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時珍

《奇經八脈考》~ 任脈

回本書目錄

任脈

1. 任脈

任為陰脈之海,其脈起於中極之下,少腹之內,會陰之分。(在兩陰之間)上行而外出,循曲骨,(橫骨上毛際陷中)上毛際,至中極,(臍下四寸,膀胱之募)同足厥陰、太陰、少陰並行腹裡,循關元,(臍下三寸,小腸之募,三陰任脈之會)歷石門(即丹田,一名命門,在臍下二寸,三焦募也)氣海,(臍下一寸半宛宛中,男子生氣之海)會足少陽、衝脈於陰交。

白話文:

任脈是陰經的海洋,其脈絡從肚臍以下、小腹內、會陰處(兩條陰經之間)開始。向上運行,經由曲骨(橫骨上方毛髮邊界處的凹陷)、毛髮邊界,到達肚臍以下四寸處(即中極穴,膀胱俞穴)、足厥陰、太陰、少陰經同時伴行腹內,經過關元穴(肚臍以下三寸處,小腸俞穴,三陰經、任脈匯合處)、經過石門穴(即丹田穴,也稱命門穴,在肚臍以下二寸處,三焦俞穴)、氣海穴(肚臍以下一寸半處,男性生氣的海洋),與足少陽經、衝脈在陰交穴會合。

(臍下一寸,當膀胱上口,三焦之募)循神闕、(臍中央)水分,(臍上一寸,當小腸下口)會足太陰於下脘。(臍上二寸,當胃下口)歷建里,(臍上三寸)會手太陽、少陽、足陽明於中脘。

白話文:

(肚臍下方一寸,對應膀胱的上端,是三焦的匯聚點)沿著神闕穴(肚臍中心)循行水分(臍上方一寸,對應小腸的下端)會合足太陰經於下脘穴。(臍上方兩寸,對應胃的下端)經過建裏穴(臍上方三寸)會合手太陽經、少陽經、足陽明經於中脘穴。

(臍上四寸,胃之募也)上上脘、(臍上五寸)巨闕、(鳩尾下一寸,心之募也)鳩尾、(蔽骨下五分)中庭、(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)膻中、(玉堂下一寸六分,直兩乳中間)玉堂、(紫宮下一寸六分)紫宮、(華蓋下一寸六分)華蓋、(璇璣下一寸)璇璣,(天突下一寸)上喉嚨,會陰維於天突、廉泉。

白話文:

臍上方四寸:胃氣上來的部位,上脘 臍上方五寸:脾胃氣衝上來的地方,巨闕 鳩尾下方一寸:心氣上來的部位,鳩尾 蔽骨下方五分:腹腔正中,中庭 膻中下方一寸六分,凹陷處:肺氣上來的部位,膻中 玉堂下方一寸六分,兩乳中間:心包絡氣上來的部位,玉堂 紫宮下方一寸六分:肝氣上來的部位,紫宮 華蓋下方一寸六分:脾氣上來的部位,華蓋 璇璣下方一寸:腎氣上來的部位,璇璣 天突下方一寸:肺氣上來的部位,天突 會陰脈絡會合於天突穴、廉泉穴

(天突在結喉下四寸宛宛中,廉泉在結喉上,舌下,中央)上頤,循承漿,與手足陽明、督脈會。(唇下陷中)環唇上,至下齗交,復出分行,循面,系兩目下之中央,至承泣而終。(目下七分,直瞳子陷中,二穴)凡二十七穴。難經、甲乙經,並無循面以下之說。

白話文:

(天突穴)位於喉結下方四寸,正中間的位置。(廉泉穴)位於喉結上方,舌頭下方,正中間。

從上嘴脣開始,沿著下巴到上下嘴脣交界處,再分叉沿著面部進行,連線兩眼的下方正中間,最後到承泣穴結束。(承泣穴)位於眼眶下緣七分,正對瞳孔凹陷處,左右各一個。

共有 27 個穴位。難經和甲乙經中都沒有記載面部以下的循行路線。

任脈之別絡,名曰尾翳。下鳩尾,散於腹。實則腹皮痛,虛則癢搔。

靈樞經曰:缺盆之中任脈也,名曰天突。其側動脈人迎,足陽明也。

白話文:

任脈分支的絡脈,叫做尾翳。它向下到達鳩尾穴後,分散在腹部。如果這條絡脈實證,會導致腹部皮膚疼痛,若是虛證,則會引起瘙癢。

《靈樞經》說:缺盆中央的是任脈,這裡又叫做天突。在其兩側可以觸摸到的動脈是人迎穴,屬於足陽明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