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三十四(外科) (2)

1. 時毒

硝黃之劑,非大便秘實不可用。若不審其因,不辨其虛實表裡,概用攻之,必致有誤。常見饑饉之際,芻蕘之人,多患之,乃是胃氣有損,邪氣從之為患,不可不察。常治邪在表者,用葛根牛蒡子湯、人參敗毒散,或普濟消毒飲子。邪在裡者,五利大黃湯、梔子仁湯。表裡俱不解者,防風通聖散。

表裡俱解而腫不退者,犀角升麻湯。如腫甚者,砭患處出惡血以泄其毒,或用通氣散取嚏以泄其毒,十日外自愈,若嚏出膿血即愈。欲其作膿者,用托裡消毒散;欲其收斂者,用托裡散,此法最為穩當。五七日咽喉腫閉,言語不出,頭面不腫,食不知味者,不治。(此乃時行濕毒之氣,發於頭面,所謂大頭瘟也。

以其能作膿出毒,故入外科。)

一男子患此症,服表散藥愈熾,發熱便秘。診其脈沉實,此邪在裡也。以大黃湯下之,里症悉退。以葛根牛蒡子湯,浮腫亦消。惟赤腫尚存,更以托裡藥潰之而愈。齊氏云:時毒者,為四時邪毒之氣而感之於人也。其後發於鼻、面、耳、項、咽喉,赤腫無頭,或結核有根,令人憎寒發熱,頭痛。

或肢體痛甚者,恍恍不寧,咽喉閉塞,昧者將謂傷寒,便服解藥,一二日腫氣增益方悟,始求瘍醫。原夫此症,古無方論,世俗通為丹瘤,病家惡言時毒,切恐傳染。考之於經曰:人身忽經變赤,狀如塗丹,謂之丹毒。此風熱惡毒所為,與時毒特不同耳。蓋時毒初起,狀如傷寒,五七日間,乃能殺人,治者宜精辨之。

先診其脈滑、數、浮、洪、沉、緊、弦、澀,皆其候。蓋浮數者,邪氣在表也,沉澀者,邪氣深也。氣實之人,急服化毒丹以攻之;熱實不利,大黃湯下之;其有表症者,解毒升麻湯以發之;或年高氣軟者,五香連翹湯主之。又於鼻內㗜通氣散,取十餘嚏。左右看病之人,每日用㗜藥嚏之,則不傳染。

其病人每日亦用嚏藥三五次,以泄熱毒。此治時毒之良法也。經三四日不解者,不可大下,猶宜和解之,服犀角連翹散之類。至七八日,大小便不通利,頭面腫起高赤者,可服托裡散、黃耆散,宜鐮砭割出血,泄其毒氣。十日外,不治自愈也。此病若五日以前,精神昏亂,咽喉閉塞,語聲不出,頭不腫,食不知味者,必死,治之無功矣。然而此疾有陰有陽,有可汗有可下。

常見粗工但云熱毒,就用寒涼,殊不知病有微甚,治有逆從,不可不審也。

徐考功年逾三十,耳面焮腫,寒熱拘急,脈浮洪,此時毒症也。邪在表,以荊防敗毒散加牛蒡、元參治之,漸愈。更以升麻、葛根、連翹、桔梗、川芎、銀花、牛蒡而平復。

白話文:

時毒

硝石黃藥,必須是大便秘結才能使用。如果不仔細判斷病因,不辨別虛實表裡,就一概用攻邪的方法治療,必然會出錯。常見饑荒時期,勞苦百姓多患此病,這是因為胃氣受損,邪氣乘虛而入所致,不可不察。通常治療邪氣在表證的,用葛根牛蒡子湯、人參敗毒散,或普濟消毒飲。邪氣在裡證的,用五利大黃湯、梔子仁湯。表裡證都未解的,用防風通聖散。

表裡都已解決但腫脹未消的,用犀角升麻湯。如果腫脹嚴重,可用針刺患處放出惡血以洩毒,或用通氣散打噴嚏以洩毒,十天左右自然痊癒,如果噴嚏排出膿血就痊癒了。想要讓它化膿的,用托裡消毒散;想要讓它收斂的,用托裡散,這是最穩妥的方法。五到七天內咽喉腫塞,不能說話,頭面不腫,吃東西沒味道的,不予治療。(這是時行濕毒之氣,發於頭面,所謂大頭瘟。因為它能化膿排出毒邪,所以歸入外科。)

有個男子患此症,服用治療表證的藥物後病情加劇,發熱便秘。診其脈沉實,這是邪氣在裡。用大黃湯攻下,裡證全部消除。再用葛根牛蒡子湯,浮腫也消退了。只有紅腫還殘留,又用托裡藥物使其潰破而痊癒。齊氏說:時毒,是四季邪毒之氣感邪於人。之後發生在鼻、面、耳、頸、咽喉,紅腫無定形,或結成有根的腫塊,讓人畏寒發熱,頭痛。

或肢體疼痛劇烈,神志恍惚不安,咽喉阻塞,不明就裡的人會誤以為是傷寒,便服用解表藥物,一兩天後腫脹加重才醒悟,才去求醫瘍醫。原本這種病,古代醫書裡沒有方劑論述,民間普遍稱為丹瘤,患者忌諱說成時毒,害怕傳染。考究經書記載:人體突然某處變紅,狀如塗丹,稱為丹毒。這是風熱惡毒引起的,與時毒完全不同。蓋時毒初期,症狀像傷寒,五到七天內,就能致死,治療者應該精確辨別。

先診斷脈象是滑、數、浮、洪、沉、緊、弦、澀,這些都是其症候。浮數脈,邪氣在表;沉澀脈,邪氣在裡。氣實的人,迅速服用化毒丹攻邪;熱實而不能通便的,用大黃湯攻下;有表證的,用解毒升麻湯發汗;年老體弱的人,用五香連翹湯主治。還可以在鼻腔內用通氣散,打十幾個噴嚏。左右照顧病人的人,每天都用噴嚏藥物打噴嚏,就不會傳染。

病人每天也用噴嚏藥物三到五次,以洩熱毒。這是治療時毒的好方法。經三四天未見效的,不能猛烈攻下,還應該和解,服用犀角連翹散之類。到七八天,大小便不通暢,頭面腫脹紅赤的,可以服用托裡散、黃耆散,可以用刀刮出血,洩去毒氣。十天后,不治自癒。如果此病五天內,精神恍惚,咽喉阻塞,不能說話,頭不腫,吃東西沒味道的,必死,治療無效。然而此病有陰有陽,有的可以發汗,有的可以攻下。

常見粗工只說熱毒,就用寒涼藥物,殊不知病情輕重不同,治療方法也有順逆之分,不可不慎重考慮。

徐考功年過三十,耳面紅腫,寒熱交加,脈浮洪,這是時毒症。邪氣在表,用荊防敗毒散加牛蒡、元參治療,逐漸好轉。再用升麻、葛根、連翹、桔梗、川芎、金銀花、牛蒡調理,最終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