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六 (10)

1. 杖傷

若牙關緊急,或腰背反張者,以玉真散治之,並效。

薛立齋治一人,杖後,兩脅脹悶,欲咳不欬,口覺血腥,遍身臀腿脹痛,倦怠不食,煩躁脈大,此血脫煩躁也。與童便酒,及砭患處,出死血糜肉甚多。忽發熱,煩躁汗出,投以獨參湯三劑少止,又用補氣血、清肝火之藥,數劑飲食少進。後用獨參湯間服,諸症悉退,飲食頓加。

但不能多寐,以歸脾湯加山梔、竹茹,四劑而熟睡。因勞心,遂煩渴自汗,脈大無力,以當歸補血湯,二劑而安。又以十全大補去川芎,加麥冬、五味、牡丹、地骨、麻黃根、炒浮麥,數劑而汗止,死肉且潰。又二十餘劑而新肉生。

一人煩躁面赤,口乾作渴,脈洪大,按之如無,此血虛發躁也。以當歸補血湯,二劑即止。後日晡發熱,更以四物加柴胡、牡丹、地骨、知、柏治之,熱退而瘡斂。東垣云:發熱惡寒,大渴不止,其脈大無力者,非白虎湯症。此血虛發躁,宜用當歸補血湯治之。斐先生云:肌熱躁熱,目赤面紅,其脈洪大而虛,此血虛也。若誤服白虎湯,輕則危,重則斃。

一人杖後,頭額出汗,熱渴氣短,煩躁骨痛,瘀血不潰,此氣虛血熱也。遂割去之,出血,服芩、連之藥益甚,其脈洪大而微,此氣血俱虛,邪火熾甚所致。以四物加參、耆、朮、草,少用柴胡、炒芩,二劑頭汗頓止。又加麥冬、五味、肉桂,二劑諸症悉退。後用參、耆、歸、朮、炒芍、熟地、麥冬、五味,十餘劑,瘀血潰而膿水稠矣。

但新肉不生,以前藥倍用白朮而斂。

一人杖後,瘀血流注,腰脅兩足俱黑,此瘀泛注也。隨飲童便酒,砭出瘀血糜肉,投以小柴胡湯去半夏,加山梔、芩、連、骨碎補,以清肝火,用八珍、茯苓,以壯脾胃,死肉潰而新肉生。後瘡復潰,得靜調治,年餘而痊。

一人瘀血攻注陰囊,潰而成漏,膿水清稀,所服皆寒涼之劑。診其肝脈短澀,餘脈浮而無力,此肝木受肺金剋制,又元氣虛,不能收斂。遂用壯脾胃生氣血之方,元氣少復,後終歿於金旺之日。

一人傷處腫痛發熱,作渴汗出,此瘀血作痛也。先砭去惡穢以通壅塞,後用四物、柴、芩、山梔、丹皮、骨碎補以清肝火而愈。

一人傷處揉散,惟腫不消,此瘀血在內,宜急砭之。不從,乃以蘿蔔自然汁調山梔末敷之,破處則以膏貼之,更服活血之劑而瘥。數年後,但遇天陰,仍作癢痛,始知不砭之失。

一人杖後,臀腿黑腫,而皮不破,但脹痛重墜。皆以為內無瘀血,惟敷涼藥,可以止痛。診其尺脈澀而結,此因體肥肉厚,瘀血蓄深,刺去即愈。否則肉潰,有爛筋傷骨之患。乃入針四寸,漂黑血數升,腫痛遂止。是日,發熱惡寒,煩渴頭痛,此氣血俱虛而然也。以十全大補之劑遂愈。

白話文:

杖傷

若傷勢嚴重,牙關緊閉或腰背反弓,可用玉真散治療,效果很好。

曾治一人,杖傷後兩脅脹悶,想咳嗽卻咳不出來,口中有血腥味,全身臀腿脹痛,疲倦乏力,不想吃東西,煩躁不安,脈搏有力,這是血脫導致的煩躁。於是給他喝童尿酒,並在患處用針刺放血,排出很多血塊和壞死組織。之後突然發熱,煩躁不安,出汗,便用獨參湯三劑,症狀略微減輕,又用補氣血、清肝火的藥物,服藥後食慾稍有改善。之後間斷服用獨參湯,諸症皆退,食慾大增。

但他睡不好,於是用歸脾湯加山梔子、竹茹,四劑後就能熟睡了。因操勞傷神,導致煩渴多汗,脈搏有力卻虛弱,便用當歸補血湯,兩劑後好轉。又用十全大補湯去川芎,加麥冬、五味子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麻黃根、炒浮小麥,服藥後汗止,壞死組織開始潰爛。又服藥二十多劑後,長出新肉。

曾治一人,煩躁不安,面紅耳赤,口乾舌燥,脈搏洪大,按之卻感覺不到脈搏,這是血虛導致的煩躁。用當歸補血湯,兩劑即止。隔天傍晚發熱,又用四物湯加柴胡、牡丹皮、地骨皮、知母、黃柏治療,熱退後傷口癒合。東垣先生說:發熱怕冷,口渴不止,脈搏有力卻虛弱者,不是白虎湯的症狀。這是血虛導致的煩躁,應該用當歸補血湯治療。斐先生說:肌膚燥熱,眼睛紅腫,面紅耳赤,脈搏洪大卻虛弱,這是血虛。如果誤服白虎湯,輕則危急,重則死亡。

曾治一人,杖傷後頭額出汗,口渴氣短,煩躁不安,骨頭疼痛,瘀血不潰爛,這是氣虛血熱。於是切開傷口放血,服用黃芩、黃連等藥物後病情加重,脈搏洪大卻微弱,這是氣血兩虛,邪火熾盛所致。於是用四物湯加人參、黃耆、蒼朮、白芷,少用柴胡、炒黃芩,兩劑後頭汗頓止。又加麥冬、五味子、肉桂,兩劑後諸症皆退。之後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蒼朮、炒白芍、熟地黃、麥冬、五味子等藥十餘劑,瘀血潰爛,膿水濃稠。

但新肉不生,於是加倍使用白朮收斂。

曾治一人,杖傷後瘀血流注,腰脅及雙腿都發黑,這是瘀血外溢。於是給他喝童尿酒,用針刺排出瘀血和壞死組織,服用小柴胡湯去半夏,加山梔子、黃芩、黃連、骨碎補清肝火,用八珍湯、茯苓湯健脾胃,壞死組織潰爛後長出新肉。後來傷口又潰爛,經過靜養調理,一年後痊癒。

曾治一人,瘀血攻注陰囊,潰爛成廔管,膿水稀薄,所服的都是寒涼藥物。診其肝脈短澀,其他脈搏浮弱,這是肝木受肺金克制,又元氣虛弱,不能收斂。於是使用健脾胃、生氣血的方劑,元氣稍有恢復,後來在金旺之日(秋季)去世。

曾治一人,傷處腫痛發熱,口渴出汗,這是瘀血疼痛。先用針刺排出瘀血,疏通阻塞,然後用四物湯、柴胡、黃芩、山梔子、丹皮、骨碎補清肝火而癒。

曾治一人,傷處揉散,腫脹不消,這是瘀血在內,應該立即用針刺放血。病人不肯,於是用蘿蔔汁調山梔子末敷在傷口上,破損處貼上膏藥,再服用活血的藥物而痊癒。幾年後,每逢陰雨天,傷處仍癢痛,才知道當時沒有用針刺放血是錯誤的。

曾治一人,杖傷後臀腿發黑腫脹,皮膚未破,但脹痛沉重。都認為傷內無瘀血,只敷涼藥止痛。診其尺脈澀滯,這是因為體胖肉厚,瘀血蓄積深處,用針刺放血即可痊癒。否則肉潰爛,會有傷筋斷骨的危險。於是用針刺入四寸,放出幾升黑血,腫痛即止。當天發熱怕冷,口渴頭痛,這是氣血兩虛所致。用十全大補湯治療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