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五(外科)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五(外科) (7)

1. 血風隱疹

薛立齋治一男子,面赤作渴,面常患小瘡作癢。服祛風藥,遍身發赤㿔。服白花蛇酒,更發赤暈。遍行砭刺,又服消風散,發熱口渴,飲水不止。謂肝經血虛而風熱也,用梔子清肝散及地黃丸料煎服,熱渴漸止,瘡漸結靨。用八珍湯、地黃丸,瘡靨漸脫,又復月餘,瘡漸愈。

一男子面生粉刺,或生小㿔,服消風散,瘡益甚。服遇仙丹,加遍身赤癢。仍服前藥,發熱焮腫。又服旬余,潰而出水,形體骨立。先用四君子、當歸、桔梗,四劑飲食稍進。又用八珍湯,數劑而痊。

一男子嗜膏粱炙爆、醇酒辛辣之物,遍身生㾦㿔,甚癢。服消風散之類,更起赤暈。又砭出血,其癢益甚。敷敗毒之劑,遂各成瘡,膿水津淫,眉毛漸脫,赤癢益甚。此脾經積熱傷血所致,先用犀角地黃湯加黃連治之。膿水漸止,乃以八珍湯加山梔、丹皮,眉毛漸生。因飲食失宜,胸腹作脹,飲食少思,或大便下血,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,飲食漸進,又用補中益氣湯而血止。仍用異功散加當歸、丹皮而痊。

一女子性急多怒,月經先期,患㾦㿔,色赤作癢,搔破膿水不止。服祛風藥,其瘡益甚。服花蛇酒,四肢瘛瘲,眉毛脫落。先用柴胡清肝散加鉤藤,數劑,又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,諸症漸愈。又用易老祛風丸而安。

一女子年十四,腕軟處生物如黃豆大,半在肉中,紅紫色,痛甚,諸藥不效。一方士以水銀四兩,白紙一張,揉熟,蘸水銀擦之,三日自落而愈。(李樓怪症)

朱丹溪治朱院君,三十餘,久患癮疹,身痹而紫色,與防風通聖散加牛蒡,為極細末,每一錢,水盞半,入薑汁,令辣,煎食熱飲之。

汪石山治一人,年逾六十,形瘦蒼紫,夜常身癢,搔之熱蒸,皮肉磊如豆粒,癢止熱散,肉磊亦消。醫用烏藥順氣、升麻和氣等,不效。診之,脈皆細濡近駛,曰:此血虛血熱也。而為順氣和血,所謂誅罰無辜,治非所宜。遂以生地、元參、白蒺藜、歸、芎、耆、芍、黃芩、甘草、陳皮煎服,月餘而愈。

一老人患疹,色微赤,作癢,發熱,以人參敗毒散,二劑少愈。以補中益氣湯加黃芩、山梔而愈。

一婦人遍身瘙癢,秋冬則劇,脈浮數,此風邪客於皮膚而然也,名曰血風。飲以消風散,及搽蛇床子散少可。更以四物湯加荊、防,數劑而愈。一婦患此,夏月尤甚,脈洪大,以何首烏散;一婦患赤斑瘙癢,搔破成瘡,出水久而不愈,內服當歸飲,外搽蛇床子散。並愈。又一婦患此,諸藥不應,以四生散,數服而愈。

大抵婦人體虛,風邪客於皮膚,則成白疹。寒濕客於肌肉,鬱熱而為赤疹。色雖有異,治法頗同。凡人汗出,不可露臥及浴。經云:汗出見濕,乃生痤痱。雷公云:遍身風疹,酒調生側柏。用之屢驗。

白話文:

血風隱疹

一位男子面部潮紅口渴,臉上經常長小瘡並發癢。服用祛風藥後,全身發紅腫脹。服用白花蛇酒後,紅腫加劇。針灸治療後,又服用消風散,出現發熱口渴,不停地喝水。醫生判斷是肝經血虛風熱,於是用梔子清肝散和地黃丸煎服,熱渴症狀逐漸減輕,瘡瘍逐漸結痂。之後服用八珍湯和地黃丸,瘡痂逐漸脫落,一個多月後,瘡瘍痊癒。

另一位男子面部長粉刺和小腫塊,服用消風散後病情加重。服用遇仙丹後,全身發紅發癢。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,出現發熱腫脹。服用十多天後,瘡瘍潰爛流膿,身體消瘦。醫生先用四君子湯、當歸、桔梗,四劑後飲食有所改善。然後服用八珍湯,幾劑後痊癒。

一位男子嗜好肥甘厚味、醇酒辛辣之物,全身長滿疙瘩,奇癢難耐。服用消風散等藥物後,紅腫加劇。針灸放血後,瘙癢更甚。外敷敗毒藥後,疙瘩變成瘡瘍,流膿不止,眉毛逐漸脫落,瘙癢加重。醫生診斷為脾經積熱傷血,先用犀角地黃湯加黃連治療。膿水漸止後,改用八珍湯加山梔、丹皮,眉毛也漸漸長出來。因飲食不當,出現胸腹脹滿、食慾不振,甚至大便出血,醫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,飲食逐漸好轉,再用補中益氣湯止血。之後繼續服用異功散加當歸、丹皮而痊癒。

一位女子性情急躁易怒,月經提前,患有疙瘩,顏色紅赤並伴有瘙癢,抓破後流膿不止。服用祛風藥後,病情加重。服用花蛇酒後,四肢抽搐,眉毛脫落。醫生先用柴胡清肝散加鉤藤,幾劑後,再用加味逍遙散加鉤藤,諸症狀逐漸好轉。最後服用易老祛風丸而痊癒。

一位十四歲的女子手腕柔軟處長出黃豆大小的腫物,一半埋在肉裡,紅紫色,疼痛劇烈,各種藥物均無效。一位醫生用四兩水銀和一張白紙揉勻,蘸水銀擦拭腫物,三天后腫物自行脫落而痊癒。(李樓怪症)

朱丹溪治療一位三十多歲的朱院君,久患癮疹,身體麻木且呈紫色,用防風通聖散加牛蒡研成極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半碗水加薑汁煎煮服用,趁熱飲用。

汪石山治療一位六十多歲的瘦弱男子,皮膚蒼白發紫,夜晚經常瘙癢,抓撓後發熱,皮膚像豆粒一樣隆起,瘙癢止後熱感也消散,隆起的皮膚也消退。醫生用烏藥順氣、升麻和氣等藥物無效。診脈後發現脈象細弱,略微快速,診斷為血虛血熱,認為順氣和血的方法不當,於是用生地、元參、白蒺藜、當歸、川芎、獨活、白芍、黃芩、甘草、陳皮煎服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

一位老人患疹,顏色微紅,發癢,發熱,服用人參敗毒散兩劑後稍有好轉,之後服用補中益氣湯加黃芩、山梔痊癒。

一位婦女全身瘙癢,秋冬季節加重,脈象浮數,診斷為風邪侵犯皮膚,稱為血風。服用消風散,並外搽蛇床子散,效果較好。再服用四物湯加荊芥、防風,幾劑後痊癒。另一位婦女患此病,夏季加重,脈象洪大,服用何首烏散;另一位婦女患有紅斑瘙癢,抓破後成瘡,流膿久治不愈,內服當歸飲,外搽蛇床子散,均痊癒。還有一位婦女患此病,各種藥物均無效,服用四生散幾劑後痊癒。

總而言之,婦女體虛,風邪侵犯皮膚,則會形成白疹;寒濕侵犯肌肉,鬱熱則會形成赤疹。雖然顏色不同,但治療方法大致相同。凡是出汗後,都不可露宿或洗澡。經書記載:汗出遇濕,則生痤痱。雷公說:全身風疹,可用酒調生側柏治療,屢試不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