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11)
卷三十四(外科) (11)
1. 流注
一婦人稟弱性躁,脅臂腫痛,胸膈痞悶,服流氣敗毒藥反發熱。以四七湯數劑,胸寬氣利。以小柴胡對四物加陳皮、香附,腫痛亦退。大抵婦人性執著,不能寬解,多被七情所傷,遂致遍身作痛,或肢節腫痛,或氣填胸滿,或如梅核塞喉,咽吐不出,或痰涎湧盛,上氣喘急,或嘔逆噁心,甚者渴悶欲絕,產婦多有此症。宜服四七湯,先調滯氣,更以養血之藥。
若因憂思,致小便白濁者,用此湯吞青州白丸子,屢效。
一婦人腿患筋攣骨痛,諸藥不應,脈遲緊,用大防風湯二劑頓退,又二劑而安。又一婦人亦然,先用前湯二劑,更服黑丸子而痊。此二患失治,必潰成敗症。
一老人傷寒,表邪未盡,股內患腫發熱。以人參敗毒散二劑,熱止。灸以香附餅,又小柴胡加二陳、羌活、川芎、歸身、白朮、枳殼,數劑而散。
一男子肩胛患之,微腫,形勞氣弱。以益氣養榮湯,服黑丸子及木香、生地作餅覆患處,熨之。月餘膿成針之,仍服前藥而愈。
一男子臂腫筋攣骨痛,年餘方潰,不斂。診其脈更虛,以內塞散一料,少愈。以十全大補湯,及附子餅灸之而痊。《精要》云:留積經久,極陰生陽,寒化為熱,以此潰多成瘻,宜早服內塞散排之。
一男子腿患流注,潰而不斂。用人參養榮湯及附子餅,更以補劑煎膏貼之,兩月而愈。
通府李廷儀患流注,唾痰氣促,自恃知醫,用化痰理氣等劑,半載而潰。用托裡等劑,膿水淋漓,腫硬不消,寒熱往來,飲食少思,肌肉消瘦,大便不實,手足時冷,兩尺脈浮大,按之微細。曰:此屬命門火衰,當用八味丸。不信,乃服參、耆、歸、術之類,更加痰喘,泄瀉。服八味丸、益氣湯,年餘而痊。
一婦人背患流注,內潰脹滿,服流氣化痰之劑,自汗盜汗,脈大而弱,此元氣虧損之症也。與參、耆各一兩,歸、術各五錢,肉桂二錢,服而針之。至夜半,始出稀膿二碗許。翼日,大汗倦甚,煩熱作渴,揚手氣促,脈洪大而數,仍用前藥加附子一錢,炙草二錢,二劑脈症悉退。又以六君子加薑、桂,二十餘劑,始離床褥。
後因勞復寒熱,作渴汗出,時仲冬,寢幃氣出如霧,用十全大補湯加桂、附,二劑而痊。
一學士年十六,患此症二載矣,脈洪大而數,膿清熱渴,食少體倦,夜間盜汗,午前畏寒。曰:真氣不足,邪氣有餘,治之無功矣。午前以四君子湯加芎、歸、炙草,午後以四君子加五味、麥冬、參、耆,兩月諸症遂可一二。又有用滲利之劑,保其必生者,三月後,形體骨立,後竟不救。
一弱人患流注內潰,出敗膿五六碗,是時口眼歪斜,以獨參湯加附子二錢,二劑少愈。更以十全大補之劑,月餘而痊。大抵瘡瘍膿血既泄,當大補氣血為先,雖有他症,當以末治之。凡癰潰發熱惡寒,皆屬氣血虛甚。若左手脈不足者,用補血藥。元戎云:若人飲食疏,精神氣血弱,肌肉消薄,榮衛之氣短促而澀滯,故寒搏腠理,閉鬱而為癰腫。當補之,以接虛怯之氣。
白話文:
流注
一位體質虛弱、性情急躁的婦女,患有脅肋和手臂腫痛、胸膈痞悶的症狀,服用流氣敗毒藥後反而發熱。服用四七湯幾劑後,胸悶寬解,氣血流通。接著服用小柴胡湯合四物湯,再加陳皮、香附,腫痛也消退了。大多數婦女性格執著,不易放鬆,常因七情所傷而導致全身疼痛,有的出現肢節腫痛,有的胸悶氣脹,有的像梅核卡在喉嚨,吞咽困難,有的痰涎壅盛,上氣喘不過氣,有的嘔吐噁心,嚴重者則口渴煩悶,幾乎昏厥,產婦多見此症。宜服用四七湯先調理停滯的氣血,再用養血的藥物。
如果因憂思導致小便白濁,服用四七湯並服用青州白丸子,屢試有效。
一位婦女腿部患有筋攣骨痛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,脈象遲緩緊細,服用大防風湯兩劑後症狀迅速減輕,再服用兩劑後痊癒。另一位婦女也是如此,先服用大防風湯兩劑,再服用黑丸子而痊癒。這兩個病例若未及時治療,必然潰爛成頑固的疾病。
一位老人患傷寒,表邪未盡,大腿內側腫痛發熱。服用人參敗毒散兩劑後,發熱停止。用香附餅灸患處,再服用小柴胡湯,加二陳湯、羌活、川芎、當歸身、白朮、枳殼等藥,服用幾劑後腫痛消散。
一位男子肩胛骨部位患病,輕微腫脹,形體勞累,氣血虛弱。服用益氣養榮湯,服用黑丸子,並用木香、生地黃製成藥餅敷貼患處,熨熱。一個多月後膿液形成,用針刺破,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手臂腫脹,筋攣骨痛,一年後才潰爛,久久不癒合。診脈發現脈象更加虛弱,服用內塞散一劑後略有好轉。服用十全大補湯,並用附子餅灸患處而痊癒。《精要》中記載:積聚日久,陰氣極盛則轉化為陽,寒邪化為熱邪,因此潰爛多形成廔管,宜及早服用內塞散排出膿液。
一位男子腿部患有流注,潰爛而不癒合。服用人參養榮湯,並用附子餅灸患處,再用補益藥物煎成膏藥敷貼,兩個月後痊癒。
通府的李廷儀患有流注,伴有唾液增多、氣喘等症狀,自恃醫術,服用化痰理氣的藥物,半年後潰爛。服用托裡等藥物後,膿水不斷流出,腫硬不消,寒熱往來,食慾不振,肌肉消瘦,大便不成形,手足時冷,寸口脈浮大,按之則微細。診斷為命門火衰,應該服用八味丸。他不相信,服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藥物後,痰喘加重,腹瀉不止。服用八味丸、益氣湯一年後痊癒。
一位婦女背部患有流注,內部潰爛脹滿,服用流氣化痰的藥物後,自汗盜汗,脈象洪大而虛弱,這是元氣虧損的症狀。給予人參、黃耆各一兩,當歸、白朮各五錢,肉桂二錢,服藥並針刺患處。直到半夜,才排出稀薄膿液約兩碗。第二天,大汗淋漓,極度疲倦,煩熱口渴,舉手氣促,脈象洪大而數,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,再加附子一錢,炙甘草二錢,兩劑後脈象症狀都消退了。再服用六君子湯加生薑、肉桂,二十多劑後才能下床。
後來因為勞累再次出現寒熱、口渴、汗出等症狀,時值仲冬,臥室裡氣息如霧一般,服用十全大補湯加桂枝、附子,兩劑後痊癒。
一位十六歲的學士患此病兩年了,脈象洪大而數,膿液清稀,口渴,食慾不振,體倦乏力,夜間盜汗,上午畏寒。診斷為真氣不足,邪氣有餘,治療效果不佳。上午服用四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、炙甘草,下午服用四君子湯加五味子、麥冬、人參、黃耆,兩個月後症狀有所好轉。也有人用滲利藥物,保其不死,三個月後,形體消瘦,最後還是沒有救活。
一位體質虛弱的人患有流注,內部潰爛,排出敗壞的膿液約五六碗,當時口眼歪斜,服用獨參湯加附子二錢,兩劑後略有好轉。再服用十全大補湯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大多數瘡瘍膿血排出後,應當先大補氣血,即使有其他症狀,也應當後治。凡是癰疽潰爛伴有發熱惡寒的,都屬於氣血虛甚。如果左手脈象虛弱,應當服用補血藥物。元戎說:如果飲食不節,精神氣血虛弱,肌肉消瘦,榮衛之氣短促而阻塞,所以寒邪侵犯肌膚,閉塞不通而形成癰腫。應當補益,以接續虛弱的氣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