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類經圖翼》~ 卷八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八 (20)

1. 督脈穴

神農經云:治小兒急慢驚風,可灸三壯,炷如小麥。

玉龍賦云:兼曲池穴,治痿僕。又云:兼委中穴,治腰脊閃痛。又云:合大陵頻瀉之,全除口氣。

席弘賦云:人中治癲功最高,十三鬼穴不須饒。

千金云:此穴為鬼市,治百邪癲狂,此當在第一次下針。凡人中惡,先掐鼻下是也。鬼擊卒死者,須即灸之。

百證賦云:兼前頂,治面腫虛浮。

靈光賦云:水溝兼間使,治邪癲。

兌端,在上唇端。甲乙經曰:手陽明脈氣所發。刺二分,留六呼,灸三壯,炷如大麥。

主治癲癇吐沫,齒齦痛,消渴衄血,口噤,口瘡臭穢不可近。

百證賦云:小便赤澀,兌端獨瀉太陽經。

齦交(齦音銀,齒根肉),在唇內上齒縫中。任督二經之會。刺三分,逆刺之,灸三壯。

主治面赤心煩痛,鼻生瘜肉不消,頭額中痛,頸項強,目淚多眵赤痛,牙疳腫痛。小兒面瘡,久癬不除,點烙亦佳。

百證賦云:專治鼻痔。

白話文:

督脈穴

《神農本草經》說:可以治療小兒的急性或慢性驚風,可以艾灸三壯,艾炷的大小像小麥。

《玉龍賦》說:配合曲池穴,可以治療肢體痿軟無力而跌倒的病症。又說:配合委中穴,可以治療腰部脊椎閃到疼痛。又說:配合大陵穴頻繁地瀉法,可以完全去除口臭。

《席弘賦》說:人中穴治療癲癇的效果最好,其他十三鬼穴都不必使用。

《千金方》說:這個穴位是鬼市,可以治療各種邪病和癲狂,應該在第一次下針時使用。凡是中邪昏迷的人,先掐按人中穴也是這個道理。被鬼怪襲擊突然死亡的人,必須馬上艾灸這個穴位。

《百症賦》說:配合前頂穴,可以治療面部腫脹虛浮。

《靈光賦》說:水溝穴配合間使穴,可以治療邪氣引起的癲癇。

兌端穴

兌端穴,在上嘴唇的頂端。《甲乙經》說:是手陽明經脈氣所發的地方。針刺二分深,留針六個呼吸的時間,艾灸三壯,艾炷的大小像大麥。

主要治療癲癇吐沫、牙齦疼痛、消渴症、流鼻血、口噤(牙關緊閉)、口瘡、口臭難聞等病症。

《百症賦》說:小便赤澀,只針瀉兌端穴就可以疏通太陽經的氣。

齦交穴

齦交穴(齦讀音銀,指牙齒根部的肉),在上嘴唇內側的牙縫中。是任脈和督脈兩條經脈交會的地方。針刺三分深,逆著經脈方向針刺,艾灸三壯。

主要治療面部發紅、心煩疼痛、鼻子長瘜肉不消、頭額部疼痛、頸項僵硬、眼睛流淚多、眼屎多、眼睛紅痛、牙齦腫痛。小兒面部瘡瘍、久治不癒的癬,用點刺放血或艾灸效果也很好。

《百症賦》說:專門治療鼻痔(鼻瘜肉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