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 (2)
卷三十 (2)
1. 下疳
一男子患下疳已愈,惟莖中一塊不散。以小柴胡湯加青皮、荊、防服之,更以荊、防、牛膝、首烏、滑石、甘草各五錢,煎湯熏洗,各數劑而消。
一男子莖中作痛,或筋急縮,或作癢,白物如精,隨溺而下,此筋疝也。並用龍膽瀉肝湯治之皆愈。張子和曰:遺溺閉癃,陰痿脬痹,精滑白淫,皆男子之疝也,不可妄歸之腎冷。若血涸不月,月罷腰膝上熱,足躄嗌乾,癃閉,小腹有塊,或定或移,前陰突出,後陰痔核,皆女子之疝也。但女子不謂之疝,而謂之瘕。
一男子下部生疳,諸藥不應。延及遍身突腫,狀似翻花,筋牽骨痛,至夜尤甚,此肝腎二經濕熱所致。先以導水丸五服,次以龍膽瀉肝湯數劑,再與除濕健脾之藥,外貼神異膏,吸其膿血,蒜灸拔其毒而愈。若表實者,以荊防敗毒散。裡實者,以內疏黃連湯。表裡俱實者,防風通聖散。
表裡俱虛者,八珍湯。氣虛者,四君子湯。血虛者,四物湯。俱加兼症之藥治之,並愈。(瘍科大法,略具於此。)若服輕粉等藥,反收毒於內,以致迭發。概服防風通聖散,氣血愈虛,因而不治者多矣。
繆仲淳治數友下疳,用黃柏、宮粉、膩粉、杏仁、珠末、冰片敷之,無不愈者。後去膩粉、杏仁,加黃芩,更以大小薊、地骨皮湯,洗淨敷之,效更良。(《廣筆記》)
又下疳糝方,橄欖燒灰,研細末糝之。
仲淳治下疳極秘神方,用鮮小薊、鮮地骨皮各三兩,煎濃汁浸之,不三四日即愈。一切極痛者,屢用神效。(同上。)
立齋治一老人,患下疳,小便淋漓,脈細體倦,此氣虛兼濕熱也。用清心蓮子飲及補中益氣湯,治之而愈。又一弱人拗中作痛,小便淋瀝,此因火燥,下焦無血,氣不能降,而滲泄之令不行。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茯苓、牛膝、木通,十餘帖,痛止便利。先君氣短,拗中若瘡,小便不通,用四物湯加參、耆,煎吞滋腎丸而愈。
蓋前症以虛為本,以病為末,益其本,則末自去。設若不固元氣,專攻其病,害滋深矣。
王錦衣年逾四十,素有疳瘡,焮痛倦怠。用小柴胡湯加黃連、黃柏、青皮、當歸而愈。
繆仲淳治下疳方:蟬蛻七分,白殭蠶用紫蘇葉包、蜜炙七個,杏仁去皮尖七粒,芭蕉根搗爛五錢,獨核肥皂仁七粒,雪裡紅一把打爛,土茯苓去皮二兩,白蘚皮一錢,牛膝二錢,黃柏一錢,木通七分,皂莢核七粒,薏苡仁二錢,連翹一錢,漢防己酒浸六分,甘草節一錢,石斛三錢,柴胡六分,萆薢二錢,地骨皮二錢。水煎,不拘時,飢則服。
氣虛脾弱者,加蜜炙黃耆三錢,血虛加生地三錢。
白話文:
下疳
一位男子下疳痊癒,但陰莖內仍有一塊硬塊未消散。醫生用小柴胡湯,再加入青皮、荊芥、防風,並用荊芥、防風、牛膝、何首烏、滑石、甘草煎湯熏洗患處,服藥和熏洗數次後硬塊消散。
一位男子陰莖疼痛,有時肌肉緊縮,有時發癢,並排出白色分泌物,如同精液,隨小便排出,這是筋疝。用龍膽瀉肝湯治療痊癒。張子和說:遺尿、尿閉、陽痿、膀胱痹痛、精液稀薄、白濁等,都是男子的疝氣,不可誤認為腎虛寒。如果女子月經量少或停經,腰膝痠痛,腿腳無力,口乾舌燥,尿閉,小腹有腫塊(位置不定),外陰腫脹,肛門長痔瘡,這些都是女子的疝氣,只是女子不稱之為疝氣,而稱為瘕。
一位男子下體生瘡,多種藥物均無效,病情蔓延全身,出現紅腫,形狀像翻花的樣子,肌肉牽拉骨骼疼痛,晚上尤甚,這是肝腎濕熱所致。先用導水丸五劑,接著服用龍膽瀉肝湯數劑,再服用除濕健脾的藥物,並外敷神異膏吸出膿血,用蒜灸拔毒,最終痊癒。如果是表證實證,用荊防敗毒散;裡證實證,用內疏黃連湯;表裡俱實,用防風通聖散;表裡俱虛,用八珍湯;氣虛,用四君子湯;血虛,用四物湯。根據不同症狀加用其他藥物治療,也都痊癒。(瘍科大法,大致如此。)如果服用輕粉等藥物,反而會將毒素收斂於體內,導致病情反覆發作。普遍服用防風通聖散後,氣血更加虛弱,因此而無法治癒者很多。
繆仲淳治療多位友人下疳,使用黃柏、滑石粉、膩粉、杏仁、珍珠末、冰片敷於患處,均治愈。後來去除膩粉和杏仁,加入黃芩,再用大小薊、地骨皮煎湯清洗患處後再敷藥,療效更好。(《廣筆記》)
另一個下疳的治療方法,是將橄欖燒成灰,研磨成細末敷於患處。
仲淳治療下疳的秘方:取鮮小薊、鮮地骨皮各三兩,煎濃汁浸泡患處,三四天即可痊癒。對於疼痛劇烈者,屢試屢效。(同上)
立齋治療一位老人患下疳,小便淋漓,脈象細弱,身體疲倦,這是氣虛兼濕熱。用清心蓮子飲和補中益氣湯治療而痊癒。又有一位體弱者,陰部疼痛,小便淋漓,這是由於陰虛火旺,下焦血液不足,氣機不能下降,導致滲洩失常。用四物湯加黃柏、知母、茯苓、牛膝、木通,十幾劑後疼痛停止,小便正常。先君氣短,陰部好像長瘡,小便不通,用四物湯加人參、黃耆,同時服用滋腎丸而痊癒。
總之,上述這些疾病以虛弱為本,以病症為末,補益根本,則末端自然會消失。如果不能鞏固元氣,只攻治其病症,危害反而會更加深重。
王錦衣四十多歲,素有下疳,紅腫疼痛,疲倦乏力。用小柴胡湯加黃連、黃柏、青皮、當歸治療而痊癒。
繆仲淳治療下疳的處方:蟬蛻七分,白殭蠶用紫蘇葉包裹蜜炙七個,杏仁去皮尖七粒,芭蕉根搗爛五錢,獨活肥皂仁七粒,雪裡紅一把搗爛,土茯苓去皮二兩,白蘚皮一錢,牛膝二錢,黃柏一錢,木通七分,皂莢核七粒,薏苡仁二錢,連翹一錢,漢防己酒浸六分,甘草節一錢,石斛三錢,柴胡六分,萆薢二錢,地骨皮二錢。水煎服,不拘時辰,飢餓時服用。
氣虛脾弱者,加蜜炙黃耆三錢;血虛者,加生地三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