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 (1)
卷三十 (1)
1. 下疳
(此症與梅瘡無甚差別。)
丹溪治一鄰人,年三十餘,性狡而躁,素患下疳瘡,或作或止。夏初,患白痢,膈上微悶。醫與理中湯四帖,昏悶若死,片時而蘇。脈之,兩手皆澀,重取略弦似數,曰:此下疳瘡之深重者。與當歸龍薈丸去麝,四帖而利減。與小柴胡去半夏,加黃連、白芍、川芎、生薑,煎服五六帖而安。
薛立齋治一男子下疳,腫痛不消;一男子潰而腫痛,發熱,小便秘澀,日晡或熱;一小兒腫痛,諸藥不應。俱以小柴胡湯吞龍薈丸,數服而愈。
一小兒十五歲,患前症,雜用消毒之藥,虛冷悉具,三年餘矣。詢之,乃稟受所致。用萆薢湯月餘,諸症漸愈。又用補陰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而瘥。
一男子陽事腫痛,小便如淋,自汗甚苦,或尿血少許,尺脈洪數,按之則澀。先用清心蓮子飲加牛膝、山梔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,數劑,更以滋腎丸一劑而痊。《玉機微義》曰:如自汗,小便自少。若再利之,則榮衛枯竭,無以制火,而煩熱愈甚。當俟熱退汗止,小便自行也。兼此症,乃陽明經病,大忌利小便。
張景岳治一少年,因偶觸穢毒,遽患下疳。始潰龜莖,敷治不效,旋從馬口延入尿管,以漸而深,真直至肛門,逐節腫痛,形如魚骨。每過夜則膿結馬口,脹不得出,潤而通之,則先膿後尿,敷洗皆不能及。張嘗遇一山叟,傳得槐花蕊方,因以治之,不十日莖根漸愈。半月後,自內達外,退至馬口而痊。
後現些微廣瘡,復與五加皮飲,十餘劑而愈。向傳方者曰:此方善治淫瘡,熱毒從小便泄去,且服此者,可免終身瘡毒後患。然猶有解毒奇驗,則在發瘡之時,但見通身忽有云片紅斑,數日而沒者,即皆瘡毒應發之處。瘡毒已解,瘡形猶見,是其驗也。張初未之信,及此人應發瘡之時,固不多,而通身紅斑果見,凡兩日而消。
(方在新因陣四十。)
立齋治州守姜節甫,患下疳,膿水淋漓,作渴吐痰,午前惡寒,午後發熱。曰:午前惡寒,屬陽氣虛弱;午後發熱,屬陰血不足。不信,反服二陳、知、柏之類,飲食益少,大便不實。又日晡熱渴,小腹重墜,患處焮腫,服四物、知、柏之類,飲食不思,此脾氣虛而下陷。先用補中益氣湯,調養脾胃,以升陽氣,諸症漸愈。又用六味丸滋補腎水,以生肝血而痊。
一男子患下疳,腫硬焮痛,寒熱。先以人參敗毒散,二劑而止。更以小柴胡湯加黃連、青皮,治之而愈。
一男子患下疳,潰而腫痛,小便赤澀。以加減龍膽瀉肝湯加青皮、黃連,二劑少愈。又以小柴胡湯加知、柏、當歸、茯苓,數劑而愈。
一男子因勞,莖竅作癢,時出白物,發熱口乾。以清心蓮子飲,治之而安。
一男子患下疳,潰而腫痛,發熱,日晡尤甚。以小柴胡湯加黃連、知母、當歸而愈。
白話文:
下疳
此症與梅瘡差異不大。
一位三十多歲的鄰居,個性狡猾暴躁,長期患有下疳,時好時壞。初夏時,患上白痢,胸口略微悶脹。醫生用理中湯四劑,結果昏迷得像死了似的,過了一會兒才醒過來。把脈後發現,雙手脈象都澀滯,再次把脈,脈象略微弦數,醫生判斷這是下疳病灶深重的症狀。於是用當歸龍薈丸(去麝香)四劑,腹瀉減輕。之後又用小柴胡湯(去半夏),加入黃連、白芍、川芎、生薑,服用五六劑後病情好轉。
薛立齋治療一位男子下疳,腫痛不消;另一位男子下疳潰爛且腫痛、發熱,小便澀滯,下午常常發熱;還有一位小孩下疳腫痛,服用各種藥物都沒效。薛立齋都用小柴胡湯送服龍薈丸,服藥幾次後都痊癒。
一位十五歲的少年,患有同樣的病症,服用各種消毒藥物,身體虛弱怕冷,持續三年多。詢問後得知,是先天稟賦不足所致。服用萆薢湯一個多月,症狀逐漸好轉。之後又服用補陰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陽具腫痛,小便困難,自汗嚴重,偶爾尿血少量,尺脈洪數,按壓脈搏則感覺澀滯。先用清心蓮子飲加牛膝、山梔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,服用幾劑後,再用滋腎丸一劑就痊癒了。《玉機微義》中記載:如果自汗、小便減少,若再服用利尿藥物,則會耗損氣血,無法控制內火,反而會加重煩熱。應該等到熱退汗止,小便自然恢復後再治療。此症屬於陽明經病,最忌諱利尿。
張景岳治療一位少年,因偶然接觸污穢之物而患下疳。一開始潰爛在龜頭,敷藥無效,之後蔓延到尿道,逐漸深入,一直到肛門,每一段都腫痛,形狀像魚骨。每天晚上膿液都會積聚在龜頭,脹痛難忍,稍微潤滑使其通暢,膿液就會先排出,然後才是尿液,敷藥清洗都無效。張景岳曾遇到一位山裡的老者,得到一個槐花蕊的藥方,用此方治療,不到十天,龜頭的病症就漸漸好轉。半個月後,潰爛從內向外癒合,退回到龜頭部位而痊癒。
後來又出現一些輕微的廣瘡,再次服用五加皮飲十幾劑就痊癒了。張景岳向傳授藥方的人詢問,對方說這個藥方善於治療性病,能將熱毒從小便排出,服用此藥可以避免終身受瘡毒困擾。而且此方還有解毒的奇效,當瘡毒要發作時,全身會突然出現一些雲片狀紅斑,幾天後消失,那就是瘡毒將要發作的地方。瘡毒解除了,瘡疤還留著,這是驗證此方有效的標誌。張景岳一開始不信,等到此人瘡毒要發作時,雖然不多,但全身紅斑確實出現,兩天後就消退了。
(藥方在《新因陣四十》中記載。)
薛立齋治療州守姜節甫的下疳,膿水不斷流出,口渴、吐痰,上午惡寒,下午發熱。薛立齋說:上午惡寒,是陽氣虛弱;下午發熱,是陰血不足。姜節甫不信,反而服用二陳湯、知柏地黃丸等藥物,結果飲食更少,大便不實。而且每天下午都發熱口渴,小腹墜脹,患處紅腫,服用四物湯、知柏地黃丸等藥物後,食慾也不好,這是脾氣虛弱下陷。因此先用補中益氣湯調理脾胃,提升陽氣,症狀漸漸好轉。又用六味地黃丸滋補腎水,以生肝血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患下疳,腫硬紅腫疼痛,寒熱交替。先用人參敗毒散兩劑,症狀停止。然後用小柴胡湯加黃連、青皮治療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患下疳,潰爛腫痛,小便赤澀。先用加減龍膽瀉肝湯加青皮、黃連,兩劑後症狀稍好轉。然後用小柴胡湯加知母、黃柏、當歸、茯苓,服藥幾劑後痊癒。
一位男子因勞累,生殖器部位發癢,經常分泌白色物質,發熱口乾。用清心蓮子飲治療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患下疳,潰爛腫痛,發熱,下午尤其嚴重。用小柴胡湯加黃連、知母、當歸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