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蘭蓀

《邵蘭蓀醫案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

盛陵徐,閨女秋燥發熱,脈浮數,咳嗽氣急,舌微黃,渴不多飲,症非輕貌。宜防昏變,候正(九月初四日。)

白話文:

盛陵的徐家,女兒因為秋季乾燥而發燒,脈象浮動且快,咳嗽而且呼吸急促,舌頭微微泛黃,口渴但不想多喝水,病情看起來不輕。需要防範病情惡化,等待適當的治療時機(九月初四日)。

薄荷(錢半),桑葉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象貝(三錢),連翹(三錢),蟬衣(錢半),廣橘紅(一錢),淡豆豉(三錢),花粉(三錢),前胡(錢半),竹葉(三錢),(引)活水蘆根(一兩)

二帖。

白話文:

薄荷(半錢),桑葉(三錢),杏仁(三錢),象貝(三錢),連翹(三錢),蟬蛻(半錢),廣橘紅(一錢),淡豆豉(三錢),花粉(三錢),前胡(半錢),竹葉(三錢),(佐以)活水蘆根(一兩)

介按:燥有涼燥、溫燥之殊。涼燥治法,宜遵《內經》燥淫所勝,平以苦溫之旨。而此案系是溫燥之症,即《內經》所謂燥化於天,熱反勝之之候。須防化熱劫液。茲從葉氏上燥治氣。辛涼宣上之意,而清燥救肺,俾上焦之燥熱,逐漸清解。

蜀阜張,閨女秋燥發熱,脈滑數,嗆咳痰阻。症非輕貌,姑宜清燥消痰(九月十五日。)

白話文:

介氏說:燥氣分為涼燥和溫燥。治療涼燥的原則,應該遵循《內經》所說的「燥淫所勝,平以苦溫」的旨意。而本案屬於溫燥證,也就是《內經》所說的「燥化於天,熱反勝之」的情況。必須防止熱氣化解津液。現在採用葉氏的上燥治氣法,辛涼宣散上焦氣機,清熱化燥以拯救肺部,讓上焦的燥熱逐漸消解。

冬桑葉(三錢),炒知母(錢半),白前(錢半),秦艽(錢半),象貝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甘菊(錢半),焦山梔(二錢),前胡(錢半),廣橘紅(一錢),老式天竺黃(錢半),(引)枇杷葉(去毛,三片)

三帖。

白話文:

冬桑葉(3錢)

炒知母(1.5錢)

白前(1.5錢)

秦艽(1.5錢)

象貝(3錢)

光杏仁(3錢)

甘菊(1.5錢)

焦山梔(2錢)

前胡(1.5錢)

廣橘紅(1錢)

老式天竺黃(1.5錢)

加入:枇杷葉(去除絨毛,3片)

介按:此係溫燥化熱,爍液成痰而為嗆咳。最防內合胃熱,引動肝風,驟變痙厥。治以辛涼清解,滋液豁痰,俾痰熱稍蠲,則諸證自痊。

義橋徐,秋感燥化,頭暈而疼,咳逆發熱,脈右浮滑,左微勁,舌黃尖紅。姑宜辛涼清解(七月初四日。)

白話文:

身體痙攣,痰液卡住喉嚨,導致窒息,現在已經治癒。

薄荷(錢半),冬桑葉(三錢),銀花(三錢),淡竹葉(錢半),連翹(三錢),甘菊(錢半),焦梔子(三錢),象貝(三錢),桔梗(錢半),前胡(錢半),橘紅(一錢)

清煎。二帖。

白話文:

前 葉

介按:先哲何廉臣先生曰:六氣之中,惟燥氣難明。蓋燥有涼燥、溫燥、上燥、下燥之分。涼燥者,燥之勝氣也,治以溫潤,杏蘇散主之。溫燥者,燥之復氣也,治以清潤,清燥救肺湯主之。上燥治氣,吳氏桑杏湯主之。下燥治血。滋燥養營湯主之。今此案系是燥之復氣,故治法悉宗葉氏辛涼清宣之意。

大西莊楊,童年咳嗽,已曾失血,脈細右大,舌微黃,身熱火脹,此燥氣內逼。宜防成損(八月十七日)

白話文:

導讀:前輩何廉臣先生說:六氣之中,只有燥氣難以理解。因為燥氣有涼燥、溫燥、上燥、下燥之分。涼燥是燥氣的勝氣,用溫潤來治療,杏蘇散主治。溫燥是燥氣的復氣,用清潤來治療,清燥救肺湯主治。上燥治療氣,用吳氏桑杏湯主治。下燥治療血,滋燥養營湯主治。而這個案例是燥氣的復氣,因此治療方法全部遵循葉氏辛涼清宣的思路。

霜桑葉(二錢),焦山梔(三錢),炒知母(錢半),苦丁茶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廣鬱金(三錢),川貝(錢半),銀花(二錢),池菊(二錢),橘絡(錢半),白前(錢半)

清煎。三帖。

又,童年血後咳嗽較減,頃脈兩手皆弦,舌尖紅,頭暈。宜清燥以育陰(八月二十二日。)

白話文:

桑葉,霜降後採集(二錢)

梔子,經過炭火烘焙(三錢)

知母,炒製過(半錢)

苦丁茶(半錢)

杏仁,去皮後(三錢)

鬱金,來自廣州(三錢)

川貝(半錢)

金銀花(二錢)

菊花,在池邊採集(二錢)

橘子瓣之間的白色絲狀組織(半錢)

白前(半錢)

冬桑葉(三錢),南沙參(三錢),天冬(三錢),白前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川貝(錢半)女貞子(三錢),胖大海(三錢),生石決明(六錢),橘絡(錢半),黃草,石斛(三錢)

清煎。

白話文:

冬桑葉、南沙參、天冬、白前、光杏仁、川貝、女貞子、胖大海、生石決明、橘絡、黃草、石斛各三錢,白前、川貝各錢半,生石決明六錢,清煎服用。

介按:時令燥氣,挾肝經之燥火,互相上蒸,沖肺則咳嗆失血,沖腦則頭暈目眩。初診脈細右大,治在氣分,所以咳嗽較減。次則治以清肝肅肺,和胃止血,俾肺氣復肅降之權,則咳暈自止。此後如能再進顧松園之八仙玉液,更為穩妥。又據葉氏《幼科要略》自注云:秋燥一證。

白話文:

.《幼科要略》自注雲:秋燥較輕一證。 濟治以平肝和肺, 調治以平肝和肺,調治以平肝和肺,調 洽胃補血,遏制胃 火,

氣分先受,治肺為急。若延綿數十日之久,病必入血分,又非輕浮肺藥可治。須審體質證端,古謂治病當活潑潑地,如盤走珠耳。

白話文:

如果病人一開始就受到了風邪的影響,那麼治療肺部是最急迫的。如果病情拖延數十天,那麼疾病肯定會侵入血液中,這時就不能用輕飄飄的治肺藥物來治療了。必須仔細辨別病人的體質和症狀。古人說,治療疾病應該靈活多變,就像盤子裡移動的珠子一樣。

2. 溫熱

遺風漏,風溫發熱咳嗽,氣急不耐,脈弦數,舌厚膩。症勢非輕,宜治防變(元月二十九日。)

白話文:

遺留風邪,出現風溫症狀如發熱和咳嗽,呼吸急促無法忍受,脈象弦緊且快,舌苔厚重膩滑。病情不輕,應該及時治療以防病情變化。(元月二十九日。)

姜半夏(三錢),萊菔子(三錢),前胡(錢半),枳殼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連翹(三錢)焦山梔(三錢),花粉(三錢),霜桑葉(三錢),象貝(三錢),廣橘紅(一錢),(引)竹肉(一丸)

二帖。

白話文:

薑半夏(9克),萊菔子(9克),前胡(4.5克),枳殼(4.5克),光杏仁(9克),連翹(9克),焦山梔(9克),花粉(9克),霜桑葉(9克),象貝(9克),廣橘紅(3克),(沖服)竹瀝丸(1丸)

介按:風溫先傷肺分,肺氣不舒,以致咳嗽氣急,脈數舌膩。治法大忌辛溫汗散,宜與辛涼輕劑,肅降肺氣,清解表邪。姜半夏雖能消痰止咳,尚宜慎用。

安昌徐,溫邪未淨,脈尚大,午後肌熱,舌白滑,嗆咳面浮,大便溏薄。宜養胃、清肺熄邪。

白話文:

風溫初期主要傷到肺部,肺氣不暢,導致咳嗽、呼吸急促、脈搏快速、舌苔膩。治療時絕對不能用辛溫發汗的藥物,應該使用辛涼輕微的藥物,疏通肺氣,清除表邪。雖然生薑半夏可以化痰止咳,但也要謹慎使用。

安昌徐現在溫邪尚未完全消退,脈象仍然偏大,下午身體發熱,舌頭白滑,咳嗽伴有臉色浮腫,大便稀薄。治療應該以養胃、清肺、消除邪氣為原則。

丹參(三錢),生米仁(四錢),銀花(錢半),金沸草(三錢,包煎),川貝(二錢),茯苓(三錢),丹皮(二錢),通草(錢半),省頭草(三錢),桔梗(錢半),白前(錢半)

清煎。三帖。

白話文:

丹參(15克),生米仁(20克),銀花(7.5克),金沸草(15克,包起來煎)川貝(10克),茯苓(15克),丹皮(10克),通草(7.5克),省頭草(15克),桔梗(7.5克),白前(7.5克)

介按:溫邪濕熱未淨,上衝於肺,則咳嗽面浮,陰液未復,而濕熱蘊蓄則肌熱便溏,必先清肺熱,則咳嗽自止,滲濕扶脾,則便溏自瘥,佐清營熱,則肌熱亦退。

白話文:

解釋:溫邪濕熱沒有完全清除,上衝到肺部,就會咳嗽、臉部浮腫;體內陰液尚未恢復,濕熱之邪鬱積,就會發燒、腹瀉。因此,治療必須優先清肺熱,咳嗽自然會停止;滲濕、扶助脾胃,腹瀉自然會好轉;再配合清營熱的藥物,發燒也可以退去。

惟丹參恐是元參之誤。

白馬山李,溫邪上郁,頭目不爽,脈數,舌微黃,身熱肢楚。宜清解為主(二月二十七日。)

白話文:

可能是把丹參誤寫成了元參。

白馬山的李先生,感受了溫熱邪氣導致上部郁結,頭部和眼睛感覺不舒服,脈搏快,舌苔微黃,身體發熱且四肢疼痛。應該以清解為主(二月二十七日)。

竹葉(錢半),苦丁茶(錢半),滑石(四錢),炒枳殼(錢半),焦梔子(二錢),炒遠志肉(八分),廣鬱金(三錢),炒麥芽(三錢),甘菊(錢半),石菖蒲(八分),乾地龍(錢半)

清煎。二帖。

白話文:

竹葉(半錢),苦丁茶(半錢),滑石(四錢),焦炒枳殼(半錢),焦梔子(二錢),炒遠志肉(八分),廣鬱金(三錢),炒麥芽(三錢),甘菊(半錢),石菖蒲(八分),乾地龍(半錢)

介按:溫病發出之途自少陽,熱病發出之途由陽明,此病由少陽而上郁清竅,則頭目不爽,漸次由陽明而化熱,故身熱肢楚。今以少陽、陽明同治,參用地龍、竹葉,借清胃絡之熱。

遺風龐,溫邪發熱,神識乍清乍憒,脈滑數,口燥,咳逆,便閉。宜防變端,候正(四月十七號三月初二日。)

白話文:

中醫認為:溫病是從少陽經發作的,而熱病是從陽明經發作的。這種疾病是由少陽經上逆鬱積在清陽之竅(頭部),導致頭目不清爽,逐漸由陽明經化熱,所以身體發熱、四肢痠痛。現在採用少陽、陽明經同治的方法,使用地龍、竹葉這兩味藥材,以清胃絡中的熱邪。

栝蔞皮(三錢),石菖蒲(七分),乾地龍(錢半),焦梔子(三錢),廣鬱金(三錢),連翹(三錢),枳殼(錢半),天花粉(錢半),銀花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淡竹葉(錢半)

清煎。二帖。

又,大便稍下,熱猶不解,脈滑數,咳逆。宜清上焦為主,不致變端無慮(三月初四日。)

白話文:

用栝蔞皮三錢、石菖蒲七分、乾地龍錢半、焦梔子三錢、廣鬱金三錢、連翹三錢、枳殼錢半、天花粉錢半、銀花錢半、光杏仁三錢、淡竹葉錢半,清水煎煮,分兩帖服用。

如果大便略有稀瀉,但熱症未退,脈象滑數,咳嗽逆氣,應以清熱解毒為主,不必擔心病情變化。

栝蔞皮(三錢),淡條芩(錢半),前胡(錢半),萊菔子(二錢),焦山梔(三錢),廣鬱金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象貝(三錢),枳殼(錢半)

二帖。

白話文:

栝樓皮(9克),淡竹葉(4.5克),前胡(4.5克),萊菔子(6克),焦山梔子(9克),廣鬱金(9克),甜杏仁(9克),海貝(9克),枳殼(4.5克)

介按:溫邪上受,首先犯肺,傳於陽明,胃熱挾痰而漸逼心胞,致神識乍憒,口燥咳逆而便閉。治以清熱化痰,芳香宣竅。胃熱清降則大便稍下。然肺分之餘熱不清,故咳逆未止,繼方再清上焦氣分,庶無變幻之慮。

白話文:

溫熱邪氣從上侵犯,首先影響肺部,接著蔓延至陽明經,胃熱夾雜痰液逐漸逼向心臟和胸膜,導致神志時而迷糊,口乾、咳嗽、呼吸困難,大便不通。治療方法是清熱化痰,芳香通竅。胃熱清降後,大便會逐漸通暢。但肺部的餘熱未清,所以咳嗽、呼吸困難的症狀尚未停止,因此後續方劑再清上焦的氣分,這樣才能避免病情變化。

漁莊沈(婦),癸水色尚紫,正夾溫邪,咳嗽尤甚,脈浮大,舌紅,頭疼身熱。邪熱已極營絡,宜清解消痰(杏月十一日。)

白話文:

懷孕中的沈姓婦人,月經顏色偏紫,同時夾雜溫熱邪氣,咳嗽嚴重,脈象浮大,舌頭紅,頭痛身熱。邪熱之氣已達到極致,侵入營絡,宜使用清熱化痰的治療法。(杏月十一日)

天花粉(三錢),象貝(三錢),元參(三錢),旋覆花(三錢,包煎),連翹(三錢),甘菊(錢半),橘紅(一錢),光杏仁(三錢),丹參(三錢),白前(錢半),銀花(錢半),(引)枇杷葉(三片,去毛)

三帖。

白話文:

天花粉(15克),象貝(15克),元參(15克),旋覆花(15克,包起來煎煮),連翹(15克),甘菊(7.5克),橘紅(5克),光杏仁(15克),丹參(15克),白前(7.5克),銀花(7.5克),導引藥:枇杷葉(3片,去除絨毛)

介按:陰虛內熱則癸水色紫,更感溫邪,上犯於肺,致咳嗽身熱頭疼,而脈象浮大,足氣分熱熾,已屬顯然。但兩熱相併,易入營分,故此方於清肺止咳之中,兼顧營熱為治。

白話文:

註解:腎陰不足,內生虛熱,則小便顏色發紫,如果再感染了外來熱邪,便會侵犯到肺部,引起咳嗽、發燒、頭痛等症狀,且脈象浮大,足氣分熱盛,這些表現已經很明顯了。但是陰虛內熱和外熱結合在一起,很容易傷到營陰(營血中的津液部分,具有滋陰清熱的作用)所以,治療此症,既要清肺止咳,又要考慮到滋陰清熱。

安昌顧,溫熱言譫,脈促數,舌微黃,疹點隱約,咳逆,發熱,肢戰。症屬棘手。宜防痙厥,候正(四月二十四號甲辰初八日。)

白話文:

安昌顧氏記錄,患者出現溫熱病的譫妄症狀,脈搏快速而促數,舌苔微黃,疹點隱約可見,伴有咳嗽、反胃、發熱和肢體顫抖。病情較為棘手。需要預防痙攣發作。記錄時間:四月二十四日甲辰初八日。

玳瑁(一錢),紫草(一錢),銀花(三錢),天花粉(三錢),連翹(三錢),蟬衣(一錢),廣鬱金(三錢,杵),殭蠶(三錢),石菖蒲(七分),象貝(三錢),老式天竺黃(三錢),(引),鮮竹葉(三十片)

一帖。

白話文:

玳瑁(5克),紫草(5克),銀花(15克),天花粉(15克),連翹(15克),蟬衣(5克),廣鬱金(15克,搗碎),殭蠶(15克),石菖蒲(3.5克),象貝(15克),老式天竺黃(15克),(引經),鮮竹葉(30片)

介按:病由肺衛而逼入營分,劫液動風,以致言譫肢戰。所幸疹現而咳,邪勢外達,然症象已屬熱極,故用玳瑁、紫草涼解營分,餘味開竅豁痰,清熱透邪。洵治溫邪逼入營分之良方。

白話文:

根據古醫書的說法:這種病是由於肺部防禦系統衰弱,導致病邪侵入營血(人體的體液和營養物質的運送系統)所造成。病邪侵犯身體後,會導致津液異常,進而引發風邪,出現說話胡言亂語、肢體顫抖的症狀。

但值得慶幸的是,病人出現了發疹咳嗽,這表示邪氣已經往外排解。然而,患者的症狀已經屬於熱性證很嚴重的情況,所以需要使用玳瑁、紫草等藥物來清熱解毒,緩解營血的異常。

此外,這些藥物還能疏通經絡,化解痰濕,進而清熱祛邪。這種治療方法對於風熱之邪侵犯營血的疾病,是非常有效的。

盛陵龍,濕溫雜受,中焦格拒,脈澀滯,舌厚嫩黃,便溺不利。藉小陷胸湯,防變,候正。(五月三號甲辰十七日。)

白話文:

盛陵龍,患有濕溫雜病,中焦氣機阻滯,脈搏澀滯不暢,舌苔厚膩呈淡黃色,大便小便不利。先用小陷胸湯預防病情變化,等候病情好轉。(五月初三,甲辰日,十七日)

杜栝蔞子(錢半),枳實(一錢),原滑石(四錢),炒麥芽(三錢),姜炒川連(八分),生楂肉(三錢),焦梔子(三錢),光杏仁(三錢),仙半夏(錢半),淡竹葉(錢半),省頭草(三錢)

清煎。二帖。

白話文:

  • 杜仲、瓜蔞子:各 5 克

  • 枳實:10 克

  • 滑石:40 克

  • 炒麥芽:30 克

  • 生薑炒川連:8 分

  • 生山楂肉:30 克

  • 炒梔子:30 克

  • 光杏仁:30 克

  • 半夏:5 克

  • 竹葉:5 克

  • 省頭草:30 克

介按:內濕素盛,更感溫邪,蘊伏中焦,化痰而阻其氣化之流行,故以小陷胸湯加味,藉除中焦之濕熱以化痰。

白話文:

意思是,體內濕氣過盛,再加上感受溫熱病邪,這些邪氣停留在中焦部位,轉化為痰液阻塞氣機的運行。所以用小陷胸湯加味,去除中焦的濕熱,化解痰液。

盛陵徐,濕熱溫邪雜受,寒熱交作,脈濡數,大便自利,舌心灰黃。宜防昏蒙之變。候正。(五月十號甲辰二十四日。)

白話文:

盛陵徐,同時感染濕熱和溫熱的邪氣,造成寒熱交替的症狀。脈象濡滑而快速,大便水瀉不止,舌苔灰黃。需要預防意識昏沉的變化。現在的病情是真實的。(五月十號,甲辰日,二十四天)

焦六曲(四錢),赤苓(四錢),原滑石(四錢),銀花(錢半),連翹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防己(錢半),石菖蒲(五分),仙半夏(錢半),陳皮(錢半),淡黃芩(錢半)

清煎。二帖。

白話文:

焦六曲(24 克),赤苓(24 克),原滑石(24 克),銀花(9 克),連翹(18 克),大豆卷(18 克),防己(9 克),石菖蒲(3 克),仙半夏(9 克),陳皮(9 克),淡黃芩(9 克)

介按:濕熱凝滯,大便自利,感受溫邪,寒熱交作,最怕濕阻氣機,挾痰而上蒙清竅,變現神識昏憒。此症既不能表,又不能下,故治法以宣竅而清濕熱為首要。

白話文:

按照醫家說法,濕熱凝滯,大便自動滑出,這時受了溫邪,寒熱交錯,最怕濕阻氣機,夾帶痰液上沖,矇蔽頭腦,導致神志昏迷。這種病既不能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,也不能用瀉下的方法來治療,所以治療的原則是以疏通頭竅和清利濕熱為首要。

道墟陶,濕溫雜受,煩熱口燥,身發疹斑,神識乍清乍憒,脈數舌黃。清竅失聰,症屬棘手。宜防厥閉,候正。(五月二十三號乙巳初七日。)

白話文:

道墟陶(患者姓名),感染了濕熱之邪,導致煩熱口渴,身上長出皮疹,神志時而清醒時而糊塗,脈搏數快,舌苔黃。由於邪氣上攻清竅,導致聽力減退,病情較為棘手。應注意預防厥閉,等待病情表現較為明確後再確定具體治療方法。(五月二十三日乙巳日,初七時)

焦梔子(三錢),貫眾(二錢),銀花(二錢),牛蒡子(錢半),淡豆豉(三錢),蟬衣(錢半)連翹(三錢),淡竹葉(錢半),石菖蒲(八分),天花粉(三錢),滑石(四錢),(引)活水蘆根(一兩)

先服牛黃清心丸一粒,一帖。

白話文:

焦山渣(30 克),貫眾(20 克),金銀花(20 克),牛蒡子(15 克),淡蠶豆(30 克),蟬蛻(15 克),連翹(30 克),淡竹葉(15 克),石菖蒲(8 克),花粉(30 克),滑石(40 克),(煎服)活水蘆根(100 克)

介按:濕熱相蒸,先阻氣分,津液被爍,未能上升,是以煩熱口燥,日久不解,邪熱無處發泄,漸走營分,則神昏譫語,上蒙清竅,則耳聾無聞。幸喜肺胃之邪,漸從疹斑而透現。然症勢已在險途,故治以芳香通神,淡滲宣竅,俾穢濁濕邪,由此分消。

白話文:

意思是,濕氣和熱氣互相蒸騰,首先阻礙了氣機的運作,津液被灼熱,無法上升,因此出現煩躁、口乾,久久不愈。邪熱無處發洩,逐漸入侵營氣,便會神志昏迷、胡言亂語,上蒙清竅,就會耳聾聽不見。幸好肺胃的邪氣,逐漸透過疹子而透出體外。但是病情已經處於危險狀態,因此要用芳香通神的藥物,以及淡滲宣竅的藥物,讓穢濁濕邪從這個途徑逐漸消散。

盛陵蔣,熱入血室,疹斑稍現,舌黃滑,脘悶,大便瀉痢,微熱。勢在重險,宜清解,防厥。(六月二十一號丙午初七日。)

白話文:

盛陵蔣氏,熱氣進入血液循環系統,出現疹斑,舌頭黃滑,胸悶,腹瀉,微微發熱。病情嚴重,需要清熱解毒,預防昏厥。(六月二十一日,丙午年七月初七日。)

貫眾(二錢),碧玉散(三錢,荷包),大豆卷(三錢),小青草(一錢),原滑石(四錢),赤苓(四錢),連翹(三錢),通草(錢半),銀花(三錢),炒枳殼(錢半),省頭草(錢半,引),活水蘆根(一兩)

二帖。

白話文:


貫眾(2 錢)碧玉散(3 錢),用荷包將大豆捲起來(3 錢)小青草(1 錢)原滑石(4 錢)赤靈芝(4 錢)連錢草(3 錢)通草(1 錢半)銀花(3 錢)炒過的橘子皮(1 錢半)葛根(1 錢半),用以下材料引藥活水:通草甘露(1 兩)

又,血舍已清,瀉痢較差,脈濡數,舌黃,嗆咳,微熱不清,胸前發斑白㾦。宜清解為主。(六月念四號丙午初十日)。

白話文:

另外,血瘀已消散,腹瀉減輕,脈象濡軟而數次,舌苔黃色,乾咳,低燒不退,前胸出現白斑片。宜以清熱解毒為主。(六月四日丙午初十日)

淡竹葉(錢半),銀花(三錢),省頭草(錢半),桔梗(錢半),京川貝(二錢),赤苓(四錢)廣鬱金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,碧玉散(四錢,荷包),小青草(一錢),通草(錢半)

清煎二帖。

又,瀉痢已瘥,身熱亦退,脈濡細,脘腹脹悶,咳逆宜治,防變(七月四號丙午二十日。)

白話文:

黴菌(大腸菌)、細菌(病原體)、病毒(流感病毒)、桔梗(花卉)、豆芽(蔬菜)、靈芝(藥用真菌)、大豆(豆類)、黑木耳(真菌)、小豆(豆類)、赤小豆(豆類)

桔梗(錢半),枳殼(錢半),新會皮(錢半),白前(錢半),川貝(二錢),赤苓(四錢),廣鬱金(三錢),蔻殼(錢半),佩蘭(錢半),通草(錢半),穀芽(四錢),(引)荷葉(一角)

三帖。

白話文:

桔梗(半錢),枳殼(半錢),新會陳皮(半錢),白前(半錢),川貝(二錢),赤茯苓(四錢),廣鬱金(三錢),蔻蔻殼(半錢),佩蘭(半錢),通草(半錢),穀牙(四錢),(泡製時添加)荷葉(一小片)

介按:伏熱由陽明而陷入血室,血下則陽熱上浮,而神識不清,語言譫妄。張仲景屢有刺期門之訓,因期門是肝經之募,瀉其熱而通其經,則汗得遍身而蓄熱外泄,下血自止而譫語自已。此案治法,雖不宗小柴胡湯之例,而悉遵仲景無犯胃氣及上二焦之戒,仍以清熱利竅,俾鬱熱外泄而疹斑透現,確是良法。但肝經之熱,恐難速解,故防劫液動風而變痙厥。

白話文:

意思是說,悶熱的病氣從陽明經脈深入到血室,血氣下降,陽熱就會上浮,導致神志不清,胡言亂語。張仲景多次教導要刺期門穴,因為期門是肝經的募穴,瀉去肝經的熱氣,使經絡通暢,就能讓汗液遍布全身,將體內的熱氣排出,下血就會停止,胡言亂語也會消失。這個案例的治療方法,雖然沒有完全遵循小柴胡湯的方子,但是完全遵循張仲景的教誨,不傷脾胃和上焦,仍然用清熱利竅的方法,使鬱熱從體內排出,疹子透出皮膚,確實是良策。但是肝經的熱氣,可能不容易馬上消除,所以要預防津液損耗,導致風邪入侵,轉變成痙攣抽搐。

幸其鬱熱漸由大腸而自尋出路,治以清解而斑㾦更現,瀉痢較差,身熱亦退,初二兩方之著力,顯然可見。惟初方既用碧玉散,則滑石可以去之。第三方若再注重清解,庶免久咳之累。

白話文:

還好她的鬱熱逐漸從大腸排出去,給予清熱解毒的藥治療,斑點和結節就出現了,腹瀉和發燒也減輕了,第一、二劑藥方的效果顯而易見。但第一劑藥方既然已經用過碧玉散,那麼滑石就可以拿掉了。第三劑藥方如果再注重清熱解毒,就可以避免久咳的困擾。

西莊易,血舍已清,脈數,氣口滑,嗆咳頭暈,身熱未退,舌黃尖紅,腰疼肢楚。還防變幻,候正。(五月二十號乙巳初四日。)

白話文:

西莊易患者的血已經清理,脈象仍然快速,氣口滑利,伴有嗆咳、頭暈、身熱未退、舌苔黃而尖紅,腰痛、四肢酸楚。需要繼續觀察病情變化。(記錄於五月二十日,乙巳初四日。)

栝蔞根(三錢),冬桑葉(三錢),象貝(三錢),乾地龍(錢半),連翹(三錢),甘菊(錢半)廣橘紅(一錢),光杏仁(三錢),前胡(錢半),貫眾(二錢),老式天竺黃(錢半),(引)竹肉(一丸)

二帖。

白話文:

藥方為:栝蔞根、冬桑葉、象貝各三錢,乾地龍一錢半,連翹、甘菊各三錢,廣橘紅一錢,光杏仁三錢,前胡、貫眾各一錢半,老式天竺黃一錢半,再以竹肉一丸引藥。共製成兩帖。

介按:溫邪由肺而傳於胃,表邪雖解而裡熱尚在熏蒸,是以肌熱未退,上熏於肺,則嗆咳頭暈。故治法仍以肅降肺氣,蠲除胃熱,俾胃熱清解,則身熱咳嗽可除。因其腰疼肢楚,又佐地龍善走經絡以退熱。

白話文:

意思是:溫病從肺部傳染到胃部,雖然表面症狀消退了,但內熱仍然在燻蒸,所以身體仍然發熱,熱氣上熏肺部,就會出現咳嗽、頭暈。因此治療方法還是要以清肅肺氣,清除胃熱為主,這樣胃熱消散了,身體發熱和咳嗽就能消除。因為病人還有腰痛、肢體酸痛的症狀,所以用地龍來幫助藥物順利運行經絡,消除體內的熱氣。

遺風徐,冬溫汗出發熱,脈數右勁,舌心黃厚。咳逆吸短,右脅刺痛,神識乍憒。症勢重險,宜防厥閉,候正(十月十二日。)

白話文:

醫案記載:

病人感覺遺風徐徐吹來,在溫暖的冬天也會出汗,同時發燒。脈搏快速有力,而且偏右。舌苔黃厚,集中在舌的中間部分。病人出現咳嗽、吸氣短促的症狀。右脅疼痛,神識時而糊塗。

病情嚴重且兇險,需要防止出現厥逆閉證。

診治時間:十月十二日。

乾地龍(錢半),象貝(三錢),冬桑葉(三錢),牛蒡子(錢半),連翹(三錢),前胡(錢半)原鬱金(三錢),橘紅(一錢),光杏仁(三錢),銀花(錢半),老式天竺黃(二錢),捲心竹葉(三十片)

二帖。

又,右脅猶痛,脈滑數,舌黃,吸粗,咳逆痰阻,神色乍憒,還防變幻。

白話文:

甘草(15克),牡蠣(9克),桑葉(9克),牛蒡子(15克),金銀花(15克),前胡(15克),鬱金(9克),橘紅(3克),杏仁(9克),銀花(15克),大黃(6克),竹葉(30片)

乾地龍(錢半),石菖蒲(八分),前胡(錢半),廣鬱金(三錢),銀花(三錢),連翹(三錢)炒淡黃芩(錢半),絲瓜絡(錢半),賴橘紅(八分),光杏仁(三錢),老式天竺黃(二錢),枇杷葉(三片,去毛)

三帖。

白話文:

山藥(15克),石菖蒲(8克),前胡(15克),廣鬱金(30克),金銀花(30克),連翹(30克)炒淡竹葉(15克),絲瓜絡(15克),賴橘紅(8克),杏仁(30克),陳皮(20克),枇杷葉(3片,去毛)

介按:冬溫犯肺,不得外解,最易逆傳心胞,而現神識昏憒。茲以溫邪激動肝陽,爍液成痰,阻滯氣機而致咳逆吸促,右脅刺痛。治以辛涼之劑,肅清肺胃之痰,而解氣分之熱。然至次診,神色猶憒,症勢已屬棘手矣。

白話文:

作者按:冬季溫邪侵襲肺部,無法排出體外,極易逆傳到心臟,導致精神恍惚。這時由於溫邪激動肝陽,津液被灼燒成痰液,阻滯氣機而導致咳嗽、氣促和右側肋部疼痛。治療時使用辛涼藥物,清肅肺胃中的痰液,同時解除氣分中的熱。然而到下次診脈時,患者的神色仍然恍惚,病情變得棘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