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蘭蓀

《邵蘭蓀醫案》~ 卷一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一 (4)

1.

清煎二帖。

介按:暑風先傷氣分,是屬上焦之病。治以辛涼微苦,廓清肺氣為主。

蜀阜馬,暑濕傷氣,脘悶發熱,脈濡,右弦細,舌滑白,溺數,噁心。宜開氣分為治。(八月初四日)

栝蔞皮(三錢),藿香梗(二錢),仙半夏(錢半),炒枳殼(錢半),川樸(一錢),省頭草(三錢),條芩(錢半),苦丁茶(錢半),通草(錢半),蔻殼(錢半),滑石(四錢)

介按:暑為熏蒸之氣,濕為膩濁之邪,熱處濕中,阻於氣分,日久不解,蔓延中焦。故脘悶嘔惡,發熱溺數。治以芳香止嘔,苦辛開肺。

馬安趙,暑濕傷氣,舌灰黃,汗出發熱,脈虛,右濡,頭目不爽,溲數。宜清熱利濕為治,防重。(七月二十五號丁未十二日)

淡竹葉(錢半),焦六曲(四錢),焦梔子(三錢),藿香(三錢),連翹(三錢),赤苓(四錢)條芩(二錢),光杏仁(三錢),苦丁茶(錢半),大豆卷(三錢),滑石(四錢),(引)鮮荷葉(一角)

二帖。

介按:肺主皮毛,今以肺氣被郁,則自汗發熱而頭目不爽,脈虛右濡,尤為傷暑挾濕之徵。治以辛涼輕劑清解上焦,兼以滲濕,方法極是

安昌姚,暑濕傷氣,嘔渴身熱,大便自利,脈弦濡數,舌黃滑,腹痛,症非輕藐。宜清熱和中。候正。(七月十八號丁未初五日)

藿梗(二錢),焦六曲(四錢),炒黃芩(錢半),天花粉(三錢),六一散(四錢,包),連翹(三錢),枳殼(錢半),佩蘭(三錢),銀花(三錢),石菖蒲(八分),大豆卷(三錢)

清煎一帖。

又,清熱和中,自利嘔渴悉瘥,脈濡,右弦數,舌黃滑。身熱已緩,頭暈耳鳴,仍遵前法加減為穩。(七月二十二號丁未初九日)

廣藿香(錢半),苦丁茶(錢半),條芩(錢半),省頭草(三錢),六一散(四錢),扁豆衣(二錢),赤苓(四錢),通草(錢半),銀花(三錢),連翹(三錢),焦山梔(三錢)

清煎三帖。

介按:暑濕兼穢,由口鼻吸受而傷氣分,漸入膈膜,下滲大腸,以致嘔渴身熱,腹痛自利。故以清熱和中之劑,諸恙悉瘥。次診頭暈耳鳴,是屬肝膽餘熱,上犯清竅,而治法注重上焦濕熱。亦是良方。

西池余,暑濕傷氣,潮熱,溺赤,大便如醬,脈濡細數,舌心焦黃,口甜。宜清利,防變。

晚蠶砂(三錢),仙半夏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苦丁茶(錢半),連翹(二錢),赤苓(錢半),大腹皮(三錢),淡竹葉(錢半),大豆卷(三錢),炒黃芩(錢半),原滑石(四錢),荷葉(一圈)

二帖。

次診,潮熱已退,脈左濡,右細,舌黃燥,口甜,溲溺赤,大便閉。宜瀉心湯加減,防變。

仙半夏(錢半),炒黃芩(錢半),廣鬱金(三錢),省頭草(三錢),炒川連(六分),炒枳實(二錢),厚朴(一錢),通草(錢半),生白芍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赤苓(三錢)

白話文:

[暑]

這是幾位患者因暑熱而生病的案例,以及醫師開立的處方和治療過程記錄。

案例一:蜀阜馬

症狀:暑濕傷氣,胃脘悶脹,發熱,脈象濡滑,右脈弦細,舌苔光滑潔白,小便次數增多,噁心。

處方:栝蔞皮、藿香梗、半夏、炒枳殼、川樸、省頭草、黃芩、苦丁茶、通草、蔻殼、滑石。

醫師說明:暑熱濕邪阻礙氣機,導致胃脘不適,嘔惡發熱,小便頻繁。處方以芳香化濕、辛涼開肺之法治療。

案例二:馬安趙

症狀:暑濕傷氣,舌苔灰黃,汗出伴發熱,脈象虛弱,右脈濡滑,頭暈目眩,小便次數增多。

處方:淡竹葉、焦六曲、焦梔子、藿香、連翹、赤苓、黃芩、光杏仁、苦丁茶、大豆卷、滑石、鮮荷葉。

醫師說明:暑濕傷及肺氣,導致自汗發熱、頭暈目眩。處方清熱利濕,預防病情加重。

案例三:安昌姚

症狀:暑濕傷氣,嘔吐口渴,發熱,大便溏瀉,脈象弦濡數,舌苔黃滑,腹痛。

處方:藿香梗、焦六曲、炒黃芩、天花粉、六一散、連翹、枳殼、佩蘭、銀花、石菖蒲、大豆卷。

醫師說明:暑濕傷及中焦,導致嘔吐口渴,腹痛瀉痢。處方清熱和中。

隨訪:安昌姚

症狀:清熱和中後,嘔吐口渴、大便溏瀉症狀消失,脈象濡滑,右脈弦數,舌苔黃滑。但仍有發熱,頭暈耳鳴。

處方:廣藿香、苦丁茶、黃芩、省頭草、六一散、扁豆衣、赤苓、通草、銀花、連翹、焦山梔。

醫師說明:餘熱未清,導致頭暈耳鳴,仍需清熱利濕。

案例四:西池余

症狀:暑濕傷氣,潮熱,小便赤色,大便如醬色,脈象濡細數,舌苔中間焦黃,口甜。

處方:晚蠶砂、半夏、光杏仁、苦丁茶、連翹、赤苓、大腹皮、淡竹葉、大豆卷、炒黃芩、滑石、荷葉。

醫師說明:暑濕傷氣,兼有熱毒,處方清熱利濕,預防病情變化。

隨訪:西池余

症狀:潮熱已退,脈象左脈濡滑,右脈細弱,舌苔黃燥,口甜,小便赤色,大便閉結。

處方:半夏、炒黃芩、廣鬱金、省頭草、炒川連、炒枳實、厚朴、通草、生白芍、光杏仁、赤苓。

醫師說明:病情變化,需要調整處方,瀉心湯加減,預防病情變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