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五(外科)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五(外科) (13)

1. 瘡癤

一儒者素食膏粱,發熱,作渴飲冷,患瘡如大麻風,大便出黑血,服清熱祛風等寒藥益甚。謂血分有熱火也,故寒之不寒。用四物二連湯以清熱涼血,用六味丸以補腎生水而熱退。又用柴胡梔子散,調理而痊。

一婦人性急善怒,月經不調,內熱口苦,患時瘡,服敗毒藥,膿水淋漓,熱渴頭痛,日晡益甚。用加味逍遙散,服之漸愈。因大怒,月經如湧,眼赤出淚,用四物湯加山梔、柴胡、芩、連,數劑而愈。年餘,手足臂腕起白點,漸大,搔起白屑,內熱盜汗,月經兩月餘一至。忽怒,或惡寒頭痛,或胸乳作脹,或腹內作痛,或小便見血,或小水不利,或白帶下注。

此皆肝木製伏脾土,元氣虛而變症也。用補中益氣湯加黑山梔,及加味歸脾湯間服,半年而愈。

一婦人久郁,患在四肢,腿腕尤甚。誤用敗毒寒涼之劑,晡熱內熱,自汗盜汗,月經不行,口乾咽燥,此鬱火傷脾也。用歸脾湯數劑,後兼服逍遙散,五十餘劑而痊。

劉松篁經驗方云:會水灣陳玉田妻,患天蛇毒瘡。一老翁用水蛇一條,去頭尾,取中截,如手足指長,刮去骨肉,勿令病者見,以蛇皮包手指,自然束緊,以紙外裹之,頓覺遍身皆涼,其病即愈。數日後解視,手指有一溝如小蠅,蛇皮內宛然有一小蛇,頭目俱全也。(《本草綱目》)

孫思邈以貞觀五年七月十五日夜,以左手中指觸著庭木,至曉,遂患痛不可忍。經十日,痛日深,瘡日高大,色如熟小豆色。嘗聞長者論有此方,遂用治之,手下即愈,痛亦除,瘡亦即瘥,未十日而復如故。方用蒲公英搗爛取汁,塗之愈。(同上。)

張子和曰:麻先生妻,病足趾痛不可忍,酒調通經散一錢半,夜先吐,吐畢而痛減。余因嘆曰:向見陳五曾病此,醫以為小蟲傷,或以草上有毒物觸之,遷延數月,膿盡方已。今日觀方,可發大笑。

王思中治一人,患瘡疹,陰囊腫脹如斗升,不能跬步。王曰:此瘡蠱也。就外科劑中加麥稈四十九莖遂消。(《吳江縣誌》)

戊申之水,乃二百餘年創見之變,人足浸水中,數日即皮破生瘡,痛不可忍。一法取水荊條煎水浴之立愈。(《續金陵瑣事》)

梁溪一男子,生癤膝下,楚甚。仲淳適至,即於席間作劑服之,飲酒數杯,癤立破,出鮮血愈。連翹三錢,白芷二錢,粉甘草水炙三錢,金銀花五錢,牛膝三錢,生地三錢,地榆四錢,皂刺一錢,鼠黏子酒炒研一錢。

白話文:

瘡癤

一位讀書人平素飲食豐盛,卻發熱口渴,愛喝冷飲,患有像麻風病一樣的大瘡,大便排出黑血,服用清熱祛風等寒涼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。這是因為血分有熱,所以用寒涼藥物反而不奏效。於是使用四物湯加生地黃、熟地黃以清熱涼血,用六味地黃丸補腎滋陰,熱症便退下去了。又用柴胡桂枝湯加減,調理後痊癒。

一位婦人性格急躁易怒,月經不調,內熱口苦,患有反覆發作的瘡瘍,服用敗毒散等藥物後,膿水淋漓不止,熱渴頭痛,日暮尤甚。於是使用加味逍遙散,服用後逐漸好轉。但因再次大怒,月經量大如湧出,眼睛紅腫流淚,便使用四物湯加山梔子、柴胡、黃芩、黃連,服用幾劑後痊癒。一年後,手腳臂腕上出現白色斑點,逐漸擴大,搔抓後脫落白色皮屑,內熱盜汗,月經兩個多月才來一次。一旦發怒,便會惡寒頭痛,或胸部乳房脹痛,或腹部疼痛,或小便出血,或小便不利,或白帶增多。

這些都是肝木克伐脾土,元氣虛弱而導致的各種症狀。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黑山梔子,以及加味歸脾湯交替服用,半年後痊癒。

一位婦人長期鬱悶,患病部位在四肢,尤其腿腕部位嚴重。誤用了敗毒等寒涼藥物,導致午後發熱,內熱加重,自汗盜汗,月經停閉,口乾咽燥,這是鬱火傷脾的表現。於是使用歸脾湯幾劑,之後又服用逍遙散,服用五十多劑後痊癒。

劉松篁經驗方記載:會水灣陳玉田的妻子患有毒蛇瘡。一位老翁取一條水蛇,去掉頭尾,取中間一段,長度約與手指相當,刮去骨肉,不讓病人看見,用蛇皮包裹患處手指,自然捆緊,再用紙包紮。病人頓時感覺全身涼爽,病症即刻痊癒。幾天後解開包紮,手指上有一條細小的溝痕,蛇皮內竟然有一條完整的小蛇,頭目俱全。(《本草綱目》)

孫思邈在貞觀五年七月十五日夜,左手中指觸碰到庭院樹木,到天亮後,手指疼痛難忍。十天後,疼痛加劇,瘡瘍逐漸腫大,顏色像熟透的小豆。他聽說長者曾論述過此方,於是使用此方治療,疼痛即刻消除,瘡瘍也很快癒合,不到十天就恢復如初。此方用蒲公英搗爛取汁塗抹。(同上)

張子和說:麻先生的妻子,腳趾疼痛難忍,用酒調服通經散一錢半,晚上先嘔吐,吐後疼痛減輕。我感嘆道:以前見過陳五也患過這種病,醫生認為是小蟲叮咬,或是接觸了有毒的草木,病程拖延數月,膿液排盡後才痊癒。今天看到這個方子,真是令人啼笑皆非。

王思中治療一人,患有瘡疹,陰囊腫脹如斗,寸步難行。王思中說:這是瘡蠱。在外科藥物中加入麥稈四十九根,腫脹便消退了。(《吳江縣誌》)

戊申年的洪水,是二百多年來罕見的災難,人們的腳浸泡在水中,幾天後皮膚破裂生瘡,疼痛難忍。有一個方法是用水荊條煎水洗浴,馬上就能痊癒。(《續金陵瑣事》)

梁溪一位男子,膝蓋下長了癰疽,疼痛劇烈。仲淳恰好來到,立即在席間製作藥方,服藥後又飲酒數杯,癰疽立即破潰,排出鮮血後痊癒。藥方如下:連翹三錢,白芷二錢,炙甘草三錢,金銀花五錢,牛膝三錢,生地黃三錢,地榆四錢,皂角刺一錢,鼠粘子酒炒研末一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