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續名醫類案》~ 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21)
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(外科) (21)
1. 臁瘡
(附爛腿)
薛立齋治一婦人,患臁瘡,因步履勞動,復惡寒發熱,倦怠懶食,而瘡出血。此元氣虛,而不能攝血歸經也,用補中益氣湯而愈。
陶九成曰:辛酉夏,余足瘍發於外臁,初甚微,其後浸淫涉秋徂冬,不良於行。凡敷膏濯之劑,嘗試略盡,痛癢雜作,大妨應酬。一日,友人俞和父過見,怪其蹣跚,舉以告之。和父笑曰:吾能三日已此疾,法當先以淡齏水滌瘡口,浥干,次用《局方》駐車丸研極細,加乳香少許,干糝之,無不立效。如其說用之,數日良愈。
蓋駐車丸本治血痢滯下,而此瘡亦由氣血凝滯所成也。(《齊東野語》)
張子和治小渠袁三,因被盜受驚僕,傷其兩胻外臁,作瘡,數年不已,膿水常涓涓然,但飲冷則瘡間冷水浸淫而出,延為濕瘡。張曰:爾中焦當有綠水二三升,涎數掬。袁曰:何也?曰:當被盜時感驚氣入腹,驚則膽傷,足少陽經也,兼兩外臁皆少陽之部。此膽之甲木受邪,甲木色青,當有綠水。
少陽在中焦如漚,既伏驚,涎在中焦,飲冷水,咽為驚涎所阻,水隨經而旁入瘡中,故飲水則瘡中水出。乃上湧寒痰,汗如流水,次下綠水,果二三升,一夕而痂干矣。
薛立齋治一室女,年十七,腿外臁忽腫起一紅點,作癢,搔破,日日鮮血如注,及飛出小蟲甚多。審其由,每先寒熱,兩耳下或結核,蓋外臁耳下,俱屬膽經。膽為肝之腑,肝主風熱生蟲,血得風而妄行,肝火旺而血出,其肝膽陰陽俱虛矣。凡病虛則補其母,用六味丸,滋腎水以生肝木,四物加柴胡、山梔、鉤藤,生肝血以抑風熱而痊。
陳湖陸懋誠,素因陰虛,過飲入房,發熱腿痛似臁瘡。用發表之劑,兩腿腫黯,熱氣如霧,欲發痙,脈皆洪數,兩尺尤大。此屬足三陰虛,酒濕所乘,元氣損而邪益甚耳。用十全大補加山藥、山萸、附子,一劑脈症頓退。去附子,又二劑全愈。
李絳記武元衡相國在西川,且苦脛瘡,焮痛不可堪,百醫無效。及到京城,呼供奉石礞等數人療治,無益。有廳吏上此方,用之便瘥。其方云:療多年惡瘡,百方不瘥,或痛焮走注不已者,並爛搗馬齒莧敷上,不過三兩度愈。(李絳兵部手集)
章宇泰傳治臁瘡方,六郎乳母試之神效。松香一兩,輕粉三錢,乳香五錢,細茶五錢,四味共打成膏。先將蔥頭、花椒煎湯,熏洗淨,用布攤膏,厚貼患處,以絹縛定,黃水流盡,爛肉生肌。(《廣筆記》)
陳儀部年逾五十,兩臁生瘡,日久不愈,飲食失節,或勞苦,或服滲利消毒之劑,愈甚。脾脈大而無力,此脾虛而無濕熱也。以補中益氣湯,數劑少愈。更以六君子湯加蒼朮、升麻、神麯,治之而愈。嘗治下部生瘡焮痛,或發寒熱,或腳氣腫痛,以人參敗毒散加檳榔、蘇木、蒼朮、黃柏並效。久不愈者,以四生散治之。愈後,以補腎丸補之,庶不再發矣。
白話文:
臁瘡
薛立齋治療一位婦人患有臁瘡,因為行走勞動,又伴隨惡寒發熱、倦怠食慾不振,且瘡口出血。這是因為元氣虛弱,無法將血液收攝回經絡所致,於是使用補中益氣湯治療,最終痊癒。
陶九成說:辛酉年夏天,我的腳踝外側長了瘡,一開始很小,後來慢慢擴大,持續到秋天和冬天,走路都困難。我嘗試了各種膏藥和清洗藥物,但疼痛和搔癢交替出現,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。有一天,朋友俞和父來訪,見我步履蹣跚,便詢問病情。俞和父笑着說:「我能三天治好這個病。」方法是先用淡鹽水清洗瘡口,擦乾,然後將《局方》中的駐車丸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加入少量乳香,撒在患處,一定很快見效。我按照他的方法去做,幾天後就痊癒了。
因為駐車丸原本是治療血痢下痢的藥物,而這個瘡也是由於氣血凝滯引起的。
張子和治療小渠袁三,他因為被盜而受驚嚇,導致兩腿外踝處長瘡,多年不愈,膿水不斷流出,只要喝冷水,瘡口就會滲出冷水,演變成濕瘡。張子和說:「你的中焦大概有二三升的綠色水液,還有幾捧唾液。」袁三問:「為什麼?」張子和說:「你被盜時受驚嚇,導致氣進入腹部,驚嚇傷及膽,足少陽經也,而兩腿外踝都是少陽經所循行的部位。這是因為膽(甲木)受邪氣侵犯,甲木屬青色,所以會有綠色水液。」
少陽經在中焦就像沸騰的水一樣,驚嚇之氣已經潛伏,唾液也滯留在中焦,喝冷水,被驚嚇所致的唾液阻礙,水液就循經絡流入瘡口,所以喝水瘡口就會流出水。於是先引出寒痰,汗液像流水一樣,接著排出綠色水液,果然有二三升,一夜之間瘡口就結痂癒合了。
薛立齋治療一位十七歲的少女,她的腿外踝突然腫起一個紅點,很癢,抓破後,每天都流出很多鮮血,還有很多小蟲飛出來。仔細檢查後發現,她經常先出現寒熱,耳下也可能結核,因為外踝和耳下都屬於膽經。膽是肝的腑,肝主風熱生蟲,血液因為風而亂行,肝火旺盛而導致出血,她的肝膽陰陽都虛弱了。凡是虛弱的病就補其母,於是使用六味丸,滋養腎水以生肝木,再用四物湯加柴胡、山梔、鉤藤,滋養肝血以抑制風熱,最終痊癒。
陳湖陸懋誠,本來就陰虛,又過度飲酒房事,導致發熱腿痛,像臁瘡一樣。使用發汗的藥物治療後,兩腿腫脹顏色暗沉,熱氣像霧一樣,想要發作痙攣,脈象洪數,寸口脈尤其有力。這是因為足三陰經虛弱,酒濕之邪乘虛而入,元氣受損而邪氣更盛。於是使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藥、山茱萸、附子,一劑藥後脈症就減輕了。去掉附子,再服用兩劑就痊癒了。
李絳記載武元衡相國在西川時,患有脛瘡,疼痛難忍,百醫無效。到了京城後,請了石礞等幾位御醫治療,也沒有效果。一位廳吏獻上這個方子,使用後很快就痊癒了。方子是:治療多年頑固的惡瘡,百方不癒,或疼痛腫脹難忍的,都用搗爛的馬齒莧敷在患處,一般三兩次就能痊癒。
章宇泰傳授治療臁瘡的方子,六郎的奶媽試用後效果神奇。松香一兩,輕粉三錢,乳香五錢,細茶五錢,四味藥一起研磨成膏。先用蔥頭、花椒煎水熏洗患處,用布攤開藥膏,厚厚地敷在患處,用絹布固定,等黃水流盡,爛肉就會長出新肉。
陳儀部年過五十,兩腿外踝都長了瘡,很久都不癒合,飲食不節,或者勞累,或者服用滲濕利水、殺菌消毒的藥物,病情反而加重了。脾脈很大但是無力,這是脾虛而沒有濕熱。使用補中益氣湯,幾劑藥後好轉一些。再用六君子湯加蒼朮、升麻、神麴治療,就痊癒了。曾經治療下部生瘡腫痛,或者發寒熱,或者腳氣腫痛,使用人參敗毒散加檳榔、蘇木、蒼朮、黃柏都很有效。久治不癒的,就用四生散治療。痊癒後,用補腎丸調理,以防止再次發作。