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蘭蓀

《邵蘭蓀醫案》~ 卷二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二 (3)

1. 咳嗽

清煎二帖。

介按:濕痰阻肺,以致咳久脅痛,故治以滲濕化痰兼和絡。

大西莊宋,嗆咳喉癢,脈弦細,舌轉微白,潮熱較差,食入噁心。宜清肺胃化痰。(四月十六號癸卯二十九日。)

紫菀(二錢),光杏仁(三錢),炒穀芽(四錢),白前(錢半),川貝(錢半),茯苓(四錢),蔻殼(一錢),橘紅(一錢),仙半夏(錢半),青蒿梗(一錢),通草(錢半)

清煎三帖。

又,潮熱不清,脈弦細數,咳嗽如前,溲溺赤。宜清熱、通肺、化痰,防血溢。(四月念三號甲辰初七日。)

秦艽(錢半),霜桑葉(三錢),白前(錢半),焦山梔(三錢),丹皮(二錢),川貝(二錢),廣橘紅(一錢),通草(錢半),青蒿梗(一錢),地骨皮(三錢),杏仁(三錢)

清煎三帖。

介按:陰虛熱盛,灼液成痰而為咳嗽,今以舌轉微白,繼則溲溺變赤,是屬更感新邪之候,肺胃疊次受戕,肝陽上越莫制。前後兩方,既清內熱,又祛新邪。但陰液驟難恢復,已屬難治之症,後聞斯人於六月望邊竟至不起。錄之以為辨證之一助。

遺風龐,咳嗽不已,脈尚虛數,胃納已和。宜潤肺以清降。(四月十二日。)

生玉竹(三錢),霜桑葉(三錢),栝蔞皮(三錢),馬兜鈴(一錢),川貝(錢半),茯神(四錢),光杏仁(三錢),款冬花(三錢),白前(錢半),廣橘絡(錢半),焦山梔(三錢),生石決明(五錢)

清煎四帖。

介按:此方清肺養胃以柔肝,為治咳嗽善後之妙劑。

安昌施,咳嗽未除,脈小數,仍屬汗出,微熱已退,姑宜清肺斂液(五月一號甲辰十五日。)

北沙參(三錢),紫菀(二錢),白薇(三錢),白石英(三錢),茯神(四錢),川貝(錢半),炒白芍(錢半),炙橘紅(一錢),生牡蠣(四錢),甜杏仁(三錢),炒棗仁(三錢)

清煎四帖。

介按:心在天為熱,其液為汗,茲以心火不寧,刑肺咳嗽,氣泄而身熱汗出,故以補益心神,斂液清肺為治。

安昌王(年五十餘歲),酒濕傷肺,咳嗽氣急,痰稠,脈滑數,舌赤,苔薄膩。尤防變幻,候正。(八月六日丁未念四日)

栝蔞皮(三錢),廣橘紅(一錢),原滑石(四錢),炒知母(錢半),象貝(三錢),天竺黃(錢半)廣鬱金(三錢),前胡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生菔子(二錢),法半夏(錢半),(引)枇杷葉(五片)

一帖。

介按:酒濕釀痰,壅滯氣機,肺失治節之權,而氣急咳嗽,茲以清肺氣而滌稠痰,方雖對證。但高年患此,是屬危險重症。案中尤防變幻之語,洵是經驗之談。後聞斯人,只過四五日而逝世,可見醫家臨證,全在診斷確鑿,審慎周詳也。

安昌李(婦),嘔減熱緩,嗆咳渴飲,脈滑數,經停月餘,小溲稍利,偶有呃逆,脘痛。宜宣肺、和中、化痰。(九月補五日。)

白話文:

咳嗽

以下是幾位病患咳嗽的治療記錄,包含處方及醫師的診斷分析:

病例一: 病患大西莊宋,咳嗽、喉嚨癢,脈象弦細,舌苔微白,輕微潮熱,吃東西想吐。醫師判斷為肺胃痰熱,開立清肺化痰的處方,煎服三劑。藥方包含:紫菀、光杏仁、炒穀芽、白前、川貝、茯苓、蔻殼、橘紅、仙半夏、青蒿梗、通草。

病例二: 同一位病患大西莊宋,潮熱持續,脈象弦細數,咳嗽如前,小便顏色深紅。醫師判斷為清熱、通肺、化痰,並預防出血的處方,煎服三劑。藥方包含:秦艽、霜桑葉、白前、焦山梔、丹皮、川貝、廣橘紅、通草、青蒿梗、地骨皮、杏仁。醫師記錄此病患陰虛熱盛,導致咳嗽,並且病情加重,最終於六月去世。

病例三: 病患遺風龐,持續咳嗽,脈象虛數,胃口已恢復。醫師判斷為潤肺清降,開立清肺養胃的處方,煎服四劑。藥方包含:生玉竹、霜桑葉、栝蔞皮、馬兜鈴、川貝、茯神、光杏仁、款冬花、白前、廣橘絡、焦山梔、生石決明。

病例四: 病患安昌施,咳嗽未癒,脈象細數,仍有汗出,微熱已退。醫師判斷為清肺斂液,開立清肺斂液的處方,煎服四劑。藥方包含:北沙參、紫菀、白薇、白石英、茯神、川貝、炒白芍、炙橘紅、生牡蠣、甜杏仁、炒棗仁。

病例五: 病患安昌王(五十多歲),因飲酒傷肺,咳嗽氣急,痰稠,脈象滑數,舌頭紅,苔薄膩。醫師判斷為酒濕傷肺,開立清肺化痰的處方,一劑。藥方包含:栝蔞皮、廣橘紅、原滑石、炒知母、象貝、天竺黃、廣鬱金、前胡、光杏仁、生菔子、法半夏、枇杷葉。醫師預警此為高齡重症,病患於數日後去世。

病例六: 病患安昌李(女性),嘔吐、減食、發熱緩解,咳嗽、口渴想喝水,脈象滑數,月經停滯一個多月,小便略通暢,偶爾呃逆,胃部疼痛。醫師判斷為宣肺、和中、化痰,開立處方。

所有處方都指示「清煎」,也就是用清水煎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