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四 (18)
卷四 (18)
1. 熱病
滕曇恭,豫章南昌人也。年五歲,母患熱病,思食寒瓜,土俗所不產。曇恭歷訪不得,俄遇一桑門問其故,曇恭具以告。桑門曰:我有兩瓜,分一相遺,還以與母,舉室驚異。尋訪桑門,莫知所在。(《南史》。)
唐武宗有心熱病,百醫不效。青城山邢道人,以紫花梨絞汁而進,疾遂愈。後復求之,苦無此梨,常山忽有一株,因緘實以進,帝多食之,煩躁頓解。(《醫說續編》。)
張子和治常仲明之妻,每遇冬寒,兩手熱痛。曰:四肢者,諸陽之本也。當夏時散越而不痛,及乎秋冬收斂則痛。(要言不煩。)以三花神祐丸大下之,熱遂去。
李東垣治節使趙君,年幾七旬,病身體熱麻,股膝無力,飲食有汗,妄喜笑,善飢,痰涎不利,舌強難言,聲嗄不鳴。診得左寸脈洪大而有力,是邪熱客於經絡之中也。蓋手之三陽從手表上行於頭,陰伏於陰,陽並於陽,勢甚熾焉。故邪熱妄行,流散於周身,而為熱麻。胃熱蟲動,蟲動則廉泉開,故涎下。
熱傷元氣,而為股膝無力。飲食入胃,慓悍之氣,不尋常度,故多汗。心火盛,則妄喜笑。脾胃熱,則消穀善飢。肺金衰,則聲不鳴。仲景云:微數之脈,慎不可灸,焦骨傷筋,血難復也。君奉養以膏梁之味,無故而加以火焫之毒,熱傷經絡而為此病明矣。《內經》云:熱濕所勝,治以苦寒,佐以甘瀉之,以酸收之。
當以黃柏、知母之苦寒為君,以瀉火邪,壯筋堅骨。黃耆、生甘草之甘寒瀉熱實表,(據此,耆、草可云甘寒。)五味子味酸止汗,補肺氣之不足,以為臣。炙甘草、當歸之甘辛,和血潤燥。升麻、柴胡之苦平,少陽陽明二經,自地昇天,以苦發之者也,以為佐。㕮咀同煎,清汁服之。
更繆刺四肢,以瀉諸陽之本,使十二經相接而瀉火邪。不旬日良愈。遂名其方曰清神補氣湯。(《試效方》。)
張子和曰:余向日從軍於江匯上,一舟子病,余診之,乃五實也。余自幼讀醫經,嘗記此五實之症,竟未之遇也。既見其人,竊私料之,此不可以常法治,乃作大劑下之,殊不動搖。計竭智窮,無如之何。忽憶桃花萼丸,頓下七八十丸,連瀉二百餘行,與前藥相兼而下。其人昏困,數日方已。
蓋大疾已去,自然臥憩。不如此,則病無由衰也。徐以調和胃氣之藥,饘粥日加,自爾平復也。(五實者,脈盛、皮熱、腹脹、前後不通,瞀悶也。)
蔣仲芳治蕭氏婦,年二十餘,素虛弱,患熱病將一月。一夕忽厥,竹瀝生薑燈心湯灌之,下咽少頃微動,細察之,腹痛甚。問其大便,云二十日不食,亦不行矣。以大黃一兩,芒硝五錢,桃仁、當歸各三錢與之。眾駭曰:素有弱症,且病久,何能堪此?曰:更有法在。強與之,遂去黑物半桶。
白話文:
熱病
滕曇恭,江西南昌人。五歲時,母親患熱病,想吃寒瓜,但當地不產。曇恭四处寻找都找不到,偶然遇到一位僧人,將此事告知僧人。僧人說:「我有兩個瓜,分一個給你。」曇恭拿回家給母親吃,全家人都很驚訝。後來尋找那位僧人,卻再也找不到他了。
唐武宗患心熱病,許多醫生都治不好。青城山的邢道人用紫花梨絞汁給他喝,病就好了。後來想再找這種梨,卻找不到,結果在常山發現一棵,便採摘送給皇帝,皇帝吃了許多,煩躁感立刻消失了。
張子和治療常仲明的妻子,每到冬天手就熱痛。張子和說:「四肢是諸陽之本,夏天陽氣散發,所以不痛;秋冬陽氣收斂,所以就痛了。」於是用三花神祐丸讓她大瀉,熱症就消除了。
李東垣治療節度使趙君,七十歲左右,患全身發熱麻木、腿膝無力、吃飯就出汗、無緣無故大笑、容易飢餓、痰涎不暢、舌頭僵硬難以說話、聲音嘶啞等症狀。診脈發現左寸脈洪大有力,這是邪熱入侵經絡所致。手三陽經從手部上行於頭部,陰經循行於陰面,陽經循行於陽面,陽氣很盛。所以邪熱妄行,遍佈全身,導致發熱麻木。胃熱蟲動,蟲動則廉泉穴開,所以流涎。熱傷元氣,所以腿膝無力。飲食入胃,陽氣過盛,所以多汗。心火盛,所以無緣無故大笑。脾胃熱,所以容易飢餓。肺金衰弱,所以聲音嘶啞。仲景說:「脈象微弱數疾,不可灸,以免傷及筋骨,血液難以恢復。」趙君平時飲食豐盛,又加上火熱之毒,熱傷經絡導致此病,很明顯了。《內經》說:「熱濕盛則用苦寒藥治療,再用甘味瀉藥輔助,最後用酸味藥收斂。」
因此,應該用黃柏、知母等苦寒藥物為主藥,瀉去火邪,增強筋骨。黃耆、生甘草等甘寒藥物瀉熱,固表;五味子味酸,止汗,補益肺氣不足,作為臣藥。炙甘草、當歸等甘辛藥物,和血潤燥。升麻、柴胡等苦平藥物,疏通少陽、陽明二經,從下往上,用苦味藥發散邪氣,作為佐藥。諸藥一起煎煮,服用藥汁。
再用針刺四肢,瀉去諸陽之氣,使十二經脈相通,瀉去火邪。不到十天就好了,於是將此方命名為清神補氣湯。
張子和說:「我以前從軍在江淮地區,一個船夫生病了,我診斷是五實症。我從小讀醫書,曾記下五實症的症狀,卻從未遇到過。見到這個人後,我私下判斷,此病不能用常法治療,便用大劑量瀉藥,卻一點也不見效。我絞盡腦汁,束手無策。突然想起桃花萼丸,便給他服用七八十丸,連瀉二百餘行,加上之前的瀉藥一起瀉下。這個人昏睡了幾天後才醒來。
大病已去,自然就臥床休息了。如果不這樣做,病就不會好轉。然後我用調和胃氣的藥物,逐漸增加飲食,他便痊癒了。」(五實症的症狀是:脈象盛大,皮膚發熱,腹部脹滿,大小便不通,神志昏迷。)
蔣仲芳治療蕭氏婦女,二十多歲,體質虛弱,患熱病將近一月。有一天晚上突然昏厥,用竹瀝生薑燈心湯灌服,下咽片刻後略微動了一下,仔細觀察,腹痛厲害。詢問大便情況,說二十天沒有吃東西,也沒有大便。便給她服用大黃一兩,芒硝五錢,桃仁、當歸各三錢。大家都驚訝地說:「她素體虛弱,而且病已很久了,怎麼能承受得住這些藥?」蔣仲芳說:「還有辦法。」便強行給她服用,結果瀉出半桶黑色大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