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八十一難經》~ 十三難

回本書目錄

十三難

1. 十三難

十三難曰: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,反得相勝之脈者,即死;得相生之脈者,病即自已。色之與脈當參相應,為之奈何?

然,五藏有五色,皆見於面,亦當與寸口、尺內相應。假令色青,其脈當弦而急;色赤,其脈浮大而散;色黃,其脈中緩而大;色白,其脈浮濇而短;色黑,其脈沉濡而滑。此所謂五色之與脈,當參相應也。

脈數,尺之皮膚亦數;脈急,尺之皮膚亦急;脈緩,尺之皮膚亦緩;脈濇,尺之皮膚亦濇;脈滑,尺之皮膚亦滑。

五藏各有聲色臭味,當與寸口、尺內相應。其不相應者,病也。假令色青,其脈浮濇而短,若大而緩為相勝,浮大而散,若小而滑,為相生也。

經言知一為下工,知二為中工,知三為上工;上工者十全九,中工者十全七,下工者十全六,此之謂也。

白話文:

十三難

經典中提到,觀察病人的面色卻診不到對應的脈象,反而出現相剋的脈象時,病人可能會死亡;若出現相生的脈象,疾病則會自行痊癒。面色與脈象應當相互參照對應,該如何判斷呢?

五臟對應五種面色,這些都會反映在臉上,同時也應與寸口脈及尺膚相應。例如:

  • 面色青,脈象應為弦而緊;
  • 面色赤,脈象應為浮大而散;
  • 面色黃,脈象應為中緩而大;
  • 面色白,脈象應為浮澀而短;
  • 面色黑,脈象應為沈濡而滑。
    這就是所謂的五色與脈象應當相互參照對應的道理。

脈象快,尺膚的觸感也快;脈象緊,尺膚也緊;脈象緩,尺膚也緩;脈象澀,尺膚也澀;脈象滑,尺膚也滑。

五臟各有對應的聲音、面色、氣味、味道,這些都應與寸口脈及尺膚相應。若不相應,就是疾病的表現。例如面色青,脈象卻是浮澀而短,或大而緩,屬於相剋;若脈象為浮大而散,或小而滑,則屬於相生。

經典中說,只懂一種診斷方法的是下等醫者,懂兩種的是中等醫者,懂三種的是上等醫者。上等醫者能治癒九成病人,中等醫者能治癒七成,下等醫者能治癒六成,就是這個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