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(外科) (6)

1. 瘰癧

繆仲淳治朱文學鏕患癧,為灸肩井、肘尖兩穴,各數壯而愈。(《廣筆記》)

薛立齋治一婦人,患瘰癧,延至胸腋,膿水淋漓,日久五心煩熱,肢體疼痛,頭目昏重,心忪頰赤,口乾咽燥,發熱盜汗,食少嗜臥,月水不調,臍腹作疼。謂非瘡故,乃血虛而然也。服逍遙散,月餘少可。更服八珍湯加丹皮、香附,又月餘而經通。再加黃耆、白朮,兩月餘而愈。

沈氏室患瘰癧,久而不消,自汗惡寒,此氣血俱虛也。遂以十全大補湯,月餘而潰。然堅核雖取,而瘡口不斂,更灸以豆豉餅,仍與前藥加烏藥、香附,兩月而愈。大抵堅而不潰,潰而不合,皆由氣不足也。嘗見患此者,瘡口雖合而不加補,往往變為瘵症。

薛立齋治一婦人,因怒耳下腫痛,以荊防敗毒散加連翹、黃芩,四劑而愈。嘗治此旬日不消者,以益氣血藥,及飲遠志酒,(遠志一味,末之,酒一盞調,澄清飲之。以渣敷,先宜泔浸患處。治女人乳疽尤效。)其腫自消。若無膿者亦自潰。不戒忿怒者難治。

一婦人發怒,耳下焮腫,頭痛寒熱,與荊防敗毒散加黃芩,表症悉退,但飲食少思,日晡發熱。東垣云:雖有虛熱,不可太攻,熱去則寒生也。遂以小柴胡湯加地骨皮、川芎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,十餘劑而愈。次年春,復腫堅不潰,來索方,與八珍湯加香附、柴胡、地骨皮、桔梗,自制服之。

至六七劑,以為延緩,仍服人參敗毒散,勢愈甚。又服流氣飲,則盜汗發熱,口乾少食。至秋復求治,診視氣血虛極,辭不治,果歿。今人有瘡瘍,不審元氣虛實,病在表裡,便服敗毒、流氣藥,殊不知敗毒散乃發表之劑,果有表症,亦只宜一二服,多則元氣反損,其毒愈甚,雖有人參莫補。

流氣飲乃耗血之劑,果氣結膈滿,亦只宜一二服,多則血氣愈傷,反為敗症,雖有芎、歸莫救。丹溪云:此不因膏粱丹毒之變,因虛勞氣鬱所致也。

一婦人患瘰癧不消,膿清不斂,以八珍湯治之,少愈。忽肩背痛不能回顧,此膀胱經氣鬱所致,當以防風通氣湯治之。蓋膀胱之脈,始於目內眥,上頂巔,至腦後,過風府,下項走肩膊,一支下腰膂。是經氣動,則脊痛項強,腰似折。按此非膀胱經症而何?彼乃云:瘰癧,膽經病也。

其脈主行項側,即是經火動而然。遂自服清肝降火之藥,反致不食,痛盛。復求治,診其脈,胃氣愈弱,先以四君子湯加陳皮、炒芍、半夏、羌活、蔓荊子,四劑,食進痛止。繼以防風通氣湯,二劑而愈。又一婦流注潰久,忽發熱,乃虛也,與補藥二劑。不用,另用人參敗毒散,大熱而斃。

夫老弱之人,雖有風邪,亦宜以補中益氣湯治之,況又非表症而峻表,不死何俟?(瘰癧乃虛損之症,最為難治。古人雖有成法,而用之多不驗。余得一膏藥方,用紅毛雄雞一隻,取全骨一具,先用麻油煎枯,去渣,入降香五兩,千里奔即騾馬修下蹄甲五錢,當歸、甘草各一錢,槐枝三十寸。煎枯去渣,黃丹收膏,紅絹攤貼。

白話文:

繆仲淳治療朱文學的頸部腫塊,用灸法灸肩井穴和肘尖穴,每次灸幾壯就治好了。(《廣筆記》記載)
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患有頸部腫塊,蔓延至胸部腋下,膿水不斷流出,時間長了出現五心煩熱、肢體疼痛、頭昏眼重、心悸面紅、口乾咽燥、發熱盜汗、食慾不振嗜睡、月經不調、臍腹疼痛等症狀。薛立齋認為這不是普通的瘡瘍,而是血虛引起的。於是給她服用逍遙散,一個多月後症狀有所減輕。之後又服用八珍湯加丹皮、香附,一個多月後月經恢復正常。再加入黃耆、白朮,兩個多月後痊癒。

沈氏的妻子患有頸部腫塊,很久都不消退,還伴有自汗惡寒的症狀,這是氣血都虛弱的表現。於是服用十全大補湯,一個多月後腫塊潰爛。雖然腫塊消除了,但傷口卻癒合不了,於是又用豆豉餅灸,並繼續服用之前的藥物,再加入烏藥、香附,兩個月後痊癒。總之,腫塊堅硬不潰爛,或潰爛後癒合不了,都是由於氣虛造成的。曾經見過患這種病的人,即使傷口癒合了,如果不進一步補益,往往會轉變成其他更嚴重的疾病。
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女,因為生氣導致耳下腫痛,用荊防敗毒散加連翹、黃芩,四劑藥就治好了。曾經治療過一些腫痛十多天都不消退的患者,用益氣補血的藥物,以及服用遠志酒(用遠志磨成粉末,用一盞酒調勻,取澄清部分飲用,藥渣敷在患處,最好先用淘米水浸泡患處),腫痛就會自行消退。即使沒有膿液的也會自行潰爛。但若不能戒除怒氣,則難以治療。

一位婦女因生氣導致耳下紅腫疼痛、頭痛發熱,服用荊防敗毒散加黃芩後,表證都消退了,但飲食減少,思慮減少,下午發熱。東垣(張仲景)說:即使有虛熱,也不能過度攻邪,熱邪退了,寒邪就會產生。於是用小柴胡湯加地骨皮、川芎、當歸、茯苓、白朮、陳皮,十幾劑藥就治好了。次年春天,腫塊再次出現,堅硬不潰爛,她再次求醫,開了八珍湯加香附、柴胡、地骨皮、桔梗的處方,讓她自己服用。

服用了六七劑後,病情似乎延緩了,於是又服用人參敗毒散,病情卻加重了。又服用流氣飲,結果出現盜汗發熱、口乾食少等症狀。到秋天再次求醫,診斷為氣血極度虛弱,醫生拒絕治療,結果病人去世了。現在很多人患有瘡瘍疾病,不了解元氣虛實,也不了解病在表裡,就服用敗毒、流氣等藥物,殊不知敗毒散是發表之劑,即使有表證,也只適合服用一兩劑,服用過多會損傷元氣,毒邪反而加重,即使服用人參也無法補救。

流氣飲是耗血之劑,即使氣血鬱結於胸膈,也只適合服用一兩劑,服用過多會損傷血氣,反而造成更壞的結果,即使服用川芎、當歸也無法挽救。丹溪(朱丹溪)說:這種病不是因為膏粱厚味、丹毒引起的,而是因為虛勞氣鬱所致。

一位婦女患有頸部腫塊,久治不愈,膿液稀薄,傷口癒合不了,服用八珍湯後稍有改善。突然出現肩背疼痛,不能回頭,這是膀胱經氣鬱造成的,應該服用防風通氣湯治療。因為膀胱經的脈絡,從目內眥開始,上行至頭頂,到達腦後,經過風府穴,向下經過項部到達肩膊,一部分下行至腰部。這個經絡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引起脊柱疼痛、項強、腰部好像要斷掉一樣。根據這些症狀,這不就是膀胱經的病症嗎?有人說:頸部腫塊是膽經的病症。

膽經的脈絡主要經過項部側面,這是經絡中的火邪引起的。於是她自己服用清肝降火藥物,結果導致食慾不振,疼痛加劇。再次求醫,診脈發現胃氣更加虛弱,於是先用四君子湯加陳皮、炒芍藥、半夏、羌活、蔓荊子,四劑藥後,食慾增加,疼痛減輕。接著服用防風通氣湯兩劑就痊癒了。還有一位婦女,流注潰爛很久了,突然發熱,這是虛證,給她服用補益藥物兩劑,沒有效果,又服用人參敗毒散,結果高熱而死。

對於老年體弱的人,即使有風邪,也應該用補中益氣湯治療,何況又不是表證,卻用發散表邪的藥物,不死才怪呢?(頸部腫塊是虛損造成的疾病,最難治療。古人雖然有成熟的療法,但實際應用中往往效果不佳。我得到一個膏藥方子,用一隻紅毛雄雞,取其全部骨骼,先用麻油煎熬至枯乾,去掉渣滓,加入降香五兩,千里奔(即騾馬修蹄的鐵片)五錢,當歸、甘草各一錢,槐枝三十寸。煎熬至枯乾去掉渣滓,用黃丹收膏,用紅綢布攤開貼敷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