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4)
卷三十四(外科) (4)
1. 瘰癧
經果通而不止,飲食愈少,更加潮熱,遂致不救。經云:女子七歲腎氣盛,齒更髮長。二七天癸至,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。然過期而不至,是為失常,必有所因。夫人之生,以血氣為本,人之病,未有不先傷陰血者。婦女得之,多患於七情。寇宗奭曰:世有室女童男,積想在心,思慮過多,當多致勞損。
男子則神色先喪,女子則月水先閉。何以致然?蓋憂愁思慮則傷心,心傷則血逆竭,血逆竭則神色先散,而月水先閉也。火既受病,不能榮養其子,故不嗜食。脾既虛,則金氣虧,故致咳嗽既作。水氣絕,故四肢干。木氣不充,故多怒,鬢髮焦,筋骨痿。俟五臟傳遍,故卒不能死者,然終死矣。
此一種於勞中最難治。蓋病起於五臟之中,無有已期,藥力不可及也。若或自能改易心志,用藥扶接,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。舉此為例,其餘諸方可按脈與症而治之。
一男子先於耳前下患瘰癧將愈,次年延及項側、缺盆,三年遂延胸及腋,不愈。診之肝脈弦數,以龍薈、散堅二丸治之,將愈,肝脈尚數。四年後,小腹陰囊內股皆患毒,年餘不斂,脈診如前,以清肝養血及前丸而愈。
薛立齋云:一富商項有瘰痕一片,頗大,云因怒而致,困苦二年,百法不應。忽方士與藥一服,即退二三,再服頓退,四服而平。以重禮求之,乃必效散。又一媼治此,乃用中品錠紝瘡內,以膏藥貼之,其根自腐。未盡再用,更搽生肌散藥,數日即愈。又一道人治此,用雞子七個,每個入斑貓一枚,飯上蒸熟,每日空心食一枚。
求者甚多。各書瘰癧門及本草云:合前二法觀之,惟氣血不虛者有驗,虛者恐不能治也。
薛立齋治一瘰婦,面黃體倦,咽酸噯氣。此中氣虛弱,欲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。不信,反降火利氣,胸膈痞滿,癧瘡腫痛。又散堅利氣,噯氣不絕,大便不實,四肢時冷。曰:今變中氣虛寒矣。用六君子湯加薑、桂,少用升麻、柴胡,漸愈,更佐以補中湯全愈。
一婦人患瘰癧,噯氣,用降火清胃,食少吞酸,胸膈痞悶。用利氣消導,吐痰氣促,飲食日少。用清熱化痰,大便堅澀,內熱身瘦。曰:吞酸噯氣,脾胃氣虛也;胸痞痰喘,脾肺氣虛也;大便堅澀,內熱日瘦,脾肺血虛也。遂以補中益氣湯加炒黑吳茱萸三分,數劑,佐以六味丸,諸症頓退。乃用歸脾湯、逍遙散,間服而愈。
一男子患瘰癧腫硬,久不消,亦不作膿,服散堅敗毒藥不應。令灸肩尖、肘尖二穴,更服益氣養榮湯,月餘而愈。
一婦人瘰癧久潰發熱,月經每過期且少。用逍遙兼前湯,兩月餘氣血復而瘡亦愈。但一口不收,敷針頭散,灸前穴而痊。常治二三年不愈者,連灸三次,兼用托裡藥必愈。
白話文:
瘰癧的病症發展若持續不斷,飲食減少,且伴隨潮熱,就難以治療了。古籍記載:女子七歲腎氣旺盛,牙齒更替,頭髮生長。十四歲天癸(月經)初潮,任脈暢通,太衝脈盛,月經按時來潮。但若月經逾期不至,就是不正常,必有原因。婦女的身體以血氣為本,疾病的產生,大多始於陰血受損。婦女患此病,多與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有關。寇宗奭說:有些未婚女子或未成年男子,心中積壓想法,思慮過多,容易導致身體損耗。
男子會先出現面色憔悴,女子則先出現月經閉止。這是什麼原因呢?因為憂愁思慮會傷及心臟,心臟受損則血液運行不暢,血液運行不暢則面色先憔悴,月經也先閉止。心火受病,不能溫養臟腑,所以不思飲食;脾虛則金氣不足,所以咳嗽;水氣虧虛,所以四肢乾燥;木氣不足,所以容易發怒,頭髮焦枯,筋骨萎縮。等到五臟都受影響後,雖然不至於立即死亡,但最終還是會死亡。
這種因勞累引起的瘰癧是最難治療的。因為病根在五臟內部,沒有確定的病程,藥物也難以到達病灶。如果患者能調整心態,配合藥物治療,或許能有九死一生的機會。以上只是一例,其他情況需根據脈象和症狀治療。
曾有一位男子,耳前下患有瘰癧,將要痊癒,次年蔓延到項側、鎖骨上窩,三年後蔓延到胸部和腋下,久治不愈。診斷為肝脈弦數,用龍薈散堅丸治療,將要痊癒,但肝脈仍然數。四年後,小腹、陰囊、大腿內側都長了毒瘡,一年多未癒合,脈象如前,用清肝養血的藥物和之前的丸藥治療後痊癒。
薛立齋記載:一位富商項部有一塊很大的瘰痕,說是因發怒而起,困擾兩年,多種方法都無效。後來一位方士給他一劑藥,服後即消退二三,再服一次就消退很多,四次後痊癒。富商重金酬謝,才知道藥方名為必效散。還有一位老婦治療此病,是用中品錠子塞入瘡內,再貼上膏藥,使瘡根自行腐爛。瘡根未盡時再用,然後再塗抹生肌散藥,幾天就痊癒了。還有一位道士治療此病,用雞蛋七個,每個雞蛋裡放一個斑貓(藥材名,可能指其他藥物,需考證),放在米飯上蒸熟,每天空腹吃一個。
求治的人很多。各書中關於瘰癧的記載和本草綱目記載:綜合以上兩種方法來看,只有氣血不虛的人才有效,氣虛的人恐怕難以治癒。
薛立齋治療一位患有瘰癧的婦女,面色發黃,身體疲倦,咽喉酸痛,噯氣。這是中氣虛弱,想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。但她不信,反而用瀉火利氣的藥物,結果胸膈痞滿,瘰瘡腫痛。又用散堅利氣的藥物,噯氣不止,大便不實,四肢時冷。薛立齋說:現在變成中氣虛寒了。於是用六君子湯加生薑、桂枝,少量升麻、柴胡,漸漸痊癒,再配合補中益氣湯完全痊癒。
一位婦人患有瘰癧,噯氣,用瀉火清胃的藥物治療,結果飲食減少,吞酸,胸膈痞悶。用利氣消導的藥物治療,結果吐痰,氣促,飲食日減。用清熱化痰的藥物治療,結果大便乾燥,內熱,消瘦。薛立齋說:吞酸噯氣是脾胃氣虛;胸悶痰喘是脾肺氣虛;大便乾燥,內熱消瘦是脾肺血虛。於是用補中益氣湯加炒黑吳茱萸三分,服幾劑,再配合六味丸,諸症頓退。然後用歸脾湯、逍遙散,間隔服用而痊癒。
一位男子患有瘰癧,腫硬,久久不消,也不化膿,服用散堅敗毒藥無效。於是令其灸肩井穴、肘尖穴,再服用益氣養榮湯,一個多月痊癒。
一位婦女瘰癧久潰,發熱,月經經常逾期且量少。用逍遙散和之前的藥方,兩個多月後氣血恢復,瘡也痊癒了。但有一個潰口未癒合,敷上針頭散,灸之前的穴位,就痊癒了。常年治療二三年不愈的,連續灸三次,配合托裡藥,一定能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