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(外科) (2)

1.

懼其成漏,乃延潘惠峰問之。云:欲去此瘤甚易,欲塞此漏甚難,瘤去則漏自塞矣。不得已,聽其治。潘以藥塗瘤,甚痛,其肉盡黑,少傾血出津津。予甚懼且悔,不復求治,但求止血之藥。越宿,則黑肉已堅如石片,數日脫去,其根尚存如豆,水出仍不止,復商之潘。潘曰:不去其根,漏仍不可塞也。

又以前藥點之,痛甚,肉黑如初。次日復點,凡三次。內服托裡散,每劑用黃耆五錢。凡旬日,堅肉脫去,則根已平,仍服托裡散,外用長肌收口藥,絕欲色勞,以漸收滿,肌肉完好。予之服藥,勤守戒慎者,而潘君亦可謂妙手矣。

張子和在西華,眾人皆訕以為吐瀉。一日,魏壽之與張入食肆中,見一夫病一瘤,正當目之上綱,肉眥色如灰李,下垂覆目之睛,不能視物。乃謂壽之曰:吾不待食熟,立取此瘤。魏未之信也。語其人,其人曰:人皆不敢割。曰:吾非用刀割,別有一術焉。其人從之,乃引入一小室中,令俯臥一床,以繩束其胻,刺乳中大出血,先令以手揉其目,瘤上亦刺,出雀糞立平。壽之大驚。

張曰:人之有技,可盡窺乎?

一女子未嫁,年十八,兩手背皆有瘤,一類雞距,一類角丸,腕不能馴。嚮明望之,如桃膠然。夫家欲棄之。張見之曰:在手背為膠瘤,在面者為粉瘤,此膠瘤也。以䤵針十字刺破,按出黃膠三兩匙,立平,更不再作。非素明者,不敢用此法。

一婦人年四十餘,有癭三瓣。張令以咸吐之,三湧、三汗、三下,癭已半消。次服化癭之藥,遂大消去。夫病在上皆宜吐,亦自有消息之法耳。

張景岳三旬外,忽臀下肛門前骨際皮里生一小粒,初如綠豆許,不以為意,及半年大如黃豆,又一年如棗核,復如慄矣,乘馬坐榻,皆有所礙,且漸痛。料此作敷藥可散,又非煎藥可及。若漸長大如升如斗,懸掛腰股間,行動不便,將奈何?謀之識者,皆云不可割刺。恐為害,初亦不敢。

然熟思此時乘小不取,則日久愈大愈難矣。遂決意去之,乃飲酒乘醉,以柳葉針刺之,所出如豆腐白皮之類。蓋粉瘤也,刺後頓消。兩日後則腫如熱癰,以會通膏貼三日,膿潰而愈。不兩日又腫起,更熱更大,始悔其刺之誤,再以會通膏貼之。又三日而大潰,潰出一囊如魚脬者,然後收口全愈。

使治之再遲,則難瘳矣。(藜按:徐靈胎云:凡形體有形之症,最宜外治。此語極為有見。余鄉一人項生瘤大如拳,已十餘年,一日忽消去。問之,則曰近得一膏藥貼之,故遂愈。急索其方,視之不過半夏、貝母、花粉、陳皮、芥子、當歸、川芎、紅花、降香、桂枝、山甲、羌活、防風、麻黃、大黃等藥,大意消痰活血,通經絡,並無奇特。然用之輒應手取效,後用之以貼流注,亦即消散。

白話文:

一位医者患有疣,擔心它會潰爛,於是請潘惠峰診治。潘惠峰說:去除這個瘤很容易,但止住潰爛很難,瘤去除後,潰爛自然會癒合。医者無奈之下,同意潘惠峰治療。潘惠峰用藥塗抹在瘤上,非常疼痛,瘤的肉變黑,一會兒後流出津液般的血液。医者非常害怕後悔,不再求治,只求止血藥。隔天,黑肉已硬如石片,幾天後脫落,但根部仍如豆子般存在,滲水不止,於是再次詢問潘惠峰。潘惠峰說:不去除根部,潰爛就無法癒合。

潘惠峰再次用之前的藥塗抹,疼痛如初,肉又變黑。第二天再次塗抹,共塗抹三次。同時內服托裡散,每劑用黃耆五錢。十天後,硬肉脫落,根部也平了,繼續服用托裡散,外用長肌收口藥,戒絕房事和勞累,漸漸痊癒,肌肉恢復完好。這位医者勤於服藥,謹慎遵守戒律,而潘惠峰也可謂醫術精湛。

張子和在西華時,眾人都嘲笑他用吐瀉法治病。一天,魏壽之和張子和去酒樓吃飯,看到一個人長了一個瘤,長在眼睛上方眉毛處,肉色像灰李子,下垂遮蓋眼睛,看不見東西。張子和說:我不等飯熟,就能治好這個瘤。魏壽之不相信。張子和跟那人說,那人說:大家都沒敢動它。張子和說:我不是用刀割,我有別的方法。那人同意了,張子和把他帶到一個小房間,讓他俯臥在床上,用繩子綁住他的胳膊,在乳房處刺出血,先讓他自己揉搓眼睛,也在瘤上刺了一下,排出像雀糞一樣的東西,瘤立刻平了。魏壽之非常驚訝。

張子和說:人的技藝,能全部窺探到嗎?

一位未婚女子,十八歲,雙手背上都有瘤,一種像雞眼,一種像角質小球,手腕都不能彎曲。遠看像桃膠一樣。夫家想休棄她。張子和見到後說:長在手背的是膠瘤,長在臉上的是粉瘤,這是膠瘤。他用縫衣針十字形刺破,按出三兩匙黃色膠狀物,瘤立刻平了,不再復發。如果不是精通醫理的人,不敢用這種方法。

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,長有三個葉狀的甲狀腺腫。張子和讓她用鹽水催吐,吐了三次,出了三次汗,拉了三次肚子,腫塊已經消了一半。然後服用化解癭瘤的藥,腫塊就完全消除了。上半身的病都適合用催吐的方法,也自有它應對的方法。

張景岳三十多歲時,臀下肛門前骨際的皮膚裡長了一個小疙瘩,開始像綠豆那麼大,他不以為意,半年後長到像黃豆那麼大,一年後像棗核那麼大,又像栗子那麼大,騎馬坐臥都很不舒服,而且漸漸疼痛。他估計可以用敷藥的方法散掉,但不是煎藥所能治療的。如果它慢慢長大到像升斗那麼大,懸掛在腰股之間,行動不便,該怎麼辦呢?他問了一些識醫的人,大家都說不能割不能刺。他擔心有危險,一開始也不敢動它。

但他仔細考慮,現在小時候不處理,以後會越來越大越難處理。於是決定把它去除,就喝了酒,趁著醉意,用柳葉針刺破它,流出來的東西像豆腐皮一樣。原來是粉瘤,刺破後立刻消了。兩天後腫得像熱癰一樣,他用會通膏貼了三天,膿腫潰爛後癒合了。沒過兩天又腫起來,更熱更大,他開始後悔自己刺破了它,又用會通膏貼。又過了三天,腫塊大潰爛,流出一個像魚鰾一樣的囊,然後傷口癒合。

如果再晚些治療,就難以痊癒了。(藜按:徐靈胎說:凡是身體上有形的病症,最適合外治。這句話很有見地。我鄉下一個人脖子上長了一個像拳頭一樣大的瘤,已經十多年了,有一天突然消失了。問他,他說最近用一種膏藥貼了,所以就好了。我急忙找他要方子,一看不過是半夏、貝母、花粉、陳皮、芥子、當歸、川芎、紅花、降香、桂枝、山甲、羌活、防風、麻黃、大黃等藥,大意是消痰活血,通經絡,沒有什麼奇特的藥物。然而用它卻能立刻見效,後來用它貼在流注的部位,也能消散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