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十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十一 (4)

1. 鼓脹

大抵水腫極禁針刺。

十般鼓腫要先知,切忌臍高凸四圍。腹上青筋休用藥,陰囊無縫不堪醫。背平如板終難治,掌上無紋有限時。五穀不消十日死,肚光如鼓療應遲。痰多氣短皆無藥,十個當知九個危。任使神醫難措手,勸君切記此篇書。

氣腫從來不可醫,肚光如鼓甚蹺蹊。按之如石彈之響,泄氣方能見效奇。

水溝(三壯。),水分(灸之大良。),神闕(三壯,主水鼓甚妙。),膈俞,肝俞,脾俞,胃俞,腎俞,中脘,氣海(氣脹,水鼓,黃腫。),陰交(水腫。),石門(水腫,七壯。),中極(水脹。),曲骨(水腫。),章門(石水。),內關,陰市(水腫。),陰陵泉(水腫。

),足三里,復溜,解谿(虛腫。),中封,太衝,陷谷(水腫。),然谷(石水。),照海,公孫,以上諸穴,擇宜用之。

〔血鼓〕

膈俞,脾俞,腎俞,間使,足三里,復溜,行間

〔單腹脹〕

肝俞,脾俞,三焦俞,水分,公孫,大敦

〔虛勞浮腫〕

太衝

白話文:

鼓脹

一般來說,水腫很忌諱針灸。

十種鼓脹症狀,要先了解:肚臍高高隆起,周圍腫脹,切忌治療;腹部青筋暴露,不宜用藥;陰囊沒有皺褶,難以治療;背部平坦如板,很難治療;手掌沒有紋路,壽命有限;五穀不消化,十天內會死亡;肚子光滑像鼓,治療效果差;痰多氣短,基本無藥可救,十個病人九個危險;即使是神醫,也無計可施。勸你務必牢記這篇文章的內容。

另外:

氣腫從來就難以治愈,肚子光滑像鼓,情況非常險峻。按壓像石頭一樣堅硬,彈擊則有聲響,只有泄氣才能見效。

水溝穴(灸三壯)、水分穴(灸治效果很好)、神闕穴(灸三壯,治療水鼓症效果奇佳)、膈俞穴、肝俞穴、脾俞穴、胃俞穴、腎俞穴、中脘穴、氣海穴(治療氣脹、水鼓、黃腫)、陰交穴(治療水腫)、石門穴(治療水腫,灸七壯)、中極穴(治療水脹)、曲骨穴(治療水腫)、章門穴(治療石水症)、內關穴、陰市穴(治療水腫)、陰陵泉穴(治療水腫)、足三里穴、復溜穴、解谿穴(治療虛腫)、中封穴、太衝穴、陷谷穴(治療水腫)、然谷穴(治療石水症)、照海穴、公孫穴,以上穴位,應根據情況選擇使用。

血鼓:

膈俞穴、脾俞穴、腎俞穴、間使穴、足三里穴、復溜穴、行間穴

單腹脹:

肝俞穴、脾俞穴、三焦俞穴、水分穴、公孫穴、大敦穴

虛勞浮腫:

太衝穴

2. 積聚痞塊

〔久痞〕

灸背脊中命門穴兩旁各四指許是穴,痞在左灸右,在右灸左。

一法曰,凡治痞者,須治痞根,無不獲效。其法於十三椎下,當脊中點墨為記,墨之兩旁,各開三寸半,以指揣摸,自有動處,即點穴灸之,大約穴與臍平,多灸左邊,或左右俱灸,此痞根也。或患左灸右,患右灸左,亦效。

上脘,中脘,幽門,通谷(結積留飲。),梁門,天樞,期門(百壯,冶積氣上奔甚急欲絕。),章門(一切積聚痞塊。),氣海(百壯。冶一切氣塊。),關元(百壯,治奔豚氣逆,痛不可忍。),脾俞,三焦俞

上穴皆灸積塊,可按證選用。

〔肺積〕名息奔,在右脅下。

尺澤,章門,足三里

〔心積〕,名伏梁,起臍上,上至心下。

神門,後谿,巨闕,足三里

〔肝積〕名肥氣,在左脅下。

肝俞(七壯。),章門(三七壯。),行間(七壯。)

〔脾積〕名痞氣,橫在臍上二寸。

脾俞,胃俞,腎俞,通谷,章門(二七壯。),足三里(上俱七壯。)

〔腎積〕名奔豚,生臍下,或上下無時。

腎俞,關元(瘕癖。),中極(臍下積聚疼痛。),湧泉(四五壯,不可太過,炷如麥粒。)

〔氣塊〕

脾俞,胃俞,腎俞,梁門(疼痛。),天樞

長桑君針積塊癥瘕,先於塊上針之,甚者又於塊首一針,塊尾一針,針訖灸之立應。

白話文:

積聚痞塊

久患痞病,可灸背脊命門穴外側各四指寬的穴位。痞塊在左側,灸右側;痞塊在右側,灸左側。

治療痞病,必須治療其病根才能有效。方法是:在第十三節椎骨下方,脊柱正中點上墨記號,記號兩旁各開三寸半,用手指摸索,找到有動感的地方,即為穴位,在此點穴灸治。這個穴位大致與肚臍平齊,多灸左側,或左右都灸,這就是痞病的病根。也可痞塊在左側灸右側,痞塊在右側灸左側,同樣有效。

上脘、中脘、幽門、通谷(治療積聚留飲)、梁門、天樞、期門(治療氣逆上衝,危急欲死)、章門(治療一切積聚痞塊)、氣海(治療一切氣塊)、關元(治療奔豚氣逆,劇痛難忍)、脾俞、三焦俞等穴位,都可用於灸治積塊,可根據病情選用。

肺積,又稱息奔,位於右側肋下。可用尺澤、章門、足三里等穴位治療。

心積,又稱伏梁,起於肚臍上方,向上延伸至心窩處。可用神門、後谿、巨闕、足三里等穴位治療。

肝積,又稱肥氣,位於左側肋下。可用肝俞、章門、行間等穴位治療。

脾積,又稱痞氣,橫在肚臍上方二寸處。可用脾俞、胃俞、腎俞、通谷、章門、足三里等穴位治療。

腎積,又稱奔豚,位於肚臍下方,或上下不定。可用腎俞、關元、中極、湧泉等穴位治療。

氣塊,可用脾俞、胃俞、腎俞、梁門、天樞等穴位治療。

長桑君治療積塊癥瘕的方法是:先在塊狀腫物上針刺,病情嚴重者,還需在腫物頭部和尾部各針刺一針,針刺完畢後再灸,療效迅速顯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