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蘭蓀

《邵蘭蓀醫案》~ 卷三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 (3)

1. 嘔吐噎格

清煎。

又,隔氣較差,脘中稍和,脈兩手切來弦滑,經停五月,舌根微黃,仍遵前法加減為妥。(六月二十日。)

蝟皮(一錢),廣藿香(錢半),烏藥(錢半),川楝子(錢半),蘇梗(錢半),蔻殼(錢半),木蝴蝶(四分),綠萼梅(錢半),釵斛(三錢),炒穀芽(四錢),新會皮(錢半)

清煎三帖。

介按:肝鬱氣逆,胃液被劫,勢成隔症,故以厥陰陽明同治。但脈滑經停而兼嘔吐,雖屬肝胃不和,似乎妊娠之象。且治法並未通經活血。惟,用和胃理氣。但案中未曾敘明孕育,鄙見難以臆斷。然蔻殼劫津,究宜慎用。

梅陵錢,舌滑白,脈弦緊,食入脘中窒格,此肝逆乘中,脾氣失運。故宜和中疏肝。(六月二十一號丙午初八日。)

雞內金(三錢),川楝子(三錢),小青皮(錢半),蔻殼(錢半),沉香曲(錢半),厚朴(一錢),甘松(四分),玫瑰花(五朵),生牡蠣(四錢),庵䕡子(三錢),左金丸(八分),(引)路路通(七個)

四帖。

介按:此肝陽乘侮脾胃,食物不易消化,濕熱聚膈,故治以泄降和胃,否則恐滋脹滿之憂。

白馬山李,舌滑灰黃,脘痛窒格,嘔惡,湯水難入,脈弦濡,食後潮熱,便閉。症屬重險,宜苦辛通降。候正。

淡乾薑(二分),炒枳實(錢半),栝蔞皮(五錢),生白芍(錢半),炒川連(八分),滑石(四錢),炒麥芽(三錢),佛手花(八分),仙半夏(錢半),降香(八分),炒棗仁(三錢)

清煎二帖。

介按:上不納食,下不通便,此是清陽日結,脘窄陰枯,腑乏津營,胃氣已失下行為順之旨,必須大便通爽,然後脘中納食無阻。但此症已成關格,是屬難治之疴。

白話文:

嘔吐噎格

六月二十日:患者隔氣較差,胃部稍感舒適,脈象弦滑,月經停經五個月,舌苔略黃。繼續沿用之前的藥方加減治療。

藥方:蝟皮一錢,廣藿香半錢,烏藥半錢,川楝子半錢,蘇梗半錢,蔻殼半錢,木蝴蝶四分,綠萼梅半錢,釵斛三錢,炒穀芽四錢,新會皮半錢。水煎服,三劑。

按語:此症為肝鬱氣逆,胃液受阻,導致隔症,故此方兼治厥陰和陽明經。但脈象滑利且月經停滯,又伴有嘔吐,似有妊娠的可能,但方劑並未加入通經活血的藥物,僅以和胃理氣為主。病案中未提及是否懷孕,因此難以判斷。蔻殼有燥津之效,需謹慎使用。

六月二十一日:患者舌苔滑膩而白,脈象弦緊,食物入胃後感到阻塞,這是肝氣犯胃,脾胃功能失調所致,故宜和中疏肝。

藥方:雞內金三錢,川楝子三錢,小青皮半錢,蔻殼半錢,沉香曲半錢,厚朴一錢,甘松四分,玫瑰花五朵,生牡蠣四錢,庵䕡子三錢,左金丸八分,路路通七個。(路路通作引藥)水煎服,四劑。

按語:此症為肝陽上亢犯脾胃,食物難以消化,濕熱停滯於膈間,故此方以泄降和胃為主,否則易導致腹脹。

白馬山李:患者舌苔滑膩灰黃,胃脘疼痛且阻塞,嘔吐不止,難以進食飲水,脈象弦細而濡,飯後潮熱,便秘。症狀危重,宜用苦辛之品以通降。需密切觀察病情。

藥方:淡乾薑二分,炒枳實半錢,栝蔞皮五錢,生白芍半錢,炒川連八分,滑石四錢,炒麥芽三錢,佛手花八分,仙半夏半錢,降香八分,炒棗仁三錢。水煎服,二劑。

按語:患者不能進食,且便秘,這是陽氣閉結,胃脘狹窄,陰液枯竭,腑臟缺乏津液,胃氣已失其下行的功能,必須先通大便,然後才能進食。但此症已成關格,屬於難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