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邵蘭蓀醫案》~
1. 卷二
2. 咽喉
白馬山李,溫熱寒熱,脈弦寸口芤,嗆咳咽痛,舌白尖赤。症屬陰虛,宜防喉燥。
元參(三錢),橘紅(一錢),金果欖(錢半),桑葉(三錢),象貝(三錢),焦山梔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射干(錢半),馬勃(錢半),白前(錢半),胖大海(三錢),(引)枇杷葉(五片,去毛)
三帖。
又,咽痛稍瘥,脈弦右寸大,舌黃紅,嗆咳,寒熱不清,宜防喉燥(二月十二日。)
元參(三錢),薄荷(錢半),金果欖(錢半),桔梗(二錢),象貝(三錢),橘紅(錢半),粉丹皮(二錢),甘草(八分),馬勃(錢半),炒知母(錢半),山茶花(錢半),(引)枇杷葉(五片)
三帖。
又,咳逆稍減,自利未除,脈濡數,舌滑根焦,尚潤形光,最怕變幻。(四月二十一號甲辰初五日。)
桔梗(錢半),銀花(錢半),廣鬱金(三錢),淡竹葉(錢半),連翹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橘紅(一錢),蔻仁(七分,沖),光杏仁(三錢),赤苓(四錢),通草(錢半)
清煎二帖。
介按:張仲景云:少陰病,下利咽痛,胸滿心煩者,豬膚湯主之。今此案,是屬伏氣自少陰而內發之咽痛,雖不用豬膚湯,而初方以宣散溫邪,清火解毒,得以咽痛少瘥,次方則從甘桔湯加味,以清少陰內發之熱,而咳逆稍減。三方因其自利,兼用辛淡滲濕,俾濕走脾健,自能告痊。
白話文:
咽喉
病人患有咽喉腫痛,症狀反覆。初期出現溫熱和寒熱交替,脈象弦細,寸口脈浮弱,伴隨嗆咳、咽痛,舌苔白而舌尖紅。醫生判斷為陰虛體質,需預防喉嚨乾燥。
第一個處方:元參、橘紅、金果欖、桑葉、象貝、焦山梔、光杏仁、射干、馬勃、白前、胖大海,以及枇杷葉引經。共三帖。
病情稍有好轉,但脈象變為弦數,右寸脈有力,舌苔黃紅,仍有嗆咳,寒熱症狀不明顯,仍需預防喉嚨乾燥。
第二個處方:元參、薄荷、金果欖、桔梗、象貝、橘紅、粉丹皮、甘草、馬勃、炒知母、山茶花,以及枇杷葉引經。共三帖。
咳嗽逆氣減輕,但腹瀉未癒,脈象濡細而數,舌苔光滑但舌根乾燥,舌體尚且濕潤光亮,醫生擔心病情變化。
第三個處方:桔梗、銀花、廣鬱金、淡竹葉、連翹、大豆卷、橘紅、蔻仁、光杏仁、赤苓、通草。水煎服,共兩帖。
醫生總結:張仲景的《傷寒雜病論》記載,少陰病引起的下利(腹瀉)和咽痛,伴隨胸悶心煩的症狀,可用豬膚湯治療。此病例屬於伏藏於少陰經的邪氣內發所致的咽喉疼痛。雖然沒有使用豬膚湯,但第一個處方使用宣散溫邪、清熱解毒的藥物,使咽痛症狀略有好轉。第二個處方則在甘桔湯的基礎上加味,以清解少陰經內發之熱,使咳嗽逆氣減輕。三個處方都因為病人腹瀉,而加入辛散滲濕的藥物,以利水濕運化,最終使病情痊癒。
3. 耳目口齒
漁莊沈,女孩邪火上郁,始喉痹,繼及耳內頤部,延久不清,鼻塞氣粗。宜清上焦為主。
桔梗(錢半),苦丁茶(錢半),焦山梔(三錢),淡竹葉(三錢),連翹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殭蠶(錢半),人中黃(錢半),夏枯草(三錢),銀花(二錢),通草(錢半)
清煎三帖。
介按:風熱之邪,干於上焦氣分,以致清竅不利,而喉痛頤腫,故治法以清解宣散。
安昌王,風熱目澀,頭疼胃餒,脈浮弦,嗆咳,便結,舌微黃。宜清疏為妥。
桑葉(三錢),蔓荊子(三錢),天麻(八分),生石決明(六錢),甘菊花(二錢),刺蒺藜(三錢),杏仁(三錢),丹皮(二錢),蕤仁(錢半),青葙子(三錢),穀精珠(三錢)
清煎四帖。
又,風熱未淨,脈弦濡,頭疼已減。目澀胃餒。仍遵前法為妥(十二月十二日。)
桑葉(三錢),釵斛(三錢),煨天麻(八分),蔓荊子(三錢),甘菊(一錢),生石決明(六錢),刺蒺藜(三錢),穀芽(四錢),蕤仁(錢半),蠍梢(二錢),穀精珠(三錢)
清煎四帖。
又,胃氣尚餒,脈虛細,舌微黃,夜寐少安。姑宜養胃凝神。
釵斛(三錢),炒棗仁(三錢),穀芽(四錢),遠志(八分),夜交藤(三錢),茯神(四錢),石決明(六錢),丹皮(二錢),蕤仁(錢半),丹參(三錢),刺蒺藜(三錢)
清煎四帖。
介按:《局方》蟬花散,為治肝經鬱熱,風毒上攻,以致眼目澀痛之良劑。今此人頭疼咳嗽,是屬風熱鬱於肺經,故加杏仁以止咳,蕤仁以退赤,洵是對症發藥。惟初診之方,系從蟬花散脫胎,則蟬衣不必減去,俾風熱容易退淨,次診又加蠍梢,尤能善祛肝經蘊熱,亦為佳妙。三診則肝熱雖退,胃液未復,致肝不藏魂而夜寐少安,故以養胃柔肝,安神退熱以善後。
盛陵徐,溫邪上郁,齒浮口臭,牙縫出血,脈細數,肢木。宜防牙疳。
淡竹葉(三錢),烏元參(三錢),細生地(三錢),天花粉(三錢),人中黃(三錢),殭蠶(錢半),丹皮(三錢),生石決明(六錢),銀花(三錢),焦山梔(三錢),知母(錢半)
清煎四帖。
介按:胃脈絡於上齦,大腸脈絡於下齦,而胃又為五臟六腑之海,最善容納,邪熱入胃,逼動肝陽,血溢而上結於齦,轉成牙疳。此方清肝涼胃,為治牙疳之良劑。
白話文:
耳目口齒
漁莊沈,一位女孩因邪火上炎,開始喉嚨疼痛,接著蔓延到耳內及腮部,久治不癒,還伴隨鼻塞、呼吸粗重。治療應以清熱上焦為主。處方:桔梗、苦丁茶、焦山梔、淡竹葉、連翹、光杏仁、殭蠶、人中黃、夏枯草、銀花、通草,水煎服,共三帖。
治療思路:風熱邪氣侵犯上焦氣分,導致清竅不通,出現喉嚨痛、腮腫,因此治療方法應以清熱解毒、宣散風熱為主。
安昌王,因風熱導致眼睛乾澀、頭痛、胃脘不適,脈象浮弦,伴隨咳嗽、便秘,舌苔微黃。治療應以清熱疏導為宜。處方:桑葉、蔓荊子、天麻、生石決明、甘菊花、刺蒺藜、杏仁、丹皮、蕤仁、青葙子、穀精珠,水煎服,共四帖。
病情進展:風熱未除,脈象弦細而濡滑,頭痛減輕,但眼睛乾澀、胃脘不適仍然存在,繼續使用之前的方劑。處方:桑葉、釵斛、煨天麻、蔓荊子、甘菊、生石決明、刺蒺藜、穀芽、蕤仁、蠍梢、穀精珠,水煎服,共四帖。
病情進展:胃氣仍然不適,脈象虛細,舌苔微黃,夜間睡眠不安穩。現應以養胃安神為主。處方:釵斛、炒棗仁、穀芽、遠志、夜交藤、茯神、石決明、丹皮、蕤仁、丹參、刺蒺藜,水煎服,共四帖。
治療思路:《局方》中蟬花散是治療肝經鬱熱、風毒上攻導致眼目澀痛的良方。此病人頭痛咳嗽,屬於風熱鬱結於肺經,因此加入杏仁止咳,蕤仁清熱,正對症下藥。初診的處方是從蟬花散化裁而來,所以不必減少蟬衣,以便風熱更容易消除。二次處方又加入蠍梢,能更好地清除肝經的鬱熱,十分有效。三次處方則因為肝熱已退,但胃氣未復,導致肝失所藏,因此夜間睡眠不安,所以採用養胃柔肝、安神退熱的方法來鞏固療效。
盛陵徐,因溫邪上炎,出現牙齒鬆動、口臭、牙齦出血,脈象細數,肢體麻木。治療應預防牙疳。處方:淡竹葉、烏元參、細生地、天花粉、人中黃、殭蠶、丹皮、生石決明、銀花、焦山梔、知母,水煎服,共四帖。
治療思路:胃經與上牙齦相連,大腸經與下牙齦相連,而胃又是五臟六腑之海,容納能力最強。邪熱入胃,會逼迫肝陽,導致出血上湧,凝結於牙齦,形成牙疳。這個處方清肝瀉火、涼血,是治療牙疳的良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