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25)

回本書目錄
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25)

1. 附骨疽

王肯堂治一人,患附骨疽,膿熟不能泄,潰而入腹,精神昏憒,粥藥不入,醫無所措。診之,脈細如蛛絲,氣息奄奄,曰:無傷也。用針刺其腹,膿大泄,然皆清稀若蟹吐沫。在法為透膜不治,用參、耆、附子,加厥陰行經之藥,大劑飲之,又服八味丸,食大進,米升余,肉數臠,旬日而平。所可治者,潰瘍之脈,決實者死,細微者生,病脈相合,故可治也。

刺腹者,膿不泄,必內攻,按之知其瘡深,即刺無害,所以不透膜。八味補腎,腎氣旺而上升,胃口開而納食。凡泄膿既多,刀圭之藥,其何能濟?遷延遲久,且有他患,故進開胃之藥,多食肉以補之,肌乃速生,此治潰瘍之大法。

一男子腿根環跳穴患痛徹骨,外皮如故,脈數而滯滑,此附骨疽,膿將成也。用托裡藥六劑,腫起作痛,脈滑數,其膿已成,針之出碗許,更加補劑,月餘而瘳。

一男子患附骨疽,腫硬發熱,骨痛筋攣,脈數而沉,用當歸拈痛湯而愈。

張景岳治一人,年三十餘,素多勞,忽患環跳痠痛,數月後大股漸腫。曰:此附骨也,當速治。與活命飲二帖,未效,而腫益甚。因混投清火解毒,遂致嘔惡發熱,飲食不進,勢甚危。復求治,與參耆內托散,大加炮姜,數劑而嘔止食進,其腫軟熟。知其膿成,針之膿不多,復與九味異功煎,遂大潰,且瓣瓣出膿,潰者五六處,腿肉盡去,止存皮骨矣。潰後復嘔,發熱不食,以十全大補湯、九味異功散,相間與之,熱漸退,食漸進。

然足筋短縮,但可豎膝仰臥,左右挨緊,毫不能動,動則痛極,自分已成廢人。凡用十全大補三十餘劑,人參三斤,乃肉生筋舒如故。

一人年近三旬,素不節欲,忽環跳穴痠痛月餘。張曰:此最可畏,恐生癰毒。不信,或謂筋骨痛常事耳,不過風熱使然,與散風清火藥。至半年後,果微腫,復求治。曰:速用托補,以救根本,尚不遲也。又不信,謀之瘍醫曰:豈有腫瘍未潰,遽可溫補耶?復用清火消毒之劑,及大潰而危。再延視,則脈症俱敗,悔無及矣。

一膏粱子年三旬,素耽酒色,亦患前症,令早服藥,執拗不從。及腫而膿成,令速針之。不肯,偏信庸流,敷以苦寒解毒之藥,不知膿已成,猶何毒之可解?但有愈久愈深,直待自潰,元氣盡去,不可收拾耳。

立齋治地官孟鄉環跳穴患疽,內服外敷,皆敗毒寒劑。因痛極刺之,膿瘀大瀉,瘡口開張,其色紫黯,右關脈浮大,此胃氣復傷,不能榮於患處也。以豆豉餅,六君子加藿香、砂仁、炮姜,數劑,由是胃氣醒,而飲食進,患處暖而肌肉漸生。再以十全大補湯而愈。

大君都承慶患附骨疽,內痛如錐,外色不變,勢不可消。喜其未用寒削,止因痛傷胃氣,而不思飲食,用六君子湯治之,飲食少進。更以十全大補,二十餘劑而膿成。針去,仍以大補湯,倍用參、耆、歸、術,加麥冬、五味、遠志、貝母,數服膿漸止,而瘡亦愈。

白話文:

附骨疽

王肯堂治療一人,患有附骨疽,膿腫成熟卻無法排出,潰爛深入腹部,病人神志昏迷,不吃飯也不喝藥,其他醫生束手無策。王肯堂診脈後,發現脈象細弱如蛛絲,呼吸微弱,卻說:沒事。於是用針刺其腹部,大量膿液排出,但膿液清稀如同螃蟹吐出的泡沫。按照醫理,這是膿液穿透筋膜,不屬於可以治療的範疇。於是,他使用人參、黃耆、附子,加上治療厥陰經的藥物,加大劑量讓病人服用,又讓病人服用八味丸,病人的食慾大增,一餐能吃下一升以上的米飯,還有好幾塊肉,十天左右就痊癒了。之所以能治好,是因為潰瘍的脈象,如果脈象強盛有力,則代表病情嚴重,必死無疑;脈象細弱,則代表病情較輕,有救;此病的脈象與病情相符,所以才能治癒。

刺破腹部放膿,如果膿液無法排出,就必須內攻治療。醫生通過按壓就能知道瘡瘍的深度,所以即使針刺也不會傷及筋膜。八味丸補益腎氣,腎氣旺盛則上升,胃口自然就開了,能吃東西了。一般來說,膿液排出很多之後,一般的藥物就沒什麼作用了,如果拖延時間太久,還會產生其他疾病,所以要服用開胃的藥物,多吃肉來補充身體,這樣肌肉才能快速生長,這是治療潰瘍的重要方法。

一名男子腿根環跳穴處疼痛徹骨,皮膚表面卻沒有異常,脈象頻數而滑滯,這是附骨疽,膿液將要形成。醫生使用托裡藥六劑,腫脹加劇疼痛,脈象滑數,膿液已形成,用針刺出碗許多的膿液,之後再服用補益藥物,一個多月後痊癒。

一名男子患有附骨疽,腫脹堅硬發熱,骨頭疼痛筋脈攣縮,脈象頻數而沉,使用當歸拈痛湯治癒。

張景岳治療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,平時勞累過度,突然患上環跳穴痠痛,幾個月後大腿逐漸腫脹。張景岳診斷為附骨疽,必須及時治療,於是給予活命飲兩帖,但沒有效果,腫脹反而加重。之後,醫生錯誤地使用了清熱解毒的藥物,導致病人嘔吐、發熱、飲食不進,病情危急。病人再次求醫,張景岳給予參耆內托散,大量添加炮姜,服藥幾劑後,嘔吐停止,食慾恢復,腫脹部位也軟化成熟。確認膿液已形成後,用針刺出膿液,但不多,又給予九味異功煎,膿液大量排出,膿瘍潰爛處多達五六個,腿上的肌肉幾乎全部壞死,只剩下皮和骨頭。潰爛後,病人再次嘔吐,發熱,不吃東西,張景岳給予十全大補湯和九味異功散交替服用,發熱逐漸減退,食慾逐漸恢復。

但是,腿上的筋脈已經縮短,病人只能豎起膝蓋仰臥,左右腿緊挨著,一點都動不了,稍微動一下就非常疼痛,病人自認為已經殘廢了。服用十全大補湯三十多劑,人參三斤後,肌肉再生,筋脈舒展,恢復如初。

一名將近三十歲的男子,平時房事不節制,突然患上環跳穴痠痛一個多月。張景岳診斷說:這是最可怕的疾病,恐怕會生出癰疽。病人不相信,或者認為筋骨疼痛是常見病,只是風熱引起的,於是服用散風清熱的藥物。半年後,果然出現輕微腫脹,病人再次求醫。張景岳說:必須迅速使用托裡補益的藥物,拯救根本,還不算晚。病人還是不相信,去諮詢外科醫生,外科醫生說:腫瘍還沒潰爛,怎麼能用溫補的藥物呢?病人又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,結果腫瘍潰爛後病情危急。再次求醫時,脈象和症狀都已經敗壞,後悔已經來不及了。

一名年輕的紈絝子弟,三十歲,平時沉迷酒色,也患有這種病,醫生囑咐他及早服用藥物,但他固執己見,不肯聽從。等到腫脹並且膿液形成後,醫生囑咐他立即針刺放膿,他也不肯,偏信庸醫,使用苦寒解毒的藥物,不知道膿液已經形成,還用什麼解毒藥物?只會讓病情越來越嚴重,直到膿瘍自行潰爛,元氣耗盡,就再也無法挽救了。

立齋治療地官孟鄉,環跳穴處患有疽,內服外敷的藥物都是清熱解毒的寒涼藥物。因為疼痛難忍,醫生用針刺放膿,膿血大量排出,瘡口張開,顏色紫暗,右關脈浮大,這是胃氣再次受損,無法濡養患處。醫生使用豆豉餅,六君子湯加藿香、砂仁、炮姜,幾劑藥後,胃氣恢復,食慾增加,患處溫暖,肌肉逐漸再生。再次服用十全大補湯而痊癒。

大君都承慶患有附骨疽,內部疼痛如錐刺,表面顏色沒有變化,病情無法消退。醫生很高興他沒有使用寒涼的藥物,只是因為疼痛損傷了胃氣,所以不想吃東西,於是使用六君子湯治療,食慾稍有增加。然後又使用十全大補湯二十多劑,膿液形成。用針刺排出膿液,繼續服用大補湯,加大劑量的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,並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、遠志、貝母,服用幾劑後,膿液逐漸減少,瘡瘍也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