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8)
卷三十四(外科) (8)
1. 瘰癧
以上三物,各等分為末,煉蜜為丸。日服三次,每服三分,淡薑湯送下。此治瘰癧惡核流注之專藥也。
一王姓媳,頸內瘰癧數個,兩腋惡核三個,又大腿患一毒,不作痛癢,百餘日後,日漸發大,形大如斗,按之如石,皮現青筋,常作抽痛。王視之曰:此石疽也。初起時可消,今日久發大,上現筋紋,雖按之如石,然其根下已成膿矣。如偶作一抽之痛,乃是有膿之症也。上現青筋者,其內已作黃漿,可治。
如上現小塊,高底如石岩者,不治;三日後,主發大痛不潰而死。如現紅筋者,其內已通血海,不治。倘生斑點,即自潰之症,潰即放血,三日內斃。今患現青,若醫至軟,為半功。潰後膿變稠後,可冀收功也。外以活商陸根搗塗,內服陽和湯,十日則止一抽之痛,十三劑內外作癢,十六劑頂軟,十八劑通患軟,頸項之癧,兩腋之核,盡行消散。
止剩石疽高起,內膿袋下,令服參一錢,於筋絡處先以銀針穿之,後以刀闊其口,以紙針塞入口內,次日兩次流水斗余。大劑滋補托裡,刪去人參,倍用生耆,服十劑甚相安。一醫令將耆、草俱炙用,三日,四圍發腫,內作疼痛。復延王治,王照前方,服二十餘劑,外以陽和膏滿貼患此,獨留患孔,加以布捆綁。
王曰:凡經潰陰疽將愈,則外皮漸活而內膜生,斯為佳兆。所出之膿,在皮裡膜外,僅以空弄,又不能以生肌散藥放入。內服溫補滋陰養血,溫暖膏藥之用捆,使其皮膜相連,易於膿盡,且又易於連接生肌。果綁後數日,內膿濃厚,加參服兩月收功。
化核膏,專治瘰癧,貼即暗消。內服子龍丸方,可除根,並杜後發。壁虎十四個,蜘蛛二十八個,蝸牛三十六個,用菜油四斤,熬枯去渣。再入鮮首烏藤葉、甘菊根、薄荷、牛蒡草、蒼耳草各半斤,用武火熬枯去渣。俟油冷,再入連翹、元參、苦參、白蘞、白芥子、殭蠶、水紅子、大黃、荊芥、防風各四兩,浸一宿,熬枯去渣,再熬至滴水成珠。
每油一斤加黃丹七兩,熬黑,加入丁香油二錢,麝香二錢,蘇合油一兩,攪勻,退火,攤貼。凡治瘰癧,忌用海藻、夏枯草,久服則成癧勞。後數年內,忌食香橙,食則復發。
白話文:
瘰癧
將幾種藥材磨成粉末,用蜂蜜做成藥丸。每天服用三次,每次三分,用淡薑湯送服。這是治療瘰癧及惡性腫塊流注的特效藥。
一位王姓婦女,頸部有幾個瘰癧,腋下有三個惡性腫塊,大腿上還有一個毒腫,沒有疼痛或搔癢感。一百多天後,腫塊逐漸增大,像斗一般大,按壓起來像石頭一樣硬,皮膚上出現青筋,經常抽痛。王醫生診斷這是石疽。初期可以消退,但現在久病發作,腫塊表面出現筋紋,雖然按壓像石頭一樣硬,但根部已經化膿了。偶爾抽痛,就是有膿的症狀。皮膚上出現青筋,表示裡面已經化成黃色膿液,可以治療。
如果腫塊表面是小塊狀,高低不平像石頭一樣,就無法治療;三天後,會劇痛不潰爛而死亡。如果出現紅筋,表示裡面已經通到血海,無法治療。如果出現斑點,就是會自行潰爛的症狀,潰爛後放血,三天內就會死亡。現在患者出現青筋,如果治療得當,就能痊癒一半。潰爛後膿液變稠,就可以期待痊癒。外敷搗碎的商陸根,內服陽和湯,十天就能止住抽痛,十三劑藥後就會奇癢難耐,十六劑藥後腫塊變軟,十八劑藥後腫塊完全變軟,頸部的瘰癧和腋下的腫塊都會消失。
只剩下高起的石疽,裡面有膿袋,讓患者服用一錢人參,先用銀針在筋絡處穿刺,然後用刀子劃開傷口,用紙條塞進傷口內,第二天會流出大量膿液。之後大量滋補托裡,去除人參,加倍使用生黃耆,服用十劑藥後情況就很好。一位醫生建議將黃耆和藥草都炙烤後再使用,三天後,四周腫脹疼痛。又請王醫生治療,王醫生按照之前的藥方,服用二十多劑藥,外敷陽和膏,只留下傷口,用布條捆綁。
王醫生說:凡是經潰爛的陰疽將要痊癒,外皮就會逐漸恢復活力,內膜也會再生,這是好兆頭。膿液是在皮膚和內膜之間,只是空虛的膿腔,不能使用生肌散藥放入。內服溫補滋陰養血的藥物,使用溫暖的膏藥捆綁,使皮膚和內膜相連,更容易使膿液排盡,更容易使傷口癒合。果然,捆綁幾天后,膿液變濃稠,加服人參,服用兩個月後痊癒。
化核膏,專門治療瘰癧,敷上就能暗消。內服子龍丸,可以根治,並預防再次發生。壁虎十四個,蜘蛛二十八個,蝸牛三十六個,用菜油四斤,熬乾去渣。再加入鮮首烏藤葉、甘菊根、薄荷、牛蒡草、蒼耳草各半斤,用武火熬乾去渣。等油冷卻後,再加入連翹、元參、苦參、白蘞、白芥子、殭蠶、水紅子、大黃、荊芥、防風各四兩,浸泡一夜,熬乾去渣,再熬到滴水成珠。
每斤油加入七兩黃丹,熬成黑色,加入丁香油二錢,麝香二錢,蘇合油一兩,攪拌均勻,離火,攤開敷貼。凡是治療瘰癧,忌用海藻、夏枯草,長期服用會導致瘰癧勞損。之後幾年內,忌食香橙,吃了會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