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二十七 (1)
卷二十七 (1)
1. 疔
羅謙甫云:丙午歲予居藁城,人多患疔瘡。縣尹董公謂予曰,今歲患疔瘡者極多,貧民無力醫治,近於史侯處得數方,用之者無不效,官給藥錢,君當舍手治之。遂諾其語,董公榜示通衢,命予施藥,如此一年,全活甚眾。其用保生錠子、《千金》托裡散、神聖膏藥、破棺丹,凡四方。
保生錠:金腳信二錢,雄黃三錢,輕粉二錢,硇砂三錢,麝香一錢半,巴豆四十九粒,蟾酥一錢。為細末,用黃蠟五錢溶開,將藥和成錠子,冷水浸少時,取出捏作餅子如錢眼大。將瘡頭撥開,每用一餅,次用神聖膏,後用托裡散。若瘡氣入腹危者,服破棺丹。(世傳疔瘡必有一條紅線,可針紅線所至之處出毒血,乃敷藥。
)
神聖膏藥:當歸,藁本(各半兩),乳香,沒藥(各二錢),白芨,琥珀(各二錢半),黃丹(二兩),白膠香(三兩),黃蠟(二兩),粉霜(一錢),木鱉子(五十個,去皮),巴豆(十五粒,去油),清油槐,柳枝(各百二十枝),膽礬(一錢),
先將槐、柳枝下在油內熬焦取出,復下余藥,熬勿至焦濾出。待油澄清,下黃丹再熬成膏,用緋帛攤之。(立有神效。)
托裡散:耆(一兩五錢),樸,芎,防(各二兩),桔,芷,翹(各二兩二錢),芍,桂,草,參(各一兩),歸,木香,乳香,沒藥(各半兩),
細末,每服三錢,酒一大盞,煎二三沸,和渣溫服。
破棺丹:大黃(二兩,半生半熟),甘草,芒硝(各一兩),
細末,蜜丸彈子大。每服半丸,食後溫酒化下,或童便半盞研化之,忌冷水。
薛立齋治上林陳靜涵,面患疔,脈洪數有力,屬邪氣蘊結,用清熱消毒散二劑未應。或用黃耆、玉桂等藥二劑,反益其勢,致耳、目、唇、口俱腫閉,頭面如斗,由邪氣外實也。前脈按之無力,由元氣內虛也。連進托裡消毒之藥,及數砭患處,出黑血碗許,已而膿與腐肉並潰而出。
復用托裡之藥,瘡勢漸愈。七日後,復因調護失宜,以致煩渴不食,兩尺脈如絲欲絕,急用八味丸料煎服,其脈頓復,手足自溫。使非砭以泄其外,托裡散以補其內,八味丸以回其陽,則治之失宜,必致不救。慎之,慎之。
長洲庠蘇子忠,鼻梁患疔,症屬表邪,但氣血俱虛,不勝發散,遂以補中益氣為主,佐以防風、白芷而愈。
張所望治理安寺一僧,患水疔走黃,絕水穀者已三日,眾莫能治。延所望,入視曰:毒已入內奈何,須下一針方可。因向瘡頂刺入寸余,始聞痛聲,曰:生矣。隨以膏塗之,復投丹藥數粒,拔其疔根寸許,堅黑如鐵,遂愈。(《錢塘縣誌》)
立齋治一男子,足患疔,作癢,噁心嘔吐,時發昏亂,脈浮數,明灸二十餘壯,始痛。以奪命丹一服,腫起,更以荊防敗毒散而愈。
白話文:
疔
羅謙甫在丙午年住在藁城時,當地很多人患了疔瘡。縣令董公告訴羅謙甫說,今年患疔瘡的人非常多,窮人沒錢醫治,他從史侯那裡得到幾種藥方,使用後都非常有效,官府提供藥材費用,希望羅謙甫能出手治療。羅謙甫答應了,董公就在大街上張貼告示,讓羅謙甫施藥,這樣持續了一年,治癒了很多病人。他所用的藥方有保生錠、托裡散(出自《千金方》)、神聖膏藥、破棺丹,共四種。
保生錠的組成:金腳信二錢,雄黃三錢,輕粉二錢,硇砂三錢,麝香一錢半,巴豆四十九粒,蟾酥一錢。將這些藥磨成細末,用黃蠟五錢熔化,和藥末混合製成錠劑,冷水浸泡片刻後取出,捏成像錢幣大小的餅狀。將瘡頭撥開,每次用一餅,然後塗上神聖膏藥,再敷上托裡散。如果瘡毒入侵腹內,情況危急的,就要服用破棺丹。(民間傳說疔瘡必有一條紅線,可以針刺紅線到達的地方,排出毒血,再敷藥。)
神聖膏藥的組成:當歸、藁本(各半兩),乳香、沒藥(各二錢),白芨、琥珀(各二錢半),黃丹(二兩),白膠香(三兩),黃蠟(二兩),粉霜(一錢),木鱉子(五十個,去皮),巴豆(十五粒,去油),清油、槐枝、柳枝(各一百二十枝),膽礬(一錢)。先將槐枝、柳枝放在油中熬煮至焦黑取出,再放入其他藥材,熬煮至不焦糊,過濾。待油澄清後,加入黃丹繼續熬製成膏,用紅色的布攤開使用。(療效極佳。)
托裡散的組成:黃耆(一兩五錢),蒼朮、川芎、防風(各二兩),桔梗、白芷、羌活(各二兩二錢),白芍、桂枝、柴胡、人參(各一兩),當歸、木香、乳香、沒藥(各半兩)。將這些藥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大盞酒煎煮二三沸,趁溫熱和藥渣一起服用。
破棺丹的組成:大黃(二兩,半生半熟),甘草、芒硝(各一兩)。將這些藥磨成細末,製成彈子大小的蜜丸。每次服用半丸,飯後用溫酒送服,或者用半盞童尿研化服用,忌用冷水。
薛立齋治療上林陳靜涵,其面部患疔瘡,脈象洪數有力,屬於邪氣鬱結,使用了清熱解毒散兩劑無效。又用黃耆、桂枝等藥兩劑,反而加重病情,導致耳、目、唇、口都腫脹閉塞,頭面腫脹如斗,這是因為邪氣外實。之前的脈象按之無力,是因為元氣內虛。於是連續服用托裡解毒藥物,並用針刺患處,排出碗許黑血,隨後膿液和腐肉一起排出。
繼續服用托裡藥物,瘡瘍症狀逐漸好轉。七天後,由於調養不當,出現煩渴不食,寸口脈象細弱欲絕,緊急使用八味丸煎服,脈象立即恢復,手腳也變暖。如果不是用針刺排出體外之邪,用托裡散補益內虛,用八味丸回陽,那麼治療失當,必致無法挽救。應當謹慎,謹慎!
長洲庠生蘇子忠,鼻樑患疔瘡,症狀屬於表邪,但氣血都虛弱,無法承受發散之藥,於是採用補中益氣為主,輔以防風、白芷而痊癒。
張所望治療安寺一位僧人,患水疔,病情發展迅速,已三日不進飲食,眾人無法治療。請來張所望,他查看後說:毒已入內,必須針刺才能治療。於是向瘡頂刺入寸許,聽到痛聲,說:好了。然後塗上藥膏,再服用幾粒藥丸,拔出疔根寸許長,堅硬黑色像鐵一樣,於是痊癒。(出自《錢塘縣誌》)
薛立齋治療一位男子,腳患疔瘡,奇癢,噁心嘔吐,時而昏亂,脈象浮數,施以艾灸二十多壯,才感覺疼痛。服用奪命丹一劑,腫脹加劇,再用荊防敗毒散而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