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(外科) (2)

1. 瘰癧

《易》曰:天地絪縕,萬物化醇,男女媾精,萬物化生。孤陽獨陰可乎?夫處閨門,欲已萌而不遂,致陰陽交爭,乍寒乍熱,有類瘧疾,久而為癆。又有經閉、白淫、痰逆、頭風、膈氣、痞悶、面䵟、瘦瘠等症,皆寡婦之病。診其脈,獨肝脈弦出寸口,而上魚際。究其病源,其疾皆血盛而得。

經云:男子精盛則思室,女人血盛則懷胎。觀其精血,思過半矣。(雄按:此脈有由陰虛火動所致,未可均指為血盛。)

一男子耳下患五枚如貫珠,年許尚硬,面色萎黃,飲食不甘,勞而發熱,脈數軟而澀。以益氣養榮湯六十餘劑,元氣已復,患處已消。一核尚存,以必效散二服而平。

一男子因勞而患怠惰發熱,脈洪大,按之無力,謂須服補中益氣湯。彼不信,乃服攻伐之劑,吐瀉不食而死。大抵此症,原屬虛損。若不審虛實,而犯病禁經禁,鮮有不誤。常治先以調經解鬱,更以隔蒜灸之,多自消。如不消,即以琥珀膏貼之,自有膿,即針之,否則變生他處。

設若兼痰兼陰虛等症,只宜兼症之劑,不可干擾余經。若氣血已復,而核不消,卻服堅散之劑,至月許不應,氣血亦不覺損,方進必效散,或遇仙無比丸。其毒一下,即止二藥,更服益氣養榮湯數劑以調理。若瘡口不斂,宜用豆豉餅灸之,用琥珀膏貼之。氣血俱虛,或不慎飲食起居七情者,俱不治。

此症以氣血為主,氣血壯實,不用追蝕之劑亦自腐,但取去使易收斂。若氣血虛,不先用補藥劑,而數用追蝕之藥,適足取敗耳。(雄按:洪大無力之脈,顯屬陰虧。攻伐固謬,補中益氣亦豈可投?其餘議論,皆是見到之言。)

一男子體素弱,瘰癧潰後肉不腐,此氣血皆虛,用托裡養榮湯,氣血將復。核尚在,以簪挺撥去。又服前藥,月餘而愈。

一男子患此症,氣血已復,核尚不腐。用針頭散及必效散各三次,不旬日而愈。

一男子患瘰癧,痰盛,胸膈痞悶,脾胃脈弦,此脾土虛,肝木乘之也。當以實脾土伐肝木為主。彼以治痰為先,乃服苦寒化痰藥不應。又加以破氣藥,病愈甚。始用六君子加芎、歸,數劑,飲食少思。以補中益氣湯倍加白朮,月餘中氣少旺健。又以益氣養榮湯,兩月腫消而血氣亦復矣。

夫左關脈弦,弦屬木,乃木盛而克脾土,為賊邪也。虛而用苦寒之劑,是虛虛也。況痰之為病,其因不一,主治之法不同。凡治痰,利藥過多,則脾氣愈虛,則痰愈易生。如中氣不足,必用參、術之類為主,佐以痰藥。

一婦人因怒項腫,月經不通,四肢浮腫,小便如淋,此血分症也。先以椒仁丸數服,經行腫消。更以六君子湯加柴胡、枳殼,數劑,項腫亦消矣。亦有先因小便不利,後身發微腫,致經水不通,名曰水分,宜葶藶丸治之。《婦人良方》云:婦人腫滿,若先因經水斷絕,後致四肢浮腫,小便不通,名曰血分。

白話文:

瘰癧

古代認為,天地間陰陽調和,萬物才能生長。女子若有性慾而未滿足,就會導致陰陽失衡,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,時間久了可能發展成癆病,還會伴隨經閉、白帶異常、痰多、頭痛、胸悶、腹脹、面容憔悴、消瘦等症狀,這些都被認為是寡婦的常見病症。診斷上,會發現肝脈在寸口處跳動有力,並延伸到魚際穴。這些疾病的根源都是血氣過盛。

古籍記載,男子精氣旺盛則想房事,女子血氣旺盛則易懷孕。從精血狀況來看,病因已明瞭大半(但也有可能是陰虛火旺導致,不能一概而論為血盛)。

曾有一男子,耳下長了五個像串珠一樣的瘰癧,一年多了還很硬,面色萎黃,食慾不振,勞累後發熱,脈象較快、柔軟而澀。服用益氣養榮湯六十多劑後,元氣恢復,瘰癧也消退了不少,只留下一個,再服用必效散兩劑就痊癒了。

還有一男子因勞累患病,身體倦怠發熱,脈象洪大但按之無力,應該服用補中益氣湯。但他不信,反而服用攻伐的藥物,結果嘔吐腹瀉,不吃不喝而死。大多數這種病症都是由於身體虛損引起的。如果不辨別虛實,就服用禁忌的藥物,很難不犯錯。治療時,先調經解鬱,再用隔蒜灸,大多能自行消退。如果不消,就用琥珀膏貼敷,等到有膿液再用針刺放膿,否則病灶會轉移到其他地方。

如果同時伴有痰多、陰虛等症狀,就應該根據其他症狀用藥,不要干擾其他經絡的治療。如果氣血已恢復,但瘰癧還沒消退,可以服用堅散類藥物,一個月左右無效,且氣血也沒有損傷,才能服用必效散或遇仙無比丸。一旦毒素排出,立即停用這兩種藥,再服用幾劑益氣養榮湯調理。如果瘡口難以癒合,可以用豆豉餅灸和琥珀膏貼敷。但如果氣血都非常虛弱,或者因為飲食、起居、情緒等方面不注意,就難以治癒。

治療瘰癧,關鍵在於氣血。氣血充盈,即使不用腐蝕性的藥物,瘰癧也會自行潰爛,只需要清除腐肉,使其容易癒合即可。如果氣血虛弱,不先服用補益的藥物,就使用腐蝕性的藥物,只會適得其反。 (但脈象洪大而無力,明顯是陰虛,攻伐之法錯誤,補中益氣湯也不一定適用,其他論述都是根據經驗所得。)

有一男子體質虛弱,瘰癧潰爛後肉不腐爛,這是氣血都虛弱的表現,服用托裡養榮湯後,氣血逐漸恢復。瘰癧核還在,用簪子挑出,再服用之前的藥物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

還有一男子患此病,氣血已恢復,但瘰癧核未潰爛。服用針頭散和必效散各三次,十天左右就痊癒了。

有一男子患瘰癧,痰多,胸悶,脾胃脈象弦急,這是脾虛肝旺所致。治療應以補脾瀉肝為主要方向。他卻先治痰,服用寒涼化痰藥物無效,又加用破氣藥,病情反而加重。後來改用六君子湯加川芎、當歸,服用幾劑後,食慾減退。改用補中益氣湯加倍白朮,一個多月後中氣略微旺盛。再服用益氣養榮湯,兩個月後腫塊消退,氣血也恢復了。

左關脈弦,弦屬木,是肝木過盛克脾土,是致病的邪氣。虛弱的病人服用寒涼藥物,是雪上加霜。況且痰證的病因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治療痰證,如果利水藥用得過多,脾氣會更虛,痰反而更容易產生。如果中氣不足,必須用人參、白朮等藥物為主,再輔以化痰藥物。

有一女子因生氣而頸部腫脹,月經不通,四肢浮腫,小便不利,這是血瘀的症狀。先服用椒仁丸幾劑,月經來潮,腫脹消退。再服用六君子湯加柴胡、枳殼幾劑,頸部腫脹也消退了。也有些病人是先小便不利,後來身體略微浮腫,導致月經不通,稱為水分,應服用葶藶丸治療。《婦人良方》記載:婦女腫脹,如果先因月經停止,後導致四肢浮腫,小便不通,稱為血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