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邵蘭蓀醫案》~ 卷三 (5)
卷三 (5)
1. 脘痛
清煎二帖。
介按:肝陽侮胃,氣聚成瘕,而脘腹聯痛,此因情懷憂鬱,肝氣無從宣泄。前後兩方,系是泄厥陰以舒其用,和陽明以利其腑。藥取苦味之降,辛氣宣通之義。
安昌黃,嗜酒濕勝,脈弦,肝橫,脘腹痛,宜解酒,分消利氣為主(三月初三日。)
川楝子(三錢),瓦楞子(四錢),雞內金(三錢),雞椇子(三錢),延胡(三錢),白蔻仁(八分,沖),厚朴(一錢),玫瑰花(五朵),小青皮(八分),烏藥(三錢),降香(八分)
清煎三帖。
介按:水穀之濕內著,脾陽不主默運,胃腑不能宣達,因而肝氣乘侮,以致脘腹聯痛,治以疏脾降胃以平肝,令其氣機運布而漸瘥。
安昌俞,脘腹聯痛較減,脈弦細,腰胯墜,濕熱猶存,還宜前法加減再進。(元月初七日。)
川楝子(三錢),草蔻(一錢),雞內金(三錢),九香蟲(錢半),延胡(三錢),茯苓(四錢)木蝴蝶(四分),玫瑰花(五朵),生牡蠣(四錢),豨薟草(三錢),通草(錢半),(引)路路通(七顆)
四帖。
又,腹痛已緩,腰胯猶墜,背掣,脈濡細,口甜。宜和肝胃為主。(元月二十九日)
仙半夏(錢半),豨薟草(三錢),木蝴蝶(四分),獨活(錢半),左金丸(八分),絲瓜絡(三錢),廣鬱金(三錢),玫瑰花(五朵),茯苓(四錢),沉香曲(錢半),通草(錢半),(引)路路通(七顆)
四帖。
介按:肝陽侮胃,胃虛不能司束筋骨,兼以濕熱凝滯於脾腎之經,阻其氣血流行之隧道,以致腰跨墜痛。且背為陽明之腑,茲被風陽之擾,不能束筋骨而利機關,遂致背掣,故治以平肝和胃,滲濕通絡之劑。
漁莊沈,脘痛較減,脈弦,舌黃根厚,寒熱交作,仍遵前法加減為妥。(四月二十九日)
川楝子(三錢),棗兒檳榔(三錢),生香附(三錢),左金丸(八分),延胡(二錢),廣鬱金(三錢),川樸(一錢),炒谷牙(四錢),降香(八分),通草(錢半),蔻殼(錢半),(引)路路通(七枚)
四帖。
介按:脾胃濕熱未清,肝陽乘勢侵侮,而致脘痛寒熱,故以平肝滲濕為治。
大義汪,脘痛已瘥,大便不快,脈弦,舌根黃厚,溲溺赤。宜啟膈、和中、疏肝。(十一月三號九月二十日)
栝蔞皮(三錢),川楝子(三錢),炒穀芽(四錢),瓦楞子(四錢),薤白(一錢),延胡(二錢),郁李仁(三錢),玫瑰花(五朵),厚朴(一錢),通草(錢半),雞內金(三錢),路路通(七個)
介按:濕熱阻遏清陽,而肝陽上逆,胃不下行,致大腸失於傳導,小腸失於變化,而二便不爽。然脈象仍弦,故治以泄肝和胃而啟膈通陽。
某,水虧木旺,脈形兩手皆弦,食入脘格,臍下脹悶,暮夜手足心發熱。姑宜養胃、和中,清肝。(三月十二日。)
白話文:
脘痛
第一方:清煎兩帖。肝陽犯胃,氣鬱成塊,導致腹部疼痛。這是因為情緒憂鬱,肝氣無法宣洩。前後兩個處方,都是疏通厥陰經以舒緩肝氣,調和陽明經以暢通腑臟。藥物選擇苦味下降、辛味疏通的藥材。病人安昌黃,嗜酒導致濕邪過盛,脈象弦細,肝氣橫逆,腹部疼痛,宜解酒,以消導利氣為主。
第二方:清煎三帖。水穀濕邪內停,脾陽運化無力,胃腑不能疏通,導致肝氣乘虛而犯,引起腹部疼痛。治療方法是疏通脾經,降逆胃氣,平肝,使氣機運行恢復正常。病人安昌俞,腹部疼痛減輕,脈象弦細,腰胯沉重,濕熱尚存,仍需沿用前法加減治療。
第三方:四帖。腹部疼痛已緩解,腰胯仍沉重,背部牽引疼痛,脈象濡細,口甜。宜調和肝胃為主。
第四方:四帖。肝陽犯胃,胃氣虛弱不能約束筋骨,加上濕熱凝滯在脾腎經絡,阻礙氣血運行,導致腰胯沉重疼痛。背部屬陽明經,受風陽侵擾,不能約束筋骨,故而背部牽引疼痛。因此治療應平肝和胃,滲濕通絡。病人漁莊沈,腹部疼痛減輕,脈象弦細,舌苔黃厚,寒熱往來,仍需沿用前法加減治療。
第五方:四帖。脾胃濕熱未清,肝陽乘勢犯胃,導致腹部疼痛,寒熱往來,故以平肝滲濕為治。病人大義汪,腹部疼痛已痊癒,大便不通暢,脈象弦細,舌根黃厚,小便顏色深紅。宜行氣、和胃、疏肝。
第六方:四帖。濕熱阻礙清陽之氣上升,肝陽上逆,胃氣下降無力,導致大腸傳導失常,小腸運化失常,二便不暢。但脈象仍弦細,故治療應疏泄肝氣,和胃,通陽。某患者,肝氣過盛,脈象兩手皆弦細,飯後腹部脹滿,臍下脹悶,晚上手足心發熱。宜養胃、和中、清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