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五(外科) (1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五(外科) (11)

1. 瘡癤

陸肖愚治徐邑宰,秋末冬初遍身生癤,大小不一,紅痛焮癢,黃水淋漓。或謂風熱,用防風通聖,數劑不減。或謂諸痛瘡瘍,皆屬心火,用芩、連、山梔、生地等,十劑益甚,且飲食漸減。脈之,浮按微數,沉按中按皆緩而弱。曰:凡風熱,大都為癮疹,未必為瘡癤,至瘡瘍之為心火,經固言之,第脈微弱為多,此元氣不足也。緩者,濕也。

數雖為熱,而微數不可純責之火。據今日之症,火為標,濕為本。原得病之由,又濕為標,元氣不足為本。此必乘虛汗出澡浴,濕漬肉腠,久而熱蝕為膿水,發為痛癢也。用蒼朮、薏仁、茯苓燥濕為君,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補氣為臣,連翹、蟬蛻清熱為佐,葛根、白芷入陽明肌肉為使。二劑,痛癢頓減,胃少開,十劑全愈。

張子和治穎皋韓吉卿,自髀至足,生濕䘌,大者如錢,小者如豆,癢則搔破,水到則浸淫,類蟲行袴襪,愈而復生,瘢痕成凹,十餘年不瘥。張哂之曰:此濕䘌瘡也,由水濕而得,故多在足下。以舟車、濟川,大下十餘行,一去如掃。

一省掾背項常有痤癤,愈而復生。張曰:太陽血有餘也。先令湧泄之,次於委中䤵針出紫血,病更不復作也。張君袞常,喜熱火烘灼其背及兩足,又食自死肉,久而兩足常生癤毒,愈而復生半月餘。以清涼飲子下之,得紫黑血積於便中,去者月餘,其積毒頓除,是知積熱毒致癰腫者如此。

薛立齋治春元沈霓川之內,暑月面生痤癤,乘涼入風,面目浮腫。赿二日,左臂腫痛,癮疹如丹,背脅髀股等處,發腫塊三四,肉色不紅,痛甚,晝夜號呼,寒熱往來,飲食不思。服活命飲及行氣敗毒之劑,其勢愈熾。肝脈浮澀,脾脈弦弱,此屬二經榮氣不從,風邪乘虛流注經絡為患。

先以八珍加黃耆、柴胡、青皮,數處漸漸紅焮。又以十全大補加銀花、白芷、龍膽草、貝母,十餘劑,脅腿二處潰膿碗許,余塊漸平。仍服十全大補湯,調理月餘而安。向使專於祛風攻毒,鮮不敗事矣。

張仲安治凍瘡,用黃柏燒存性,研細,以雞子清調敷。破者,干糝上,神妙。

治暑月肌膚瘡爛,或因搔成瘡,多是大暑汗出,坐臥濕地,致肌膚多瘡爛汁出。有一乳母曰:此易瘥也。取干壁細土末敷之,隨手即瘥。

治一切惡瘡,遍用藥不效者,陳米飯緊作團,火煆存性,麻油、膩粉調敷。蘇滔光丁亥年,耳上病碎瘡,或痛或癢兩月餘,百藥不效。季倅子長傳此方,初不之信,試用之,果日即愈。辛丑年再作,呂仲發顯謨云:此症夏以痰飲法治之。故只用肥皂燒存性,生油、膩粉調敷尤佳。

薛立齋治一男子,年四十三歲。自四十以來,每至夏,發熱而倦,日午益甚,晚涼少可,面生瘡㿔,耳下筋微腫,更結小核三四枚,附筋上。曰:此火令不慎房勞,虧損腎水,不能制火然也,名曰注夏。彼不信,服降火敗毒藥,加口乾倦怠,夜間熱甚,午後腿軟,足心熱,筋牽痛,復來問治。

白話文:

瘡癤

陸肖愚醫治徐邑宰,秋末冬初全身長滿瘡癤,大小不一,又紅腫疼痛發癢,並流出黃色膿水。有人說是風熱,用防風通聖散治療,幾劑藥後不見好轉。也有人認為所有疼痛的瘡瘍都屬於心火,於是用黃芩、黃連、山梔子、生地等藥物治療,十劑藥後病情更嚴重,而且食慾也漸漸下降。把脈後發現,浮脈輕按微數,沉脈和中指按壓的脈象都緩弱。陸肖愚說:凡是風熱引起的疾病,大多是癮疹,未必是瘡癤,至於瘡瘍是心火引起的,醫書上確實有記載,但脈象微弱的多,這是元氣不足。脈象緩弱表示有濕邪。雖然脈象數代表有熱,但微弱的數脈不能完全歸咎於火熱。根據目前的症狀,火熱是標證,濕邪是本證。追溯發病原因,濕邪是標證,元氣不足才是本證。這一定是因為汗出過多或洗澡後,濕邪浸漬肌膚,久而久之,熱邪侵蝕形成膿水,從而引起疼痛和瘙癢。於是用蒼朮、薏苡仁、茯苓燥濕為君藥,人參、白朮、黃耆、甘草補氣為臣藥,連翹、蟬蛻清熱為佐藥,葛根、白芷疏通陽明經肌肉為使藥。用了兩劑藥,疼痛瘙癢就明顯減輕,胃口也稍微好轉,十劑藥後完全痊癒。

張子和治療穎皋韓吉卿,從大腿到腳都長滿濕疹,大的像銅錢,小的像豆子,一抓破就流水,像蟲子一樣爬行在褲子和襪子上,好了又復發,留下凹陷的疤痕,十多年都沒好。張子和笑著說:這是濕疹,是由於水濕引起的,所以大多長在腳下。他用瀉下藥物猛烈瀉下十幾次,病症很快就消失了。

一省府官員的後頸經常長痤瘡和癰疽,好了又復發。張子和說:這是太陽經血瘀積過多。先讓他瀉血,然後在委中穴針刺放出紫色的血,病症就不再復發了。張君袞經常喜歡用火烤背部和雙腳,又吃死肉,久而久之,雙腳經常長癰疽,好了又復發,反覆如此持續一個多月。用清熱解毒的藥物讓他瀉下,排出紫黑色的瘀血,一個多月後,積聚的毒邪就消除了,這說明積聚的熱毒會引起癰腫就是這樣。

薛立齋治療春元沈霓川,夏天臉上長痤瘡,乘涼受風,導致面部浮腫。兩天後,左臂腫痛,長出像丹一樣的疹子,背部、脅肋、大腿等部位也長出三四個腫塊,皮膚顏色不紅,疼痛劇烈,晝夜哭喊,寒熱交替,食慾不振。服用活命飲和行氣敗毒的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。肝脈浮澀,脾脈弦弱,這是肝脾兩經的營氣運行不暢,風邪乘虛而入,流注經絡所致。

先用八珍湯加黃耆、柴胡、青皮,腫脹處逐漸紅腫。又用十全大補湯加金銀花、白芷、龍膽草、貝母,十幾劑藥後,脅肋和腿部兩個地方潰爛流出碗口大的膿液,其餘腫塊逐漸消平。繼續服用十全大補湯,調理一個多月後痊癒。如果只專注於祛風解毒,很容易把事情弄壞。

張仲安治療凍瘡,用黃柏燒成灰,研磨成細粉,用雞蛋清調和敷在患處。如果已經破潰,就將藥粉撒在上面,效果很好。

治療夏天皮膚潰爛,或者因為搔抓而引起的潰爛,大多是因為大熱天汗出過多,坐臥潮濕的地方,導致皮膚潰爛流出膿水。有一個奶媽說:這個很容易治好。取乾燥的牆壁細土末敷在上面,馬上就好了。

治療各種惡瘡,用遍各種藥物都不見效的,用陳米飯揉成團,燒成灰,再用麻油、滑石粉調和敷在患處。蘇滔光丁亥年,耳朵上長了潰爛的瘡,疼痛瘙癢兩個多月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。季倅子長傳授這個偏方,起初他不相信,試用後,果然一天就好了。辛丑年又復發,呂仲發顯謨說:這種病夏天用治痰飲的方法治療。所以只用肥皂燒成灰,再用生油、滑石粉調和敷在患處效果更好。

薛立齋治療一個四十三歲的男子,從四十歲開始,每年夏天都會發熱乏力,中午最嚴重,晚上涼爽些就好轉,臉上長瘡,耳下淋巴結輕微腫脹,並結出三四個小疙瘩,附著在筋上。薛立齋說:這是由於房事不節制,損傷腎水,不能制約火熱所致,稱為「注夏」。病人不信,服用瀉火解毒的藥物,反而口乾舌燥,倦怠乏力,晚上熱得厲害,下午腿軟,腳心發熱,筋脈牽拉疼痛,又來求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