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傳為秦越人(扁鵲)所著

《八十一難經》~ 十四難

回本書目錄

十四難

1. 十四難

十四難曰:脈有損至,何謂也?

然,至之脈,一呼再至曰平,三至曰離經,四至曰奪精,五至曰困或作「死」。六至曰命絕,此至之脈也。何謂損?一呼一至曰離經,再呼一至曰奪精,三呼一至曰困或作「死」。四乎一至曰命絕,此謂或無「謂」字。損之脈也。至脈從下上,損脈從上下也。

損脈之為病奈何?

然,一損損於皮毛,皮聚而毛落;二損損於血脈,血脈虚少,不能榮於五藏六府也;三損損於肌肉,肌肉消瘦,飲食不或作「不能」。為肌膚;四損損於筋,筋緩不能自收持;五損損於骨,骨痿不能起於床。反此者,至脈之病也或作「至於收病也」。。從上下者,骨痿不能起於床者死;從下上者,皮聚而毛落者死。

治損之法奈何?

然,損其肺者,益其氣;損其心者,調其榮衛;損其脾者,調其飲食,適其寒温;損其肝者,緩其中;損其腎者,益其精。此治損之法也。

脈有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;有一呼三至,一吸三至;有一呼四至,一吸四至;有一呼五至,一吸五至;有一呼六至,一吸六至;有一呼一至,一吸一至;有再呼一至,再吸一至;有呼吸再,至謂再呼再吸,脈方一至。據此斷句。。脈來如此,何以別知其病也?

然,脈來一呼再至,一吸再至,不大不小曰平。一呼三至,一吸三至,為適得病,前大後小,即頭痛、目眩;前小後大,即胸滿短氣。一呼四至,一吸四至,病欲甚,脈洪大者,苦煩滿;沉細者,腹中痛;滑者傷熱;濇者中霧露。一呼五至,一吸五至,其人當困,沉細夜加,浮大晝加,不大不小,雖困可治,其有大小者,為難治。一呼六至,一吸六至,為死脈也。

沉細夜死,浮大晝死。

一呼一至,一吸一至,名曰損,人雖能行,猶當著床。所以然者,血氣皆不足故也。再呼一至,再吸一至,呼吸再,至,名曰無魂,無魂者當死也,人雖能行,名曰行尸。

上部有脈,下部無脈,其人當吐,不吐者死。上部無脈,下部有脈,雖困無能為害也。所以然者,譬如人之有尺,樹之有根,枝葉雖枯槁,根本將自生,脈有根本,人有元氣,故知不死。

白話文:

十四難指的是脈象異常的診斷。

脈象有“至”與“損”兩種情況。“至脈”指脈搏跳動頻繁,一呼之中脈搏跳動兩次為平脈,三次為離經之脈,四次為奪精之脈,五次為困或死之脈,六次則為性命垂危。而“損脈”指脈搏跳動稀少,一呼之中脈搏跳動一次為離經之脈,兩次為奪精之脈,三次為困或死之脈,四次則為性命垂危。“至脈”脈搏由下向上跳動,“損脈”脈搏由上向下跳動。

“損脈”的病症表現依次為:一損傷及皮毛,皮膚粗糙,毛髮脫落;二損傷及血脈,血脈虛弱,臟腑失養;三損傷及肌肉,肌肉消瘦,飲食無力;四損傷及筋腱,筋腱鬆弛無力;五損傷及骨骼,骨骼痿弱,臥床不起。而“至脈”的病症則與此相反。“損脈”由上向下跳動,若嚴重到骨骼痿弱,臥床不起則會死亡;“至脈”由下向上跳動,若嚴重到皮膚粗糙,毛髮脫落則會死亡。

治療“損脈”的方法是:肺部受損,則益氣;心臟受損,則調和氣血;脾臟受損,則調整飲食,適應寒溫;肝臟受損,則使之平和;腎臟受損,則補益腎精。

脈搏的跳動情況有多種:一呼兩至,一吸兩至;一呼三至,一吸三至;一呼四至,一吸四至;一呼五至,一吸五至;一呼六至,一吸六至;一呼一至,一吸一至;兩呼一至,兩吸一至;甚至一呼一吸之間只跳動一次。根據脈搏的跳動情況,可以判斷病情。

一呼兩至,一吸兩至,脈象平穩;一呼三至,一吸三至,屬於輕度疾病,脈象前強後弱則頭痛眩暈,脈象前弱後強則胸悶氣短;一呼四至,一吸四至,病情加重,脈象洪大則煩躁胸悶,脈象沉細則腹痛,脈象滑利則傷風發熱,脈象澀滯則感受寒邪;一呼五至,一吸五至,病人將會疲憊,脈象沉細則夜晚加重,脈象浮大則白天加重,脈象平穩則尚可治療,但脈象強弱不均則難以治療;一呼六至,一吸六至,則為死兆。

脈象沉細則夜間死亡,脈象浮大則白天死亡。

一呼一至,一吸一至,稱為“損脈”,病人雖然還能行動,但應臥床休息,因為氣血不足。兩呼一至,兩吸一至,稱為“無魂”,無魂則將死亡,病人即使能行動,也是行屍走肉。

上部有脈搏,下部無脈搏,病人將會嘔吐,不吐則死。上部無脈搏,下部有脈搏,雖然疲憊,但並無大礙。這如同樹木的根莖,即使枝葉枯萎,只要根部完好,仍能再生,人體亦然,只要元氣未損,就不會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