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類經圖翼》~ 卷八 (19)
卷八 (19)
1. 督脈穴
史記載扁鵲治虢太子屍厥,針取三陽五會而蘇。
神農經云:治頭風,可灸三壯。小兒脫肛,可灸三壯至五壯,艾炷如小麥。
玉龍賦云:兼囟會,治卒暴中風。
靈光賦云:兼龜尾,治痢疾。
席弘賦云:小兒脫肛患多時,先灸百會後尾骶。又云:兼太衝、照海、陰交,治咽喉疾。
前頂,在囟會後一寸五分骨陷中。一云在百會前一寸。刺二分,灸五壯。一曰灸七七壯。
主治頭風目眩,面赤腫,小兒驚癇瘛瘲,鼻多清涕,頸項腫痛。
神農經云:治小兒急慢驚風,可灸三壯,艾炷如小麥。
百證賦云:兼水溝,治面腫虛浮。
囟會,在上星後一寸陷中。刺二分,灸五壯。一曰灸二七至七七壯。小兒八歲以前禁針,蓋其囟門未合,刺之不幸,令人夭。
主治腦虛冷痛,頭風腫痛,項痛,飲酒過多,頭皮腫,風癇清涕。一云治目眩面腫,鼻塞不聞香臭,驚癇戴目,昏不識人,可灸二七壯至七七壯。初灸即不痛,病去即痛,痛即罷灸。若是鼻塞,灸至四日漸退,七日頓愈。針入二分,留三呼,得氣即瀉。頭風生白屑多睡,針之彌佳,針訖以末鹽生麻油相和,揩髮根下,即頭風永除。
神農經云:治頭風疼痛,可灸三壯。小兒急慢驚風,灸三壯,炷如小麥。
千金云:邪病鬼癲,囟上主之,一名鬼門。
玉龍賦云:兼百會,治卒暴中風。
百證賦云:連玉枕,療頭風。
上星(一名神堂),在鼻直上入髮際一寸陷者中,可容豆。刺三分,留六呼,灸五壯。一云宜三稜針出血,以瀉諸陽熱氣。
主治頭風頭痛,頭皮腫,面虛惡寒,痎瘧寒熱汗不出,鼻血臭涕,鼻塞不聞香臭,目眩睛痛,不能遠視。以細三稜針刺之,即宣泄諸陽熱氣,無令上衝頭目。
千金云:鼻中息肉,灸二百壯。又云:兼大椎,灸瘧,至發時令滿百壯,炷如黍米。又治鬼魅,灸百壯。又十三鬼穴,此名鬼堂,主百邪癲狂,當在第十次下針。
玉龍賦云:治頭風鼻淵。
神庭,直鼻上入髮際五分,發高者髮際是穴,發低者加二三分。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。灸三壯,禁刺,刺之令人癲狂目失明。一曰灸七壯至三七壯止。
主治發狂登高妄走,風癇癲疾,角弓反張,目上視不識人,頭風鼻淵,流涕不止,頭痛目淚,煩滿喘喝,驚悸不得安寢。
玉龍賦云:專理頭風。
素髎(一名面王),在鼻端準頭。刺一分,禁灸。
主治鼻中瘜肉不消,喘息不利,多涕,喎僻衄血。一曰治酒酢風,用三稜針出血。
水溝(一名人中),在鼻下人中陷中。督脈手足陽明之會。刺三分,留六呼,得氣即瀉,灸三壯至七壯,炷如小麥,然灸不及針。
主治中風口噤,牙關不開,卒中惡邪鬼擊,不省人事,癲癇卒倒,消渴多飲,水氣遍身浮腫,瘟疫,口眼喎僻,俱宜刺之。若風水面腫,針此一穴出水盡,即頓愈。一雲水氣腫病,但宜針此三分,徐徐出之,以泄水氣,若針他穴,水盡則死。
白話文:
[督脈穴]
歷史記載扁鵲治療虢國太子像死了一樣的昏厥,就是針刺三陽五會穴,讓太子甦醒過來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說:治療頭風,可以灸三壯。小兒脫肛,可以灸三壯到五壯,艾炷像小麥粒那麼大。
《玉龍賦》說:配合囟會穴,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中風。
《靈光賦》說:配合龜尾穴,可以治療痢疾。
《席弘賦》說:小兒脫肛很久了,要先灸百會穴,再灸尾骶骨。又說:配合太衝穴、照海穴、陰交穴,可以治療咽喉疾病。
前頂穴:在囟會穴後方一寸五分,骨頭凹陷的地方。一說在前頂穴前方一寸。針刺二分深,灸五壯。又說可以灸七七壯。
主要治療頭風、頭暈目眩、臉色發紅腫脹、小兒驚風抽搐、鼻涕很多、頸項腫痛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說:治療小兒急性或慢性的驚風,可以灸三壯,艾炷像小麥粒那麼大。
《百證賦》說:配合水溝穴,可以治療臉部浮腫。
囟會穴:在上星穴後方一寸的凹陷處。針刺二分深,灸五壯。又說可以灸十四壯到四十九壯。小兒八歲以前禁止針刺,因為囟門還沒閉合,如果針刺不小心,會導致夭折。
主要治療腦部虛弱發冷疼痛、頭風腫痛、頸項疼痛、飲酒過多、頭皮腫脹、癲癇流鼻涕。一說可以治療頭暈目眩、臉部腫脹、鼻塞聞不到氣味、癲癇眼睛向上翻、昏迷不認人,可以灸十四壯到四十九壯。剛開始灸的時候不會痛,等病好了就會痛,痛了就停止灸。如果是鼻塞,灸到第四天會逐漸減輕,第七天會完全好。針刺二分深,留針三次呼吸的時間,得氣就洩。頭風導致頭皮屑多、嗜睡,針刺效果很好,針刺完後用鹽末和麻油混合,塗抹在髮根,頭風就可以永遠去除。
《神農本草經》說:治療頭風疼痛,可以灸三壯。治療小兒急性或慢性驚風,灸三壯,艾炷像小麥粒那麼大。
《千金方》說:治療邪病鬼癲,在囟門上治療,又名鬼門穴。
《玉龍賦》說:配合百會穴,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中風。
《百證賦》說:連接玉枕穴,可以治療頭風。
上星穴(又名神堂穴):在鼻子的正上方,進入髮際一寸的凹陷處,可以容納一顆豆子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次呼吸的時間,灸五壯。一說可以用三稜針刺出血,來洩掉體內陽熱之氣。
主要治療頭風、頭痛、頭皮腫脹、臉色虛弱怕冷、瘧疾忽冷忽熱不出汗、鼻血鼻涕有臭味、鼻塞聞不到氣味、頭暈眼睛痛、不能看遠處。用細的三稜針刺它,可以宣洩體內陽熱之氣,不要讓熱氣衝到頭部和眼睛。
《千金方》說:鼻中息肉,灸二百壯。又說:配合大椎穴,灸治瘧疾,要在發病的時候灸到一百壯,艾炷像黍米粒那麼大。又治療鬼魅,灸一百壯。又十三鬼穴中,這個穴叫鬼堂穴,主要治療各種邪氣癲狂,應該在第十次下針。
《玉龍賦》說:治療頭風鼻淵。
神庭穴:在鼻子的正上方,進入髮際五分處,如果髮際線高,就在髮際線處;如果髮際線低,則要再加二三分。是督脈、足太陽經和陽明經的交會處。灸三壯,禁止針刺,如果針刺會導致癲狂、眼睛失明。一說可以灸七壯到二十一壯。
主要治療發狂亂跑、癲癇、四肢僵硬反張、眼睛向上翻認不出人、頭風鼻淵、流鼻涕不止、頭痛流淚、煩躁氣喘、驚悸睡不著。
《玉龍賦》說:專門治療頭風。
素髎穴(又名面王穴):在鼻尖的頂端。針刺一分深,禁止灸。
主要治療鼻中息肉不消退、呼吸不暢、鼻涕很多、歪嘴斜眼、流鼻血。一說治療酒糟鼻,用三稜針刺出血。
水溝穴(又名人中穴):在鼻子下方人中的凹陷處。是督脈、手陽明經和足陽明經的交會處。針刺三分深,留針六次呼吸的時間,得氣就洩,灸三壯到七壯,艾炷像小麥粒那麼大,但是灸的效果不如針。
主要治療中風口噤、牙關緊閉、突然中邪鬼怪侵襲、昏迷不醒人事、癲癇突然昏倒、消渴多飲、全身水腫、瘟疫、口眼歪斜,都適合針刺。如果因風濕水腫導致臉部腫脹,針刺這個穴位把水排出,就會立刻好轉。一說水腫病,只適合針刺三分深,慢慢地把水排出來,洩掉水氣,如果針其他穴位,水排盡就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