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邵蘭蓀醫案》~ 卷一 (10)
卷一 (10)
1. 濕
二帖。
介按:濕阻肺衛,化痰而壅濕膈膜,以致溲赤呃逆。清宣肺氣,治法極是。
遺風金,舌滑微黃,頭脹肢懈,脈濡細,咳逆。此屬濕熱。宜保和丸加減治之。(六月二十二號丙午初八日)
焦六曲(四錢),山楂(三錢),綿茵陳(三錢),廣藿梗(二錢),連翹(三錢),赤苓(四錢)光杏仁(三錢),大豆卷(三錢),仙半夏(錢半),省頭草(錢半),原滑石(四錢)
清煎三帖。
介按:外受之濕,鬱於氣分,則咳逆頭痛,內起之濕,由口腹不慎,而蘊伏中焦,致脾胃失於消化。脾主四肢,今被濕熱阻滯則肢懈。治以消積滲濕,是屬濕熱夾食之候。
漁莊沈,瘧邪已除,脈弦濡,濕熱猶存,舌滑白,屢次衄血。宜清利為穩。(五月十七日)
綿茵陳(三錢),藿梗(二錢),大豆卷(三錢),穀芽(四錢),焦山梔(三錢),淡條芩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通草(錢半),蔻仁(八分,沖),原滑石(四錢),省頭草(錢半)
清煎三帖。
介按:血行清道,從鼻而出,古名曰衄。此症系是陽明濕熱,化火而逼血上溢,故仍以清利濕熱,是屬根本療法。
安昌徐,舌黃滑罩灰,脈弦濡,胃鈍,跗腫溺赤。此屬濕熱。宜越鞠丸法加減治之。(七月十二號丙午二十七日)
焦六曲(四錢),白芷(八分),綿茵陳(三錢),藿梗(二錢),香附(二錢),茯苓(四錢),滑石(四錢),新會皮(錢半),焦山梔(三錢),雞內金(三錢),炒穀芽(四錢)
清煎三帖。
介按:濕熱蘊伏脾胃,而兼氣鬱食積,以致跗腫溺赤,故以治六郁主方之越鞠丸加減。
遺風胡,濕熱內著,脘悶便結,骨熱,脈澀滯,舌厚嫩黃,足腫冷。宜清利。(六月十五日)
晚蠶砂(三錢),栝蔞子(三錢),焦六曲(四錢),炒枳殼(錢半),光杏仁(三錢),赤苓(四錢),原滑石(四錢),雞內金(三錢),仙半夏(錢半),淡芩(錢半),大腹皮(三錢),路路通(七個)
三帖。
介按:舌苔黃厚,脘悶便結,是屬濕熱滯於陽明之證,徒事清熱泄邪,只能散流走之熱,而不能除胃中蘊結之邪。故於清利方中,佐以蠶砂、蔞仁,兼導濕濁之下趨。
遺風徐,舌黃罩灰,身潮熱,脈弦濡,濕熱蘊於經絡,便溏溺赤。姑宜清熱利濕,慎恐變幻。(八月九號丁未二十七日)
炒知母(錢半),栝蔞皮(三錢),仙半夏(錢半),赤苓(四錢),草果仁(錢半),炒枳殼(錢半),條芩(錢半),通草(錢半),大腹皮(三錢),原滑石(四錢),光杏仁(三錢)
清煎二帖。
介按:濕熱蘊結膜原,膜原為脾胃相聯之處,濕勝則便溏,熱勝則潮熱。案中用草果治太陰之寒,知母除陽明之熱,二味合用,為治濕伏膜原而致寒熱交作之良品。
白話文:
濕
第一則:病人肺衛受濕阻礙,痰濕阻塞膈膜,導致小便赤紅、呃逆。醫生採用宣通肺氣的方法治療,非常正確。病人遺風金,舌苔光滑微黃,頭脹肢體無力,脈象濡細,咳嗽氣逆,屬於濕熱體質。宜用保和丸加減治療。(六月二十二日) 藥方:焦六曲(四錢)、山楂(三錢)、綿茵陳(三錢)、廣藿梗(二錢)、連翹(三錢)、赤苓(四錢)、光杏仁(三錢)、大豆卷(三錢)、仙半夏(錢半)、省頭草(錢半)、原滑石(四錢),水煎服,三帖。
第二則:外感濕邪鬱結於氣分,導致咳嗽氣逆、頭痛;內生濕邪,因飲食不慎,積聚於中焦,導致脾胃消化不良。脾主四肢,今被濕熱阻滯,故肢體無力。治療應以消積滲濕為主,這是濕熱夾雜食積的症狀。病人漁莊沈,瘧疾已除,脈象弦而濡弱,濕熱尚未完全消除,舌苔光滑潔白,多次鼻出血。宜清利濕熱為穩妥。(五月十七日) 藥方:綿茵陳(三錢)、藿梗(二錢)、大豆卷(三錢)、穀芽(四錢)、焦山梔(三錢)、淡條芩(錢半)、光杏仁(三錢)、通草(錢半)、蔻仁(八分,沖)、原滑石(四錢)、省頭草(錢半),水煎服,三帖。
第三則:血液運行不暢,從鼻孔流出,古稱衄血。此症是陽明經濕熱化火,逼迫血液上溢所致,因此仍然以清利濕熱為根本療法。病人安昌徐,舌苔黃而滑膩,色澤灰暗,脈象弦而濡弱,胃脘痞悶,足部腫脹,小便赤紅,屬於濕熱體質。宜用越鞠丸加減治療。(七月十二日) 藥方:焦六曲(四錢)、白芷(八分)、綿茵陳(三錢)、藿梗(二錢)、香附(二錢)、茯苓(四錢)、滑石(四錢)、新會皮(錢半)、焦山梔(三錢)、雞內金(三錢)、炒穀芽(四錢),水煎服,三帖。
第四則:濕熱蘊積於脾胃,兼有氣鬱食積,導致足部腫脹,小便赤紅,因此用治療六鬱的主方越鞠丸加減治療。病人遺風胡,濕熱內蘊,脘腹脹悶,大便祕結,骨頭發熱,脈象澀滯,舌苔厚膩色黃,足部腫脹冰冷。宜清利濕熱。(六月十五日) 藥方:晚蠶砂(三錢)、栝蔞子(三錢)、焦六曲(四錢)、炒枳殼(錢半)、光杏仁(三錢)、赤苓(四錢)、原滑石(四錢)、雞內金(三錢)、仙半夏(錢半)、淡芩(錢半)、大腹皮(三錢)、路路通(七個),水煎服,三帖。
第五則:舌苔黃厚,脘腹脹悶,大便祕結,這是濕熱停滯陽明經的症狀。單純清熱瀉邪,只能消除浮游的熱邪,而不能去除胃中積聚的邪氣。因此在清利方中,佐以蠶砂、蔞仁,幫助濕濁下行。病人遺風徐,舌苔黃而色澤灰暗,身熱汗出,脈象弦而濡弱,濕熱蘊結於經絡,大便溏瀉,小便赤紅。暫時宜清熱利濕,但需謹慎觀察病情變化。(八月九日) 藥方:炒知母(錢半)、栝蔞皮(三錢)、仙半夏(錢半)、赤苓(四錢)、草果仁(錢半)、炒枳殼(錢半)、條芩(錢半)、通草(錢半)、大腹皮(三錢)、原滑石(四錢)、光杏仁(三錢),水煎服,二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