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卷三十四(外科) (1)
卷三十四(外科) (1)
1. 卷三十四(外科)
2. 時毒
(此症感四時邪毒之氣,其後發於鼻面耳項咽喉,赤腫無頭,或結核有根,寒熱頭痛,狀如傷寒。此乃時行濕毒之氣,發於頭面,所謂大頭瘟也。以其能作膿出毒,故入外科。)
少宰李蒲汀患時毒,用發散之藥,耗損元氣,患處不消,體倦惡寒,食少口乾。用益氣湯加桔梗,及托裡消毒散而愈。
秋官陳同野患時毒,元氣素弱,脈微細而伏,此形病俱虛也。用參、朮、芎、歸、陳皮、柴胡、升麻、炙草以升舉陽氣,用牛蒡、元參、連翹、桔梗以解熱毒,二劑腫頓消,而脈亦復矣。苟以脈微細為屬陰,以腫赤為屬陽而藥之,鮮有不誤者。
一婦人時毒潰後,腫赤不消,食少體倦,膿清色白,乃脾肺氣虛也。先用六君加桔梗、芎、歸,後用益氣湯加桔梗而斂。
春官袁谷虛之妹,患時毒,表散過度,腫硬不痛,脈浮大,按之而短,此真氣絕也。辭不治,後果歿。
一男子患此症,腫痛發熱作渴,脈實便秘,以五利大黃湯下之,諸症悉退。以葛根牛蒡子湯,四劑而痊。
一男子患此症,表裡俱解,腫痛尚不退。以葛根升麻湯,二劑而腫消。
一男子患此症,腫痛發寒熱,脈浮數,以荊防敗毒散,二劑少愈。以人參敗毒散,二劑勢減半,又二劑而痊。
一男子患此症,耳面赤腫作痛,咽乾發熱,脈浮數,先以荊防敗毒散二劑,勢退大半。以葛根牛蒡子湯,四劑而痊。
一婦人患此症,表邪已解,腫尚不消。診之,數脈滑而數,乃瘀血欲作膿也,以托裡消毒散潰之而愈。
一男子患此症,焮腫脹痛作渴,煩熱便秘,脈數按之尤實,用防風通聖散一劑,諸症頓退。以荊防敗毒散加元參、牛蒡、黃芩,二劑而瘥。
一老人冬月頭、面、耳、項俱腫痛甚,便秘,脈實,此表裡俱實病也。飲防風通聖散不應,遂砭患處出黑血,仍投前藥即應,又以荊防敗毒散而瘳。蓋前藥不應者,毒血凝聚上部經絡,藥力難達故也。惡血既去,其藥自效。或拘用寒遠寒,及年高畏用硝、黃,而用托裡,與夫尋常之劑,或不砭泄其毒,專假藥力,鮮不危矣。(徐靈胎曰:通聖散乃治表裡俱熱之方,所謂兩解法也。
須審定內外俱熱之症,乃可消息施用。又曰:荊防敗毒散為時毒主方,惟人參不宜輕用。)
一男子患此症,表裡俱解,惟腫不消。以托裡消毒散四劑,膿成,針之而愈。
一婦人患此症,腫痛,用硝黃之劑,攻之稍緩,翼日復痛。診之,外邪已退,此瘀血復作膿也,用托裡消毒散潰之而愈。
一男子頭面腫痛,服硝黃敗毒之劑愈甚。診之,脈浮數,邪在表尚未解,用荊防敗毒散二劑,勢退大半。更以葛根牛蒡子湯,四劑而痊。《內經》曰:身半以上腫,天之氣也;身半以下腫,地之氣也。乃邪客心肺之間,上攻頭目而為腫。此感四時不正之氣為患,與夫膏粱積熱之症不同。
白話文:
時毒,是一種受到季節性邪毒之氣侵犯的疾病,會在鼻、面、耳、項、咽喉等部位出現紅腫,有時會形成有根的腫塊,伴隨寒熱頭痛,症狀類似傷寒。這是一種流行性的濕毒,侵犯頭面,也就是所謂的大頭瘟。由於這種疾病會化膿,因此屬於外科範疇。
少宰李蒲汀罹患時毒,使用發散的藥物,耗損了元氣,患處沒有消退,反而感到疲倦、惡寒、食慾不振、口乾。後來改用益氣湯加桔梗,以及托裡消毒散才痊癒。
秋官陳同野患時毒,元氣原本就虛弱,脈搏微弱且隱伏,這是氣血兩虛的表現。治療使用了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、陳皮、柴胡、升麻、炙甘草來提升陽氣,又用牛蒡子、玄參、連翹、桔梗來解熱毒,兩劑藥後腫脹迅速消退,脈象也恢復正常。如果單純以脈搏微弱判斷為陰虛,而以腫脹發紅判斷為陽盛而用藥,很容易用錯藥。
一位婦人時毒潰爛後,紅腫未消,食慾不振,身體疲倦,膿液清澈發白,這是脾肺氣虛的表現。先用六君子湯加桔梗、川芎、當歸,之後用益氣湯加桔梗來收斂。
春官袁谷虛的妹妹患時毒,因為表散用藥過度,腫塊堅硬而不痛,脈象浮大,按之則短促,這是真氣耗竭的徵兆。放棄治療後,最終去世。
一位男子患此症,腫痛發熱口渴,脈象實數且便秘,使用五利大黃湯瀉下,諸症狀皆退。之後再用葛根牛蒡子湯四劑痊癒。
一位男子患此症,表裡症狀都已消除,但腫痛仍然未退。使用葛根升麻湯兩劑,腫脹即消退。
一位男子患此症,腫痛伴隨寒熱,脈象浮數,使用荊防敗毒散兩劑症狀稍減。之後使用人參敗毒散兩劑,病情減輕一半,再用兩劑痊癒。
一位男子患此症,耳面紅腫疼痛,咽喉乾燥發熱,脈象浮數,先用荊防敗毒散兩劑,病情減輕一半。再用葛根牛蒡子湯四劑痊癒。
一位婦人患此症,表邪已解,腫脹卻仍未消退。診脈發現,脈象滑數,這是瘀血將要化膿的徵兆,使用托裡消毒散使之潰膿而癒。
一位男子患此症,紅腫脹痛口渴,煩熱便秘,脈象數且按之尤實,使用防風通聖散一劑,諸症狀頓時消退。之後再用荊防敗毒散加玄參、牛蒡子、黃芩兩劑而痊癒。
一位老人冬天頭、面、耳、項都腫痛厲害,便秘,脈象實數,這是表裡俱實的病症。服用防風通聖散無效,於是用針刺患處放出黑血,再服用之前的藥物就有效了,之後再用荊防敗毒散痊癒。之前藥物無效是因為毒血凝聚在上部經絡,藥力難以到達。惡血排出後,藥物自然有效。如果拘泥於寒涼藥物,或是年紀大而害怕使用硝石、黃連等藥物,而使用托裡藥物,或者使用普通的藥物,又或者不針刺放血排出毒素,只依靠藥力,往往會很危險。(徐靈胎說:防風通聖散是治療表裡俱熱的方劑,是所謂的「兩解法」。必須仔細判斷內外俱熱的症狀,才能斟酌使用。又說:荊防敗毒散是治療時毒的主方,但人參不宜輕易使用。)
一位男子患此症,表裡症狀都已消除,但腫脹未消。使用托裡消毒散四劑,膿液形成,針刺後痊癒。
一位婦人患此症,腫痛,使用硝石、黃連等藥物攻邪,但效果稍緩,隔天又疼痛。診脈發現,外邪已退,這是瘀血將要化膿的徵兆,使用托裡消毒散使之潰膿而癒。
一位男子頭面腫痛,服用硝石、黃連等敗毒藥物後病情反而加重。診脈發現,脈象浮數,邪氣仍在表層尚未消除,使用荊防敗毒散兩劑,病情減輕一半。再用葛根牛蒡子湯四劑痊癒。《內經》說:身體上半部腫脹是天之氣,身體下半部腫脹是地之氣。這是邪氣侵犯心肺之間,上攻頭面而導致腫脹。這是感受時令不正之氣而致病,與膏粱厚味積熱的症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