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六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六 (19)

1. 手少陰心經穴

心經穴歌

手少陰心起極泉,青靈、少海、靈道全。通里、陰郄、神門下,少府、少衝小指邊。

極泉,在臂內,腋下筋間動脈,入胸中。刺三分,灸七壯。

主治心脅滿痛,肘臂厥寒,四肢不收,乾嘔煩渴目黃。

青靈,在肘上三寸,伸肘舉臂取之。滑氏曰:自極泉下循臑內後廉,行太陰心主兩經之後,歷青靈穴。甲乙經無此穴。灸三壯。

主治頭痛目黃,振寒脅痛,肩臂不舉。

少海(一名曲節),在肘內廉節後陷中。又云肘內大骨下,去肘端五分,肘內橫文頭,屈肘向頭取之。手少陰所入為合。刺五分,灸三壯。一曰禁灸。

主治寒熱齒痛,目眩,發狂癲癇羊鳴,嘔吐涎沫,項不得回,頭風疼痛,氣逆,瘰癧,肘臂腋脅痛攣不舉。

千金云:主腋下瘰癧,漏臂疼痛,風痹瘙漏,屈伸不得。針三分,留七呼,瀉五呼。

席弘賦云:心疼手顫少海間,若要除根覓陰市。

百證賦云:兼三里穴,治兩臂頑木。

靈道,在掌後一寸五分。一曰一寸。手少陰所行為經。刺三分,灸三壯。

主治心痛悲恐乾嘔,瘛瘲肘攣,暴喑不能言。

通里,在腕側後一寸陷中。手少陰絡,別走手太陽經。刺三分,灸三壯。

主治熱病頭痛目眩,面熱無汗懊憹,暴喑心悸,悲恐畏人,喉痹苦嘔,虛損數欠,少氣遺溺,肘臂腫痛,婦人經血過多,崩漏。

神農經云:治目眩頭疼,可灸七壯。

玉龍賦云:療心驚。

百證賦云:兼大鐘,治倦言嗜臥。

馬丹陽云:欲言聲不出,懊憹及怔忡,實則四肢重,頭腮面頰紅,聲平仍欠數,喉閉氣難通,虛則不能食,暴喑面無容,毫針微微刺,方信有神功。

陰郄(一曰手少陰郄),在掌後脈中,去腕五分,當小指之後。刺三分,灸三壯。

主治鼻衄吐血,失音不能言,霍亂胸中滿,灑淅惡寒,厥逆驚恐心痛。

標幽賦云:止盜汗,治小兒之骨蒸。

百證賦云:兼二間,能疏通寒慄惡寒。又云:兼後谿,治盜汗之多出。

神門(一名兌沖,一名中都),在掌後銳骨端陷中,當小指後。手少陰所注為腧。刺三分,留七呼,灸三壯。一云七壯。炷如小麥。

主治瘧疾心煩,欲得冷飲,惡寒則欲就溫,咽乾不嗜食,驚憒心痛少氣,身熱面赤,發狂喜笑,上氣嘔血吐血,遺溺失音健忘,心積伏梁,大人小兒五癇證,手臂攣掣。

玉龍賦云:治癲癇失意。

百證賦云:同上脘,治發狂奔走。

少府,在小指本節後骨縫陷中,直勞宮。手少陰所溜為滎。刺二分,灸三壯。一曰七壯。

主治痃瘧久不愈,振寒煩滿,少氣,胸中痛,悲恐畏人,臂酸肘腋攣急,陰挺出,陰癢陰痛,遺尿偏墜,小便不利。

少衝(一名經始),在手小指內側端,去爪甲角如韭葉。手少陰所出為井。刺一分,留一呼,灸一壯。一曰三壯。

白話文:

手少陰心經穴

手少陰心經穴位歌訣:

心經起於極泉穴,接著是青靈、少海、靈道穴。再往下是通里、陰郄、神門穴,最後是少府、少衝穴,都在小指附近。

極泉穴位於手臂內側,腋窩下肌肉間的動脈搏動處,針刺深度三分,艾灸七壯。主治心胸滿悶疼痛、肘臂厥冷、四肢抽搐不能自主、乾嘔、口渴、眼睛發黃。

青靈穴位於肘關節向上三寸處,伸直手臂舉起時取穴。據滑氏所說,此穴位於極泉穴往下,沿著上臂內側後緣,經過心經與心主經之間,到達青靈穴。甲乙經中沒有記載此穴,艾灸三壯。主治頭痛、眼睛發黃、畏寒、脅肋疼痛、肩臂抬舉困難。

少海穴(又名曲節穴)位於肘內側橫紋的後方凹陷處。也有人說位於肘內側大骨下方,距肘尖五分,在肘內橫紋的盡頭,屈肘時更容易找到。此穴是手少陰經氣血交會之處。針刺深度五分,艾灸三壯,也有人說此穴禁灸。主治寒熱、牙痛、頭暈目眩、發狂、癲癇、羊鳴症(一種類似羊叫的聲音)、嘔吐涎沫、脖子不能轉動、頭痛、氣逆、瘰癧(頸部淋巴結腫大)、肘臂、腋窩、脅肋疼痛、肌肉攣縮不能抬舉。 千金方記載:主治腋下瘰癧、手臂疼痛、風濕痺痛、皮膚瘙癢滲漏、關節屈伸不利。針刺三分,留針七呼,瀉五呼。席弘賦云:心疼手顫,少海穴可治。百證賦云:少海穴配合三里穴,治療兩臂麻木僵硬。

靈道穴位於手掌後側,距腕關節一寸五分(或一寸)處。此穴是手少陰經循行路線上的穴位。針刺三分,艾灸三壯。主治心痛、悲恐、乾嘔、瘛瘲(一種抽搐病症)、肘部攣縮、突然失聲不能言語。

通里穴位於腕關節後側一寸的凹陷處。此穴是手少陰經的絡穴,與手太陽小腸經相通。針刺三分,艾灸三壯。主治熱病頭痛、頭暈目眩、面部潮紅無汗、煩躁不安、突然失聲、心悸、悲恐、害怕見人、喉嚨阻塞、嘔吐、身體虛弱、經常嘆息、氣短、尿失禁、肘臂腫痛、婦女經血過多、崩漏。神農經記載:可治療頭暈頭痛,艾灸七壯。玉龍賦記載:可以治療心驚。百證賦記載:配合大鐘穴,治療倦怠嗜睡。馬丹陽記載:失語、煩躁不安、怔忡(心悸不安)、實證表現為四肢沉重、面部潮紅、聲音低沉、呼吸短促、喉嚨阻塞、虛證表現為食慾不振、突然失聲、面色蒼白,用毫針輕輕刺穴,即可見效。

陰郄穴(又名手少陰郄)位於手掌後側的脈搏跳動處,距腕關節五分,位於小指後方。針刺三分,艾灸三壯。主治鼻出血、吐血、失音、霍亂、胸悶、畏寒、惡寒、厥逆(四肢厥冷)、驚恐、心痛。標幽賦記載:可以治療盜汗,以及小兒骨蒸。百證賦記載:配合二間穴,可以治療寒慄;配合後谿穴,可以治療盜汗。

神門穴(又名兌沖、中都)位於手掌後側,尺骨莖突端的凹陷處,位於小指後方。此穴是手少陰經氣血匯聚之處。針刺三分,留針七呼,艾灸三壯。也有人說艾灸七壯,艾炷大小如麥粒。主治瘧疾、心煩、口渴想喝冷飲、畏寒想靠近溫暖的地方、咽喉乾燥、不想吃東西、驚恐、心痛、氣短、發熱、面紅、發狂、喜笑無常、嘔血、吐血、尿失禁、失音、健忘、心臟疾患、大人小孩的各種癲癇、手臂攣縮。玉龍賦記載:可以治療癲癇、精神抑鬱。百證賦記載:配合上脘穴,可以治療發狂亂跑。

少府穴位於小指本節後方的骨縫凹陷處,與勞宮穴相對應。此穴是手少陰經的滎穴。針刺二分,艾灸三壯,也有人說艾灸七壯。主治瘧疾久治不癒、畏寒、胸悶、氣短、胸痛、悲恐、害怕見人、手臂酸痛、肘腋部攣縮、陰部腫脹突出、陰部瘙癢疼痛、尿失禁、尿頻、小便不利。

少衝穴(又名經始)位於小指內側端,距指甲角約一個指甲寬度。此穴是手少陰經的井穴。針刺一分,留針一呼,艾灸一壯,也有人說艾灸三壯。主治熱病、胸悶、上氣、心火亢盛、眼睛紅腫、血虛、嘔吐血沫、心痛、冷痰、氣短、悲恐、容易驚嚇、口乾舌燥、咽喉酸痛、胸脅疼痛、時冷時熱、上臂內側後緣疼痛、手部攣縮不能伸直。玉龍賦記載:可以治療心虛熱盛。百證賦記載:配合曲池穴,可以治療發熱。乾坤生意記載:少衝穴是十井穴之一,凡是中風、跌倒、突然昏迷、痰涎壅塞、神志不清、牙關緊閉、無法服用藥物者,可用三稜針刺少商、商陽、中衝、關衝、少澤及少衝穴,以疏通氣血,是搶救危急病人的妙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