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(外科) (9)

1. 流注

(徐靈胎曰:流注者,纏綿不已,或五或七或九,愈者愈,發者發,變化萬端。若新生一兩個,旋即消潰,非真流注也。)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因暴怒而腰腫一塊,或胸膈不利,或走氣作痛。此榮氣鬱滯,與方脈流氣飲,數劑而止。更以小柴胡湯對四物加香附、貝母,月餘而愈。

一婦人患流注,遇勞必痛,眾手按之,痛乃止。屬氣血俱虛,用十全大補湯、六味丸、逍遙散而愈。

一婦人先肢體作痛,後患流注,發熱惡寒,食少脅脹,月經不調,痰盛喘嗽,五心煩熱,健忘驚悸,盜汗無寐。悉屬肝脾虧損,氣血不足,用十全大補、加味歸脾兼服,諸症悉痊。

一婦人素頭暈,患流注,月經遲少。此屬中氣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而愈。後因勞仆地,月經如湧,此勞傷火動,用前湯加五味子,一劑而愈。

一婦人患前症,用行氣化痰等,胸膈不利,飲食少思。用疏利之藥,大便作泄,中滿不食。此脾胃復傷,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,脾胃健,飲食進。又用六君子加芎、歸,百餘劑始全愈。

一婦人素鬱結,肩臂各腫如覆杯,此肝脾虧損。用加味逍遙散,多用補氣藥。右手脈不足,補氣藥當多於補血藥,切不可發表。

薛立齋治一男子,腿患腫,肉色不變,不痛,脈浮而滑。以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茯苓、枳殼、木香飲之,以香附餅熨之。彼謂氣無補法,乃服方脈流氣飲,愈虛。復求治,以六君子湯加芎、歸,數劑,飲食稍進。再用補劑,月餘而消。夫氣無補法,俗論也。以其為病痞悶壅塞,似難於補。

殊不知正氣虛而不能運行,則邪氣滯而為病。經云:壯者氣行則愈,弱者則著而為病。苟不用補法,氣何由而行乎?(經語,在流注門尤為吃緊。)

一婦人潰後發熱,以為虛。彼不信,仍服敗毒藥,果發大熱,竟至不救。夫潰瘍雖有表症發熱,宜以托裡藥為主,佐以表散之劑,何況瘰癧流注乎?若氣血充實,經絡通暢,決無患者。此症之因,皆由氣血素虧,或七情所傷,經絡鬱結,或腠理不密,六淫外侵,墜道壅塞。若不審其所因,辨其虛實,鮮不誤人。

一男子腿患流注,久而不斂,飲大補藥及附子餅,更用針頭散紝之而愈。

一男子患臂年餘尚硬,飲食少思,朝寒暮熱。以八珍湯加柴胡、地骨皮、丹皮,月餘而寒熱少止。繼以益氣養榮湯,及附子餅灸之,兩月餘膿成,針之,更服人參養榮湯,半載而痊。

一婦人患此症,膿潰清稀,脈弱惡寒,久而不愈。服內塞散,灸以附子餅而痊。

一婦人腰間患一小塊,肉色如常,不潰發熱。謂當以益氣養榮湯,解鬱之藥治之。不信,別服流氣飲,後針破出水,年餘而歿。

一婦人流注久不斂,忽發寒熱。決其氣血俱虛,彼反服表散之劑,果大熱亦死。大抵流注之症,多因鬱結,或暴怒,或脾氣虛,濕氣逆於肉理;或腠理不密,寒邪客於經絡;或閃撲,或產後,瘀血流注關節;或傷寒,餘邪未盡為患。皆因真氣不足,邪得以乘之。常治郁者開之,怒者平之,閃撲及產後瘀血者散之,脾虛及腠理不密者徐而補之,傷寒餘邪者調而解之。大要以固元氣為主,佐以見症之藥。

白話文:

流注

徐靈胎說:「流注的症狀纏綿不癒,病程或五個月、七個月、九個月不等,病情時好時壞,變化多端。如果只長出一個或兩個小腫塊,很快就潰爛消失,那並不是真正的流注。」

薛立齋曾治療一位婦人,因暴怒導致腰部腫起一塊,並伴有胸膈不適、氣血運行不暢而疼痛的症狀。這是由於榮氣鬱滯所致,薛立齋用「方脈流氣飲」治療,幾劑藥後就痊癒了。之後又用小柴胡湯配合四物湯,再加入香附、貝母,一個多月後病症完全痊癒。

一位婦人患有流注,勞累時就會疼痛,眾人用手按壓患處,疼痛就會減輕。診斷為氣血兩虛,於是用十全大補湯、六味丸、逍遙散治療,最終痊癒。

一位婦人起初是肢體疼痛,之後患上流注,並伴有發熱、惡寒、食慾不振、脅肋脹滿、月經不調、痰多咳嗽喘息、五心煩熱、健忘、驚悸、盜汗、失眠等症狀。這些症狀都是肝脾虧損、氣血不足造成的,於是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歸脾湯的藥材一起服用,所有症狀都痊癒了。

一位婦人平素頭暈,患上流注,月經推遲且量少。這是因為中氣虛弱,用補中益氣湯治療痊癒。後來因為勞累跌倒,月經量突然增多,這是勞傷導致火氣旺盛,於是用之前的補中益氣湯再加入五味子,一劑藥就痊癒了。

一位婦人患有上述症狀,用行氣化痰的藥物治療後,胸膈仍然不適,飲食減少,食慾不振。使用通利大便的藥物後,大便稀溏,腹部脹滿,不想吃東西。這是因為脾胃再次受損,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炮薑,脾胃功能恢復後,飲食就正常了。之後又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,服藥一百多劑才完全痊癒。

一位婦人平素鬱結,肩膀和手臂腫脹,腫塊像覆蓋著杯子一樣大,這是肝脾虧損。於是用加味逍遙散,並大量使用補氣的藥物治療。因為右手脈象微弱,所以補氣的藥物要比補血的藥物多,絕對不能用發散的藥物。

薛立齋曾治療一位男子,腿部患有腫塊,皮膚顏色沒有變化,不疼痛,脈象浮滑。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茯苓、枳殼、木香,並用香附餅熱敷患處。病人認為氣虛不應該用補益的方法,於是改服方脈流氣飲,病情更加虛弱。再次求醫後,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,服用幾劑藥後,飲食稍有改善。之後再用補益的藥物,一個多月後腫塊消退。其實氣虛不應該用補益的方法,只是世俗的偏見。因為病症表現為痞滿、壅塞,似乎很難用補益的方法治療。

殊不知,正氣虛弱不能正常運行,邪氣就會停滯而導致疾病。經書上說:「體質強壯的人,氣血運行暢通就會痊癒;體質虛弱的人,邪氣就會停滯而致病。」如果不用補益的方法,氣血怎麼可能運行呢?(這句話在治療流注方面尤其重要。)

一位婦人潰瘍癒合後發熱,認為是氣虛。她不相信醫生的診斷,繼續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結果病情加重,高燒不退,最終不治身亡。其實潰瘍雖然有表證發熱的症狀,但治療應該以補益內裡為主,輔以疏散表邪的藥物,更何況是瘰癧和流注呢?如果氣血充盈,經絡通暢,就不會得這種病。這種病的成因,都是因為氣血素虛,或者七情所傷,經絡鬱結,或者腠理疏鬆,外邪入侵,氣血運行受阻。如果不仔細探究病因,辨別虛實,很容易誤治。

一位男子腿部患有流注,很久都不癒合,服用大補的藥物,並用附子餅熱敷,還用針刺排膿,最終痊癒。

一位男子患有手臂流注,一年多了仍然腫硬,飲食減少,食慾不振,早晨怕冷,晚上發熱。用八珍湯加柴胡、地骨皮、丹皮治療,一個多月後寒熱症狀減輕。接著用益氣養榮湯,並用附子餅灸患處,兩個多月後膿液形成,用針刺排膿,再服用人參養榮湯,半年後痊癒。

一位婦人患有這種病,膿液稀薄清亮,脈象微弱,怕冷,很久都不癒合。服用內塞散,並用附子餅灸患處,最終痊癒。

一位婦人腰部患有一個小腫塊,皮膚顏色正常,沒有潰爛和發熱。認為應該用益氣養榮湯和疏肝解鬱的藥物治療。她不相信,另服方脈流氣飲,後來用針刺排膿,一年後去世了。

一位婦人流注很久都不癒合,突然發熱。判斷是氣血兩虛,但她卻服用疏散表邪的藥物,結果高燒不退,也去世了。總之,流注的症狀,大多是因為氣鬱,或者暴怒,或者脾胃虛弱,濕氣逆於肌肉;或者腠理疏鬆,寒邪侵犯經絡;或者閃挫傷,或者產後瘀血流注關節;或者傷寒病後,餘邪未盡而致病。這些都是因為真氣不足,邪氣得以乘虛而入。治療時,氣鬱者要疏通它,暴怒者要平息它,閃挫傷和產後瘀血者要散瘀,脾胃虛弱和腠理疏鬆者要慢慢補益,傷寒餘邪者要調和解毒。總之,治療的根本是固護元氣,再根據症狀輔以其他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