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六 (19)
卷三十六 (19)
1. 湯火傷
後余回,其子叩謝。
2. 竹木刺傷
曾氏榮曰:元貞乙未春,有王千戶來自廣西,安船河下,一子僅二周,患頭痛,服藥、針灸不效。召曾診視,色脈俱好,惟額上微紅,以手法驗之,大哭淚下。其母怒而見詰,曾亦置之勿論,但究心以病為事,再問當時得病之因。千戶云:初在靜江時,大風吹篷撲著,便不快。
曾曰:此疾若令細揣頭上,便知其症。彼諾之,遂遣家人出外探親,其父自抱,曾揣之,果有小筏簽刺在囟上皮下,即篷簽也。以酥油潤透,用鑷摘出,痛定即安。若以匹婦饒舌而退,則及幼之心不溥矣。後之醫流,倘見嬰兒色脈好而病者,用藥不應,必有他故,宜細心推原,切勿拘泥可也。
(《幼幼心書》)
富次律云:治竹木刺,出《聖惠方》,曾用救一莊僕,極妙。其人有一腳心刺痛楚,瀕死,黃昏敷藥,痛尤甚,至四更視之,刺已出,遂安。用烏羊糞爛搗,水和罨傷處,厚敷之為佳。(《百乙方》)
白話文:
竹木刺傷
曾氏說:元貞乙未年春天,有個王千戶從廣西來,住在安船河下,他兒子才兩週大,患頭痛,吃藥、針灸都沒效。請曾氏診治,孩子面色脈象都很好,只有額頭略微泛紅,曾氏用手摸了一下,孩子就大哭流淚。孩子的母親生氣地質問,曾氏不予理會,專心研究病情,再次詢問發病原因。王千戶說:剛到靜江的時候,大風吹篷子打到孩子身上,孩子就不舒服了。
曾氏說:如果仔細檢查孩子的頭部,就能知道病因。王千戶同意了,於是讓家人外出探親,父親自己抱著孩子,曾氏仔細檢查,果然發現孩子囟門皮下有一根小竹片刺著,就是篷子上的竹片。用酥油潤濕竹片,再用鑷子取出,孩子疼痛減輕後就痊癒了。如果因為婦人的嘮叨而放棄檢查,那孩子的病情就耽誤了。後世的醫生,如果遇到面色脈象都很好卻生病的嬰兒,用藥無效,一定有其他原因,應該仔細追究病因,不要死板拘泥於常規。
富次律說:治療竹木刺傷的方法,記載在《聖惠方》裡,曾用此法救過一個莊稼人,效果非常好。這個人腳底被刺傷,痛得要死,傍晚敷藥後,疼痛更厲害,到四更天查看,刺已經出來了,人也就好了。方法是用烏羊糞搗爛,加水調成糊狀,厚厚地敷在傷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