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邵蘭蓀醫案》~ 卷三 (6)
卷三 (6)
1. 脘痛
釵斛(三錢),雞內金(三錢),穀芽(四錢),炒青皮(七分),省頭草(錢半),石決明(六錢),香附(錢半),綠萼梅(錢半),左金丸(八分),川楝子(錢半),合歡皮(二錢)
清煎三帖。
介按:胃液既虧,脾失健運,而肝陽愈橫,故治以升脾養胃兼柔肝。
蜀阜孫,腹痛聯脘,脈弦,肝橫,噯氣上逆。姑宜疏肝和中。
川楝子(三錢),雞內金(三錢),生香附(三錢),左金丸(八分),延胡(二錢),貢沉香(五分),廣鬱金(三錢),佛手花(八分),炒青皮(八分),炒穀芽(四錢),枳殼(錢半),路路通(七枚)
四帖。
介按:肝橫氣滯,胃弱不和,以致腹痛聯脘,噯氣上逆,是屬旋覆代赭石湯之症。今以疏肝和中為治,可謂別出心裁。
遺風龐,營虛胃痛,脈虛,心悸,宜辛甘治之。(又月初三日。)
丹參(三錢),沉香曲(錢半),九香蟲(錢半),生牡蠣(四錢)
清煎四帖。
又,胃痛未除,脈虛左弦,心悸如懸,仍宜養血平肝(六月初八日。)
全當歸(錢半),川楝子(三錢),茯神(四錢),烏藥(錢半),九香蟲(錢半),炒延胡(錢半),炒穀芽(四錢),玫瑰花(五朵),生牡蠣(四錢),草蔻(一錢),丹參(三錢)
清煎四帖。
介按:五液未能上承,心陽過動,愈耗營陰,是以心悸胃痛。養血平肝,洵治此症之要圖。
白話文:
脘痛
第一個處方:治療胃液不足、脾胃運化失調、肝陽上亢的胃痛。藥物包括釵斛、雞內金、穀芽、青皮、省頭草、石決明、香附、綠萼梅、左金丸、川楝子、合歡皮,水煎服,共三劑。
第二個處方:治療肝氣橫逆、氣滯、胃弱導致的胃痛、噯氣。藥物包括川楝子、雞內金、香附、左金丸、延胡索、沉香、鬱金、佛手花、青皮、穀芽、枳殼、路路通,水煎服,共四劑。這個處方類似旋覆代赭石湯,但更注重疏肝和胃。
第三個處方:治療營血不足、胃痛、心悸的患者。藥物包括丹參、沉香、九香蟲、牡蠣,水煎服,共四劑。
第四個處方:治療胃痛持續存在,伴隨脈象虛弱偏左弦、心悸的患者。藥物包括當歸、川楝子、茯神、烏藥、九香蟲、延胡索、穀芽、玫瑰花、牡蠣、草蔻、丹參,水煎服,共四劑。這個處方著重於養血平肝,治療心陽亢盛、耗傷營陰的現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