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五(外科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五(外科) (2)

1. 梅瘡

)四肢皆冷,咸以為瀉之非也。曰:病從此減矣,夫何憂?再進理脾藥數帖,神氣遂轉,腰胯柔和,漸能步履。乃以威靈仙末二錢,入豬腰內煨食之,又瀉一二度。審其梅毒濕熱已清,改用薏仁、當歸、生熟地、白芍、牛膝、黃柏、丹參、龜板,調理全安。(雄按:煨腎用甘遂或用牽牛,皆通行經絡,不比玄明粉之直走陽明也。

繼煨以靈仙,用意尤妙。)

俞東扶曰:此條病情反覆,孫公能隨其病機曲折以赴之。就所錄者,已有七次,治法惟始終匯載,方知其中間有效有不效,乃可垂為模範。苟逸其半,而存其半,則不知來路之淵源,未明結局之成敗,何以評騭其是非乎?因不禁慨然於《臨證指南》。

朱懷竹壯年客外不謹,患楊梅瘡。恐人知之,欲歸,乃求速愈,用藥熏洗,不瘳。又用藥末點之,日服煎藥三帖,治兩月,毒且入內,下則肛脫,瘡滿如蕈,上則肺壅喘甚,胸脹不能仰臥,內熱惡寒,譫語,陰囊疙瘩腫痛,兩足瘡延腫大。脈之,俱洪大而數,曰:病重甚,壯年猶可治。

第胸中有瘀血毒物,俟出後,乃可與藥,否則反用致疑。另延醫,果大發喘嗽,吐紫黑血塊如膿者碗許,腥穢不可近。此熏藥迫毒入肺,瘀壅肺竅,喘嗽,必俟吐盡,從而消之,斯易為力也。乃用丹皮、桑白皮、白蘚皮、木通、前胡、枳殼、桔梗、甘草、薏仁、杏仁、葶藶,服後大便急重,二十餘次,所下黑紫膿血甚多,喘咳稍定,紅痰稍淡。二三劑,能臥。

改用白芍、當歸、白蘚皮、貝母、黃連、銀花、皂角、薏仁、麥冬、木通,二帖,足瘡腫漸消,陰囊出膿血二碗,兩尺已不洪大。前方加丹參,又二帖,囊結疤,三日後落下,厚可半寸,洞見兩丸,系一光薄白胞。用紅粉霜加生肌藥敷之,日三次,膿水乾。再以人參、歸、芍、白芷、甘草、白蘚皮、皂角、薏仁、首烏,調理一月悉愈。

令日用土茯苓、豬肉各半斤,同煎爛,入醬鹽如常食之,湯當茶飲,遂瘳。次年生女。

譚公亮患結毒,醫用五寶丹,餌之三年不效。仲淳云:五寶丹非完方也,無紅鉛靈藥不能奏功。時無紅鉛,姑以松脂、鉛粉、麻油調敷,應手而減。公亮先用喬伯珪所贈乳香膏,止痛生肌甚捷。及用此二味,功效彌良,乃知方藥中,不在珍貴之劑也。(《廣筆記》)

陸養愚治朱少川,因感冒,寒熱咳嗽,筋骨疼痛。服發散之藥,寒熱已除,而疼痛咳嗽不止。或以羌活治痛,前、杏治嗽,不效。又以其漁色,必陰虛,投六味月餘,反口渴異常,身熱,疼痛益甚。脈之,沉細弦數而有力,因問其曾患梅瘡否?答曰:已過矣。曰:此症正其遺毒也。

疼痛者,毒在經絡骨髓也;咳嗽口渴者,毒火上炎也。用養血解毒之劑,倍土茯苓,數劑而減,十劑全愈。

白話文:

梅瘡

一個病人四肢冰冷,有人認為應該瀉下,但實際上並非如此。醫生認為病情已開始減輕,不必擔心。再次服用理脾藥幾帖後,病人精神氣色轉好,腰胯柔軟,逐漸可以行走。之後用威靈仙研末二錢,放入豬腰內煨食,又瀉下了一兩次。確定梅毒濕熱已清除後,改用薏仁、當歸、生熟地黃、白芍藥、牛膝、黃柏、丹參、龜板等藥調理,最終痊癒。(註:煨腎可以用甘遂或牽牛子,這些藥物都能通行經絡,不像玄明粉直接走陽明經。)繼續用威靈仙煨食,其用意尤其巧妙。

俞東扶評論說:這個病例病情反覆,孫醫生能根據病機變化靈活應對。從記載來看,治療過程已有七次,只有始終完整記載治療過程,才能知道哪些方法有效,哪些無效,才能作為範例。如果只記錄一半,則無法了解病情的來龍去脈,也無法判斷治療的成敗,又如何評估其對錯呢?因此我不禁感慨《臨證指南》的不足。

朱懷竹壯年在外不謹慎,患了梅毒。擔心被人知道,想要回家,於是想快速治癒,於是用藥物熏洗,但沒有好轉。又用藥粉點塗,每天服用煎藥三帖,治療兩個月,毒素卻深入體內,下體肛門脫出,瘡瘍布滿如同蕈菇,上體肺部阻塞,呼吸困難,胸部脹痛不能仰臥,內熱惡寒,神志不清,陰囊疙瘩腫痛,雙足瘡瘍腫大。診脈後,脈象洪大而數,醫生說:病情很嚴重,但壯年尚可治療。

但胸中瘀血毒物必須排出後才能用藥,否則反覆用藥反而會造成懷疑。後來又請了醫生,果然劇烈咳嗽喘息,吐出紫黑色血塊如膿,有一碗之多,腥臭難聞。這是因為熏藥將毒素逼入肺部,瘀血阻塞肺竅,導致咳嗽喘息,必須等到毒血吐盡後,才能消腫,這樣治療才容易見效。於是醫生用丹皮、桑白皮、白蘚皮、木通、前胡、枳殼、桔梗、甘草、薏仁、杏仁、葶藶等藥,服藥後大便次數急劇增加,二十多次,排出大量黑紫色的膿血,咳嗽喘息稍有好轉,紅痰也變淡。服藥二三劑後,病人可以平躺了。

然後改用白芍藥、當歸、白蘚皮、貝母、黃連、金銀花、皂角、薏仁、麥冬、木通等藥,服用兩帖後,足部瘡瘍腫痛逐漸消退,陰囊排出二碗膿血,雙足脈象不再洪大。之前的藥方中加了丹參,又服用了兩帖,陰囊結痂,三天后脫落,厚約半寸,露出兩個小球,包裹在一層薄薄的白膜內。用紅粉霜加生肌藥敷於患處,每天三次,膿水乾燥。再次用人參、當歸、白芍藥、白芷、甘草、白蘚皮、皂角、薏仁、何首烏等藥調理一個月,完全痊癒。

病人每天用土茯苓、豬肉各半斤,一起煎爛,加醬鹽像平常食物一樣食用,湯汁當茶飲用,病就痊癒了。次年生了一個女兒。

譚公亮患有梅毒結節,醫生用五寶丹治療三年無效。仲淳說:五寶丹不是完整的方劑,沒有紅鉛這種靈藥不能奏效。當時沒有紅鉛,就用松脂、鉛粉、麻油調和敷用,效果很好,病情減輕。公亮之前用喬伯珪贈送的乳香膏,止痛生肌效果很快。用了這兩種藥物後,療效更好,才知道藥方中,貴重的藥物並不一定重要。(出自《廣筆記》)

陸養愚治療朱少川,他因為感冒,出現寒熱咳嗽,筋骨疼痛。服用發散風寒的藥物後,寒熱消失了,但疼痛和咳嗽卻沒有停止。有人用羌活治療疼痛,用前胡、杏仁治療咳嗽,但沒有效果。又因為他喜好房事,認為他是陰虛,於是用了六味地黃丸一個多月,反而口渴異常,身體發熱,疼痛加劇。診脈後,脈象沉細弦數而有力,於是詢問他是否曾經患過梅毒?他回答:已經好了。醫生說:這是梅毒的後遺症。

疼痛是因為毒素在經絡骨髓中;口渴咳嗽是因為毒火上炎。於是用養血解毒的藥物,加倍用土茯苓,服用了幾劑藥後病情減輕,十劑藥後完全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