於丹經中,它的名稱有很多:天根、死戶、覆命關、酆都鬼戶、死生根。有一位神靈掌管著它,名叫桃康,上通泥丸宮,下通湧泉穴。如果能瞭解這一原理,讓真氣的出入都通過這個關口,那麼天門會經常打開,地戶會永遠關閉,尻脈會周流全身,貫通上下,和氣自然上達,陽氣增長陰氣消退,水中之火會燃燒,雪地裡的花朵會綻放。就像古人所說的那樣:「天根月窟常往來,三十六宮皆為春。」

得之者,身體輕健,容衰返壯,昏昏默默,如醉如癡,此其驗也。要知西南之鄉乃坤地,尾閭之前,膀胱之後,小腸之下,靈龜之上,此乃天地逐日所生,氣根產鉛之地也,醫家不知有此。

白話文:

獲得此功法的人,身體輕盈健朗,容貌衰老變年輕,頭腦昏沉恍惚,像喝醉酒一樣,這就是它的驗證。要知道西南方位是坤地,在尾骨的前方,膀胱的後方,小腸的下方,靈龜的上方,這裡是天地間每天產生能量的根源,是氣息培養鉛砂的地方,一般醫生都不知道這個密祕。

瀕湖曰:丹書論及陽精河車。皆往往以任、沖、督脈、命門、三焦為說,未有專指陰蹺者。而紫陽八脈經所載經脈,稍與醫家之說不同。然內景隧道,惟返觀者能照察之,其言必不謬也。

白話文:

瀕湖先生說:丹書在討論陽精河車時,往往以任脈、沖脈、督脈、命門、三焦來解釋。但是,沒有專門提到陰蹺脈。而紫陽八脈經所記載的經絡,與醫家所說的稍有不同。然而,內在的隧道,只有通過內觀才能觀察到,所以他所說的話一定不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