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宗海
《血證論》~ 卷三 (4)
卷三 (4)
1. 瘡血
又曰,吐血止後,宜補血以調氣;瘡疽潰後,宜補氣以生血。吐衄在血分,氣實血虛也;瘡疽在氣分,血實氣虛也。
外治之法,消腫宜遠志膏,用遠志酒煮搗敷,及金黃散。化腐去瘀,宜巴豆炒黑研點,名烏金膏。田螺捻子亦佳。生肌宜乳香沒藥為末,名海浮散,再加珍珠。化腐生肌散,亦佳。
治瘡之法,此不足以盡之。茲不過舉外證以勘內證,明於諸瘡之血,而吐衄之血乃愈明。
白話文:
還有另一種說法是,吐血停止後,應該要補血來調理氣;而瘡或腫包潰爛後,應該要補氣來幫助生血。吐血和流鼻血這些症狀是屬於血分的問題,通常是氣太旺盛而導致血虛;而瘡或腫包這些是屬於氣分的問題,通常是血太旺盛而導致氣虛。
外用的治療方法,消腫可以使用遠志膏,做法是將遠志用酒煮過後搗爛敷在患處,也可以用金黃散。要讓腐肉壞死、化開瘀血,可以用炒黑的巴豆磨成粉點在患處,稱為烏金膏,另外,用田螺磨碎敷在患處效果也很好。要促進肌肉生長,可以用乳香和沒藥磨成粉,稱為海浮散,再加入珍珠效果更好。化腐生肌散效果也很好。
治療瘡的方法,這些還不足以完全說明。這裡只是舉一些外在的症狀來判斷內在的問題,了解各種瘡所流的血的狀況,就可以更清楚明白吐血和流鼻血的病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