魏之琇

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22)

回本書目錄
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22)

1. 臁瘡

王洪緒治馬悠也,右足背連小腿轉彎處,初因湯毒而成爛腿,三十餘年,其腫如斗,孔可容拳,有時出血,以布團填塞,否則空痛。時年七十有四,令以老蟾破腹,身刺數孔,以肚雜填患孔,蟾身覆之。早晚煎蔥椒湯,溫洗一次,以蟾易貼。用醒消丸,早晚二服。三日後取地丁、大力鮮草,搗爛填孔,外貼烏金膏,日服醒消丸。

其四圍硬塊出水處,以嫩膏加五味散敷。其發癢者,以白花膏貼。內有硬塊如石者,以生商陸搗爛塗孔內。出血時,先以參三七末糝之,然後填藥。如此二十餘日,腫退癢止,塊平,黑肉漸紅活,孔亦收淺,止以草填,日以五寶散糝,仍貼烏金膏。因老人精神不衰,飲食不減,始終不用補而收功。

蔣仲芳治胡明甫,年五十餘,患臁瘡三載,沿皮瘙癢,微腫,色紫黑,用膏藥蓋之,則流水,鞋襪盡濕,去膏藥即又燥烈,癢痛難忍。此濕熱下流也,人但知燥濕清熱解毒,而不知濕熱之原,從脾家下陷耳。遂用補中益氣湯升舉其氣,更加黃柏清熱,蒼朮燥濕,茯苓、澤瀉利水。

蓋治濕不利小便,非其治也。外用陳石灰調側柏汁,以燥濕散瘀清熱,稍加火酒為從治。敷之,明日瘡干,數日而愈。(外治法妙)

白話文:

臁瘡

王洪緒治療一位名叫馬悠的人,他的右腳背到小腿彎曲處患有臁瘡,起初是因燙傷化膿導致腿部潰爛,已經三十多年,腫脹如斗大,傷口可以容納拳頭,有時還會出血,需要用布團塞住,否則空空的會疼痛。當時馬悠七十四歲,醫生讓用老蟾蜍剖開肚子,在蟾蜍身上扎幾個孔,用蟾蜍的內臟填入傷口,再將蟾蜍的屍體覆蓋在上面。早晚用蔥、椒煎水溫洗患處一次,並更換蟾蜍。同時服用醒消丸,早晚各服用一次。三日後,將地丁、大力草搗爛填入傷口,外敷烏金膏,繼續服用醒消丸。

傷口周圍硬塊滲出液體的地方,用嫩膏加五味散敷貼;如果發癢,就用白花膏貼敷;如果傷口內有堅硬如石的腫塊,就用生商陸搗爛塗在傷口內;如果出血,先用參三七粉末撒上止血,然後再填藥。這樣治療二十多天后,腫脹消退,瘙癢停止,腫塊變平,潰爛的黑色皮膚漸漸紅潤起來,傷口也變淺變小,只需要用草藥填塞,每天撒上五寶散,並繼續貼敷烏金膏。因為這位老人精神狀況良好,飲食正常,所以治療過程中始終沒有使用補益藥物,最終痊癒。

蔣仲芳治療一位名叫胡明甫的人,五十多歲,患臁瘡三年,皮膚沿著傷口瘙癢,輕微腫脹,顏色紫黑,用膏藥敷蓋就會流水,鞋襪都濕透,去掉膏藥後又會乾燥灼熱,奇癢難忍。這是濕熱下注造成的,人們只知道用燥濕、清熱、解毒的方法治療,卻不知道濕熱的根本原因在於脾胃虛弱,導致濕熱下陷。於是,他用補中益氣湯提升脾胃之氣,再加黃柏清熱,蒼朮燥濕,茯苓、澤瀉利水。

因為治療濕熱不利的關鍵在於通利小便,單純的燥濕清熱並非最佳方法。外用陳石灰調和側柏汁,以達到燥濕散瘀清熱的效果,再稍微加入一些火酒,作為輔助治療。敷上藥後,第二天瘡瘍就乾燥了,幾天后就痊癒了。(此外治方法甚妙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