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五(外科) (10)
卷三十五(外科) (10)
1. 瘙癢
一婦人每秋間,兩手心作癢,搔起白屑。因勞役惱怒,則發寒熱,遍身作癢,起疙瘩。或以為風症,內服花蛇等藥,外敷硫黃之類,又服遇仙丹,諸熱渴益甚,月水不通。謂脾肝二經血燥生風,先用加味逍遙散,熱渴漸減。又用八珍、柴胡、山梔,患處少可。後因怒氣,發熱脅痛,患處焮腫,用加味逍遙散,四劑而安。
又用四君、芎、歸、山梔、丹皮,至半載而痊。
一男子遍身瘙癢,諸藥不效,脈浮,按之而澀。以生血藥為主,間以益氣,百帖而愈。
宋生遍身作癢,搔破成瘡出水,脈浮數,此手足陽明經風熱所致。以人參敗毒散對四物湯加芩、連服之,外以松香一兩,枯礬五錢,輕粉三錢,為末,麻油調敷,月餘而愈。又一人患此,但脈沉,以前藥加大黃,治之漸愈。再服人參敗毒散而平。
黃錦芳治一僧,身癢異常,服驅風敗毒藥不愈。診其脈,左手俱平靜,惟脾脈湧突異常。詢得飲食無味,飽脹時噯。此內氣不清,而濁邪外溢於經絡也。用茯苓三錢,半夏二錢,木香八分,廣皮五分,川厚朴一錢,日服二劑,遂愈。
白話文:
瘙癢
一位婦女每年秋天都會雙手心發癢,抓撓後出現白色皮屑。如果勞累或生氣,就會發冷發熱,全身發癢起疙瘩。有人認為是風症,內服花蛇等藥物,外敷硫磺之類,又服用遇仙丹,結果熱渴加重,月經也不通。醫生認為是脾經和肝經血燥生風,先用加味逍遙散,熱渴症狀漸漸減輕。又用八珍湯、柴胡、山梔子,患處瘙癢的情況也稍微好轉。後來因為生氣,發熱、脅肋疼痛,患處紅腫,再次使用加味逍遙散,服用了四劑就好了。之後又用四君子湯、川芎、當歸、山梔子、丹皮,過了半年就痊癒了。
一位男子全身發癢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,脈象浮而澀。醫生以補血藥為主,間或配合益氣藥物,服用了一百付藥才痊癒。
宋先生全身發癢,抓破後形成潰瘍流膿,脈象浮而數,這是手足陽明經風熱引起的。醫生用人參敗毒散合四物湯,再加黃芩、黃連服用,外敷用松香一兩、枯礬五錢、輕粉三錢研末,麻油調敷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另有一人患有同樣的病症,但脈象沉,醫生在之前的藥方中加了大黃,病情逐漸好轉,再服用人參敗毒散後就痊癒了。
黃錦芳醫生治療一位僧人,全身奇癢無比,服用驅風敗毒藥物也不見效。診脈發現左手脈象平靜,只有脾脈異常突出。詢問得知,他飲食無味,飽脹時會打嗝。這是因為體內氣機不暢,濁邪外溢於經絡。醫生用茯苓、半夏、木香、廣皮、川厚朴等藥物,每天服用兩劑,於是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