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六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六 (17)

1. 金瘡

淮西總管趙領衛,名寓殿,岩密之子,云取箭鏃法仇防禦方,張循王屢求不得,因奏之德壽宣,取以賜之,有奇效。以天水牛一個,獨角者尤緊,以小瓶盛之,用碙砂一錢,細研,水少許化開,浸天水牛,自然成水。上以藥水滴箭鏃處,當自出也。(《是齋方》)

凡刀刃傷,用石灰,不以多少,端午日午時,取百草搗汁濾過,和作餅子,入韭菜汁尤妙,陰乾,遇有傷,即以末糝之。如腸胃出,桑白皮縫罨之,帛系。吳內翰父少保,守南雄州,有刀傷人腸潰者,以此藥治之,全二人之命。一方只用韭汁和石灰,端午日合。又治刀刃傷,用五倍子為末干貼,神效,亦名小血竭。(同上。)

回回田地,有年七八十歲老人,自願捨身濟眾者,絕不飲食,惟澡身啖蜜,經月便溺皆蜜。既死,國人殮以石棺,仍滿用蜜浸,鐫志歲月於棺蓋瘞之。俟百年後啟封,將蜜取下。凡人損折肢體,食少許立愈,雖彼中亦不多得,俗曰蜜人,番言木乃伊。(《輟耕錄》)

杭州赤山之陰,日宵箕泉。黃大癡所嘗結廬處,其徒弟沈生,狎近側一女道姑,同門有欲白之於師,沈懼,引廚刀自割勢,幾死。眾救得活,而瘡口流血,經月餘不合,偶問諸閹奴,教以毀所割勢,搗粉酒服。如其言,不數日而瘥。(同上。)

閩萬夫長陳君,臨陣為刀砟其面,瘡已愈,而痏與鼻不能合,甚惡,時時仰泣曰:吾面無完膚,生何以見妻子,死何以見父母乎?乃拜項彥章求治,項命壯士按其面,膚肉盡熱腐,施之以法,即面赤如頳盤。左右賀曰:復故也。(《九靈山房集》)

白話文:

金瘡

淮西總管趙領衛,字寓殿,是岩密之子,據說他得到一種取箭頭的獨特方法和防禦藥方,張循王多次索求都未能得到,於是趙領衛奏請德壽宣,將藥方呈上賜給張王,效果奇佳。方法是用一隻天水牛(獨角者更好),以小瓶盛裝,加入一錢研細的硇砂,用少量水化開,浸泡天水牛,自然生成藥水。將藥水滴在箭頭扎入處,箭頭就能自行脫出。(出自《是齋方》)

凡是刀刃造成的傷口,可用石灰(多少不限),端午午時採集百草搗汁過濾,與石灰混合製成餅子,加入韭菜汁效果更佳,陰乾備用。如有傷口,就研成粉末敷於傷口。如果腸胃外露,可用桑白皮縫合覆蓋,再用布條綁紮。吳內翰的父親少保,在守衛南雄州時,曾用此藥治愈了數名腸子外露的刀傷患者,挽救了他們的性命。還有一種方法,只用韭菜汁和石灰,在端午當天混合使用。另外,治療刀刃傷還可用五倍子研末,乾燥後敷貼,效果神奇,也稱為小血竭。(出自《是齋方》)

回回國的田地裡,有些七八十歲的老人,自願犧牲奉獻救濟眾人,終生不食五穀,只洗浴並食用蜂蜜,經月後大小便皆為蜂蜜。死後,當地人用石棺盛裝,再用蜂蜜浸泡,並在棺蓋上刻上年歲下葬。待百年後開棺,取出蜂蜜。凡是肢體損傷的人,食用少量蜂蜜即可痊癒,雖然這種「蜜人」(番語稱木乃伊)並不多見。(出自《輟耕錄》)

杭州赤山陰處,有一眼終日湧水的泉水——箕泉。黃大癡曾在此結廬,他的弟子沈生與附近的一位女道姑私通,同門有人想將此事告訴師父,沈生害怕,便用廚刀自宮,差點喪命。眾人救活了他,但傷口流血不止,一個多月都未能癒合。偶然向宮裡的太監詢問,太監建議他將割下的部位燒成灰,研成粉末用酒服用。他照做了,沒幾天傷口就痊癒了。(出自《輟耕錄》)

閩地萬夫長陳君,在陣前被刀砍傷面部,傷口雖然癒合了,但鼻子和臉部卻無法閉合,非常痛苦,常常仰面哭泣說:「我的臉面目全非,活著如何見妻子,死了如何見父母?」於是去拜訪項彥章求治。項彥章命壯士按住他的臉,將腐爛的皮膚和肌肉全部清除乾淨,再施以治療,陳君的面部立刻紅潤如赤盤。旁人都高興地說:「恢復原樣了!」(出自《九靈山房集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