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卷七 (18)
卷七 (18)
1. 手少陽三焦經穴
百證賦云:兼聽會,治耳聾氣閉。
瘈脈(一名資脈),在耳本後,雞足青絡脈中。刺一分,灸三壯。銅人云:刺出血如豆汁,不宜多出。一云禁灸。
主治頭風耳鳴,小兒驚癇瘛瘲,嘔吐瀉痢無時,驚恐,目澀眵膏。
顱息,在耳後間青絡脈中。刺一分,灸七壯。甲乙經曰:灸三壯。一曰禁刺,出血多則殺人。
主治耳鳴喘息,小兒嘔吐,瘛瘲驚恐發癇,身熱頭痛不得臥,聤耳腫流膿汁。
百證賦云:痓病非顱息不愈。
角孫,在耳廓中間,上髮際下,開口有空。手太陽手足少陽三脈之會。(甲乙經手太陽作手陽明。)寒熱病篇曰:足太陽有入頄遍齒者,名曰角孫。則足太陽脈亦會於此。刺三分,灸三壯。
主治目生翳,齒齦腫不能嚼,唇吻燥,頸項強。
一云堪治耳齒之病。
耳門,在耳前起肉,當耳缺處陷中。刺三分,留三呼,灸三壯。一云禁灸。
主治耳聾聤耳膿汁,耳生瘡,齒齲唇吻強。
席弘賦云:但患傷寒兩耳聾,耳門、聽會疾如風。
百證賦云:兼絲竹空,能住牙疼於頃刻。
天星秘訣云:耳鳴腰痛先五會,後此穴及三里。
和髎,耳前兌發下橫動脈。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。刺三分,灸三壯。一曰灸之目盲。
主治頭痛耳鳴,牙車引急,頸項腫,口僻瘛瘲。
絲竹空(一名目髎),在眉後陷中。甲乙經曰:足少陽脈氣所發。刺三分,留三呼,禁灸,灸之不幸,令人目小及盲。
主治頭痛,目赤目眩,視物䀮䀮,拳毛倒睫,風癇戴眼,發狂吐涎沫,偏正頭風。
神農經云:治頭風,宜出血。
百證賦云:兼耳門,能治牙疼於頃刻。
通玄賦云:治偏頭痛難忍。
一傳主眼赤痛,針一分出血。
白話文:
手少陽三焦經穴
《百證賦》說:聽會穴可以同時治療耳聾和氣閉。
瘈脈穴(又名資脈穴),在耳根後方,像雞腳一樣的青色血管中。針刺一分深,艾灸三壯。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說:針刺出血像豆汁一樣,不宜出血過多。一說此穴禁止艾灸。
主要治療頭風、耳鳴、小兒驚嚇抽搐、嘔吐腹瀉不定時、驚恐、眼睛乾澀有眼屎。
顱息穴,在耳朵後面的青色血管中。針刺一分深,艾灸七壯。《甲乙經》說:艾灸三壯。一說禁止針刺,出血過多會死人。
主要治療耳鳴、喘息、小兒嘔吐、抽搐驚恐、發癲癇、身體發熱頭痛不能睡覺、耳朵流膿汁。
《百證賦》說:抽搐病非顱息穴不能治好。
角孫穴,在耳朵廓中間,髮際下方,張口時有凹陷。是手太陽、手少陽、足少陽三條經脈交會的地方。(《甲乙經》中手太陽經寫作手陽明經。)《寒熱病篇》說:足太陽經有進入面頰到達牙齒的,叫做角孫。那麼足太陽經也與此穴相會。針刺三分深,艾灸三壯。
主要治療眼睛生翳膜、牙齦腫痛不能咀嚼、嘴唇乾燥、頸項僵硬。
一說此穴可以治療耳朵和牙齒的疾病。
耳門穴,在耳朵前方隆起的肉,耳朵缺口凹陷處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,艾灸三壯。一說此穴禁止艾灸。
主要治療耳聾、耳朵流膿、耳朵生瘡、牙齒蛀牙、嘴唇僵硬。
《席弘賦》說:如果患上傷寒導致雙耳失聰,針刺耳門、聽會穴會像風一樣快速見效。
《百證賦》說:配合絲竹空穴,可以立即止住牙痛。
《天星秘訣》說:耳鳴腰痛先針五會穴,再針此穴和足三里穴。
和髎穴,在耳朵前方髮際下方的橫動脈處。是手少陽、足少陽、手太陽三條經脈交會的地方。針刺三分深,艾灸三壯。一說艾灸此穴會導致眼睛失明。
主要治療頭痛耳鳴、牙關緊急、頸項腫脹、口角歪斜抽搐。
絲竹空穴(又名目髎穴),在眉毛後方的凹陷處。《甲乙經》說:是足少陽經脈氣發出的地方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約三次呼吸的時間,禁止艾灸。艾灸此穴會帶來不幸,使眼睛變小甚至失明。
主要治療頭痛、眼睛紅腫、眼睛發花、看東西模糊不清、眼睫毛倒生、癲癇發作眼睛向上翻、狂躁吐口沫、偏頭痛。
《神農經》說:治療頭風,適合放血。
《百證賦》說:配合耳門穴,可以立即止住牙痛。
《通玄賦》說:可以治療難以忍受的偏頭痛。
另一種說法是此穴主要治療眼睛紅腫疼痛,針刺一分深放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